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教養態度

  每個人都想自已的孩子成龍成鳳,每個人也不同。我們需要多點去了解學習更多對孩子的不同的教養態度,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之嬌慣型

  小A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媽媽為了彌補女兒的情感損失,便在孩子的物質生活上“放寬了政策”。家長百般寵愛,過分嬌慣。常常將她居於全家之上,使得小A養成了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獨霸惡習。她任性、放肆,稍不如意就哭鬧不止。在中班,她學會了挑吃穿,發脾氣和傷害他人。虛榮和缺乏愛心的她在短時間內失去了許多的好朋友。從此,她開始感受孤獨和不愉快。這種孤獨和不愉快又常常遷怒於她的母親。家長為此感到極為苦惱。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家長無條件的容忍和溺愛會造成孩子好吃懶做、自私自利、蠻橫胡鬧等不良個性品質的形成。嬌慣型管教的特點便是無原則的寬容。由此得出,如果對孩子過分的姑息,那麼就會使孩子形成自我為中心。這樣的孩子往往意志薄弱,缺乏同情心,他們在集體環境中或是難以合群,或是難與周圍人協調。長此下去,這種不好的個性特徵能長期阻礙孩子的發展。

  針對小A的個性表現,我們及時通過家訪、個別談話和書面聯絡等多種形式與家長進行溝通。共同探討新世紀的教育觀、兒童觀和發展觀。幫助家長解決疑難問題,使家長逐漸認識到不當的教養態度和方法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從此,家長更新了觀念,改變了態度。在對待小A的問題上,採取了諸多方法。如:轉移注意法***當小A任性、發脾氣時,用其它有趣的事物吸引她***、不予理睬法***在小A放肆、胡鬧的時候冷處理***、適當讓步法***小A由於某種要求未能滿足而大發脾氣時,家長不要採取強硬態度,可暫時滿足部分要求,隨後要講清道理***、守規訓練法***建立穩定的生活秩序,讓小A在集體遊戲中學會守規和約束自己***。經過教師和家長的不懈努力,小A開始轉變了,進步了。家長由此感慨的說: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改變了觀念,就改變了態度。改變了態度,就改變了方法。改變了方法,就改變了孩子的未來。

  之支配型

  這種管教方法給幼兒的影響也是很不好的。因為它的管教特點是無視幼兒的合理要求,不能正確對待幼兒的情感和意願。無論做什麼事情,做父母的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這期間,家長要麼是過分干涉,要麼是過度的管教。小B喜歡製作手工,平日收集了許多的廢舊材料。爸爸不理解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經常指責孩子沒出息,不像某某家的孩子聰明。還強行把小B積攢的廢舊材料當“破爛”扔掉。這種行為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時還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從此,小B學會了用“發脾氣”解決問題,他遇事缺乏自主性,易怒和沒有耐心。這恰恰就更增加了父母對他的不滿。每當小B做了錯事,家長就不問青紅皁白,先揍一頓,孩子捱了揍卻不知錯在哪裡。這樣的教育,結果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為了逃脫懲罰,他常常以說謊自衛,這種“自衛”被家長識破後又會遭受更大的皮肉之苦。從此惡性迴圈,使他變得既怯懦又不誠實。想想看,在這樣的環境教育下,孩子的性情是多麼的不安定,內心是多麼的苦悶。他的興趣、愛好得不到滿足與發展,幼小的心靈得不到應有的撫慰與愛護。到了大班,他變得更加冷漠、被動、意志消沉;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缺乏信心。

