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識資料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地震災害的預防和應對方法也在不斷增強。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地震基礎知識

  為什麼會發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運動的結果。地球運動中,地殼也在不斷運動變化。

  地球的運動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對地下岩石產生了非常強的作用力,當岩石承受不了這種力時,就會突然發生破裂和錯動。

  地震是指地殼中因巖體錯動斷裂而釋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動。

  岩石破裂產生地震波,地震波傳到地表,地面隨之就振動起來,這就是地震。

  地震發生會有哪幾種類型呢?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種類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構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於火山噴發,使岩漿衝擊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動。火山地震影響範圍比較小,造成的破壞相對較小。

  陷落地震是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動。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礦山採空區的塌陷,都會引起小範圍的地面振動。這種地震一般破壞程度不大。

  我們平時所說的地震叫構造地震。

  構造地震是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這類地震大約佔到全球地震數的90%以上,而且振動的強度大,影響的範圍廣,所以對人類的威脅也就最大。

  地震是有大小的。地震的大小用震級表示,地震越強,震級越大。按震級大小可把地震劃分為以下幾類:

  地震震級分為弱震、有感地震、破壞型地震、嚴重破壞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級以下地震,這種地震通常人們感覺不到,只有儀器才能記錄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級以上、5級以下地震,這類地震人們能感覺得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全球每年大約發生3級以上地震5萬餘次。

  破壞型地震:一般指5級以上、能夠對地表及其建築設施造成破壞的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大約發生5級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嚴重破壞型地震:指7級以上地震。全球每年要發生這樣的地震10到20次,不過大多數發生在海洋和荒蕪人煙的地方。

  震級每相差一級,它們的能量相差30多倍,也就是說,一個7級地震相當於將近1000個5級地震所產生的能力。

  地震發生時,會產生地震波,人們感覺到的振動是由於地震波傳播造成的。

  地震時,往往是先感到上下顛動,然後左右搖晃。這是由於地震波的特性引起的。地震波主要由縱波、橫波等組成,縱波傳播速度快,但比較弱,使人有上下顛簸的感覺;橫波傳播速度略慢,但比較強,能造成巨大的搖晃,給地表建築帶來嚴重破壞。

  地震的破壞程度,除跟震級的大小有關外,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傳播等因素有關。我們把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用烈度表示。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生後,震中區的破壞最嚴重,烈度最高。從震中向四周擴散,烈度逐漸減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可以劃分出不同的烈度區。

  地震時,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對著震源的那個點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距離叫震源深度。地面任意一點到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

  地球上的地震分佈並不是均勻的,從世界震中分佈圖可以看出,全球地震分佈是有一定規律性的,主要分佈在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大陸地震帶和海嶺地震帶上。

  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南部,東臨太平洋,是一個地震災害嚴重的國家。

  從我國主要地震帶的分佈圖可以知道,我國地震分佈很廣,全國約有20多條主要地震帶。

  :動物異常

  歷史上很多大地震前,許多動物表現出程度不一的“異常行為”。所以,老百姓把動物稱作觀察地震前兆的“活儀器”。

  老百姓把這些異常編成諺語:

  騾馬牛驢不進圈,掙脫韁繩往外逃

  豬不吃食狗狂叫,兔子豎耳蹦又跳

  鴨不下水雞上樹,鴿子驚飛不回巢

  冬眠麻蛇早出洞,老鼠成群滿街跑

  泥鰍螞蝗上下竄,魚浮水面又打旋

  晴蜓結隊遷飛去,蜜蜂驚巢螫人畜

  引起動物反常的因素也很多,所以動物有反常表現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

   :地震的自救互救

  當災害來臨時,我們不僅要掌握災害基本知識,更要懂得自救的基本技能,瞭解自救、互救的基本措施。據統計,唐山大地震時,被壓埋的人數為57萬人,通過自救、互救脫險的人數達45萬人左右。一般來說大地震後半小時內救出的被埋人員生存率達99%,由此可見,自救是減少傷亡的主要措施之一。下面我們來簡單學習關於自救和互救的知識:

  一、自救:

  它要求被埋壓人員

  ***1***有堅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懼心理。

  ***2***不能脫險時,應設法將手腳掙脫出來,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

  ***3***保持頭腦清醒,不可大聲呼救,用石塊或鐵具等敲擊物體來與外界聯絡,儲存體力。

  唐山大地震中,有許多許多少年兒童被埋壓,但他們憑藉自己的智慧和頑強的意志,堅持挺住,臨危不亂,化險為夷,終被營救,保住了性命。

  二、 互救

  救人的主要方法有:

  挖掘被埋壓人員應保持支撐物,以防進一步倒塌傷人;、

  使傷者先暴露頭部,清除其口鼻內異物,保持呼吸暢通,如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被壓者不能自行爬出時,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進一步受傷;脊椎損傷者,搬運時,應用門板或硬擔架;

  當發現一時無法救出的存活者時,應立下標記,以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