精準扶貧個人工作日誌範文
精準扶貧是新時期我國扶貧戰略思想之一。目前我國精準扶貧工作主要體現在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和精準管理三個方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精準扶貧工作日誌彙編,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精準扶貧個人工作日誌篇1
今天上午9:00我和駐村幹部xxx同志一起來到了駐點xx居委會,與黨員及群眾代表進行座談。在座談會上,黨員代表、群眾代表交流討論的氣氛至始至終輕鬆、熱烈,他們暢所欲言,不僅道出了心聲,而且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建議。
基層的意見實實在在。有的反映村組溝渠堵塞了、魚塘變臭了,有的提出個別小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難,有的認為建設道路徵地補償不到位,談出了基層黨員、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
57 歲的老黨員xxx是個敦厚、質樸的老人,由於在2014年積極響應土地掛鉤工作,成為第一個搬遷戶,但由於當時工作的失誤造成了老人的宅基地一直未安置好,村組幹部幾經協調都未能解決。我在瞭解到這個情況後,主動與老人溝通,瞭解他的心聲,並與相關物件戶和村組幹部一起會商這件事,在協調多方利益之後拿出了一個雙贏的意見,既解決了老人多年來宅基地的困擾,又最大程度了降低其他物件戶的損失。事後,老人緊緊的握住我的雙手,久久不肯鬆開。
看著他真誠的面孔、中肯的表情、積極的態度,聽著親切、熱情、純樸的話語,愈加覺得基層黨員、群眾的可親可敬,也看到了一個地方發展的希望所在和動力所在。
xx組xx片的變電所由於一直以來的管理不善造成了原有變壓器被盜,有黨員代表反映近期的接連下雨會讓已有的變壓器受潮損壞,在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我立即聯絡鎮供電所協調解決變
壓器的問題,並且組織勞力將變壓器轉移到安全乾燥的地方,為村集體挽回了不必要的損失。
下基層是幹部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不僅僅是有著基層情況和群眾意願,同時也是基層幹部對群眾感情的真實記錄。不僅要嘴上說著老百姓,更要心裡想著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貼心人,要帶著感情下基層,帶著感情去傾聽百姓呼聲、瞭解百姓的困難,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難。
精準扶貧個人工作日誌篇2
4月27日,陽光明媚,春山如笑。漢陰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康明帶領縣人社局第二批幫扶人員18人,再次來到了平梁鎮酒店村。
為紮實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打好扶貧脫貧攻堅戰,縣人社系統全體黨員幹部分為三批,先後到酒店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第一批幫扶人員已於4月21日先行深入酒店村各貧困戶,瞭解了各戶家庭狀況、貧困原因,並與貧困戶進行了脫貧幫扶討論研究。
在農戶張天軍的家中,幫扶人員瞭解到張天軍家中共三口人,父親張世樹,現年78歲,右手殘疾。母親唐家清,現年81歲,雙眼失明。張天軍,現年42歲,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
得知了他們已經按政策規定領取了養老金,享受了農村低保、高齡補貼、退耕還林補貼等。劉局長對張天軍說,首先要改善你們的住房條件,老房子留著,莊稼繼續種著,雞和牛繼續養著。今年的豬肉價格漲了,你們不要怕銷不出去。你們喂的豬、雞、牛賣了就能變成錢,有了錢就能改善你們的生活條件。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不怕娶不到媳婦。
在胡志遠的家中,瞭解到該戶僅有兄弟兩人,哥哥胡遠銀,現年62歲;弟弟胡遠志,現年58歲,去年在砍油菜時右手受傷,落下了殘疾。劉局長說,你們的條件完全符合五保戶,隨著你們年齡越來越大,可以安排到敬老院去安度晚年,由政府來管你們的生老病死......
按照安排,下一步,縣人社局將要把扶貧物件按戶建檔立卡,一戶一頁,登記清楚每戶的情況,根據貧困戶致貧原因和現狀,分類施策,制定個性化幫扶方案,集中力量給予扶持。
從每一戶出來,劉局長都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有什麼困難和想法直接打我電話,相信黨和政府的幫助,我們一起用一到兩年的時間把好日子過起來!”
這樣深入的走訪,與農戶親密的接觸,是縣人社局精準扶貧進村入戶工作的一個縮影。縣人社局聯酒店村共40戶貧困戶,結對子、認親戚,都是這樣開展的。
走訪活動過程中,深入到每一貧困戶家中進行察看,真實瞭解和掌握他們的家庭結構、耕地數量,子女就學和就業,家庭經濟來源、收入等情況,對群眾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仔細做好記錄,為後續開展精準幫扶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批幫扶人員兵分三路,從早上十點出發,到下午三點回到酒店村村部。為了不給村上增加負擔,伙食問題自給自足,菜是大家買的,肉是自發從家裡帶來的,包括油都是幹部從自己家裡帶來的。
這次走訪只是初步的對扶貧戶進行調查瞭解,貧困百姓強烈的致富願望和惡劣的生活條件深深觸動了大家的心。大家都紛紛表示:走訪回來之後各自根據幫扶物件的具體情況制定一個詳細有效的幫扶計劃,爭取讓幫扶物件儘早脫貧致富,走上幸福之路。
精準扶貧個人工作日誌篇3
3月25日, 冒著似鵝毛一般,紛紛揚揚,晶瑩如玉、潔白無瑕的雪花。我與村幹部來到了村民庫納爾拜家中,瞭解到他家有四口人,其中有兩個孩子是貳級殘疾人,先天性語言障礙,庫納爾拜本人因受傷導致右腿殘疾,現在只有拐著柺杖行走,媳婦主要以家務活為主,照顧三個孩子的衣食住行。家中有45畝地、2只大牛一隻小牛、一輛拖拉機主要靠二兒子拉貨來掙錢。
儘管小兒子葉爾布來提貳級殘疾,但他完全明白家中的負擔,家中的經濟情況,臉上什麼時候都帶著微笑,可以感覺到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夏天與弟弟一起打工,專門給弟弟當小工,不要看他是殘疾人員,但是他有一種與生活較量的猛勁,聽村民人說他比正常的小工乾的都好,眼快手快。儘管言語表達不是很好,卻使勁了全身的力量來投入到務工上,每天120元的收入,為家中的經濟收入貢獻一份力量。
條件不是很好的,收入不高。這個家庭讓我感覺到了家庭的溫馨,從交流中可以感覺到父母對孩子的無私慈愛之心、用啞語和手勢的與孩子的交流。無意中我也瞬時學了二下子,結果孩子一看馬上明白是什麼意思。就在那一剎那間,我的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辛酸,在這個小家庭裡充滿了多少歡樂、幸福,兒女很聽話、很懂事、有眼色、多麼善良的兩個孩子呀?
我便留下了***,用簡單的哈語對庫納爾拜老人說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幫忙的就和我聯絡。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他們都極需要照顧與關懷。
走訪結束回到宿舍,我卻有了不一樣的心情,我在思索。該如何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如何讓他們過得更好?能給予困難群眾更多的幫助。但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勵、微薄的資助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困難群眾的困境。國家的惠農政策日漸豐厚,社會保障日益完善,農民的生活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民沒有脫貧。要解決他們的貧困,主要還是要靠黨和政府的幫助,社會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