  試想,在他的生活裡,這種教養態度和方法在他的幼小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這對他的個性形成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在解決小B的問題上,我們先從家長入手,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建議家長用客觀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和評價孩子。家長和教師共同做到:***1***以性育性***在個性教育中,用良好的榜樣去影響孩子是非常重要的***;***2***熱愛孩子,以情育性***關心和熱愛孩子是最好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3***通過集體,以群育性***教育了集體,就教育了個人。只有在守紀律、講誠實的集體環境中,良好的個性才能培養出來***。經過努力,小B的家長提高了認識,調整了教育方法。並換了一種心情與孩子相處。小B在家長的轉變中感受到了愛和溫暖,性情也開始變得平和了許多,在與家長交流時他消除了以往的緊張和恐懼。臨畢業的時候,他的手工作品“有趣的海底世界”受到了小朋友和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之忽視型

  做父母的不知道關心孩子,不瞭解孩子的需要,不能幫助孩子發展興趣和愛好,並且對孩子的行為放任不管。這就是忽視型的典型特點。班裡有個孩子小C:他自立,好動,喜歡踢球。平日最大的願望就是父母能給他買個足球陪他玩。但是他的父母總是尋找各種理由拒絕他。他的願望長時間不能滿足,很是鬱悶。他的父親發現後,非但不去分析其原因,還指責他說:“就知道玩,踢球有什麼出息。”在幼兒園,他經常欺負小朋友,老師多次教育也無濟於事。後來才知道問題出在家長的身上。他的父母怕孩子在幼兒園吃虧,受人欺負,所以教給孩子許多事事佔上風,萬事不讓人的“絕招”。結果使孩子成了“小霸王”。記得有一次,班裡有一個女孩不小心碰撒了他杯中的水,當時還沒等女孩道歉的話說完,誰曾想,他轉身就接了半杯水又向女孩潑了過去。當時,他的冷酷和無理的行為遭到了許多小朋友的指責。事後,我們藉機與他的家長進行了多次的、長時間的交談。

  幫助家長分析孩子這種不良行為的起因有三點:***1***孩子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內心所受的挫折感是觸發傾犯行為的誘因。***2***不良的養育態度和模仿家長的做法也是小C產生侵犯行為的重要原因。***3***對攻擊行為的強化是侵犯行為存在的重要原因。由於小C沒能得到家長的正確引導和教育,所以,造成了這個孩子缺乏愛心和責任心。他沒有自尊,既不怕打也不怕罵,而且常常用“惹事生非”來引起別人的注意。現在想想,家長的這種養育態度和方法對孩子的個性形成起著極其惡劣的影響。怎樣矯正?經過探究和大膽嘗試,我們採取了以下幾種方法:***1***對小C進行受挫折教育。***2***減少和避免侵犯行為的機會。***3***發現侵犯行為要及時制止。***4***適當運用懲罰的手段。就這樣做了大量的工作,到了大班後期,經家長自身的努力和積極配合下,小C終於有了明顯的進步。在畢業典禮上,他朗誦的詩歌“再見了!老師”感動了全園的小朋友和家長。他的家長也感慨的說:在和老師的相處中,不但孩子進步了,就連我們也進步了。 ?

  之專制型

  這種型別的管教特點是通過苛刻、命令、威嚇、禁止等方式來對待孩子。使孩子的生活缺少自由和關愛。記得我曾帶過這樣一個孩子小D:他在成人面前總是低著頭不敢說話,一旦離開了成人的視線,他又霸道的不得了。他經常攻擊身邊的小朋友,可是在父母接送時,他卻又表現出少有的乖巧和禮貌。他的行為表裡不一,引起了老師的重視。事後,經過多次家訪才瞭解到他在家根本沒有活動的自由,孩子的一切要跟隨父母的指揮棒轉。母親讓他學拉小提琴,不是出於他的愛好,而是完成母親兒時的夢想。小D每日在“命令”中做著自己不情願的事情。

  有一次,他悄悄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等我長大了就去找我奶奶,因為只有她對我好。”後來在與他的父母交談中我們得知,她的奶奶早在一年前就去世了。聽到這些,我們的心裡有說不出的難受。像這樣的孩子在這種教養環境中是難以建立自尊和自信的。並且還容易使孩子形成膽怯、退縮和攻擊他人等不良的個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