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急救知識資料

  當大地震驀然而至,若開始時震級不高,人們應當迅速離開建築群,分散到空曠的場地上去。下面小編為你介紹。

  地震急救知識:震後互救的五個注意事項

  唐山市地震專家建議,震後互救要注意5方面事項。

  一、先救近處的人。不論家人、鄰居,還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處有人被埋就要先救他們,捨近求遠,跑很多的路,往往錯過救人的時機,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二、先救青壯年和醫生等專業人員,這樣可以讓他們在救災中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

  三、先救容易救的人,這樣可以加快救人速度,儘快擴大救人隊伍。

  四、先救生,後救“人”,唐山大地震時,豐南縣一名婦女,每救一個人時,先把其頭露出,使之能呼吸,立刻轉救下一個,結果,她一個人在很短時間內救治了12個人。

  五、扒挖接近被埋壓人時,不可使用利器;扒挖時要注意分清哪些是支撐物,哪些是一般的埋壓物,不可破壞原有的支撐條件,對人員造成新的傷害。扒挖時應儘早使封閉空間與外界溝通,以便新鮮空氣注入;還可先將水、食物或藥品送入以增強其生命力;扒挖過程中灰塵太大時,可噴水降塵,以免被救人員窒息。對難以扒挖者,可作一個記號,以利專業救助人員施救。

  在唐山群眾自救的同時,全國各地也火速派人星夜趕赴唐山參與了救助傷員的戰鬥。從地震發生當日7月28日至7月31日短短4天之內,各地奔赴唐山的救災人員已達15萬餘人。其中人民解放軍10萬人。 解放軍隊伍出發時,緊急行動沒有帶來應手的救災工具,戰士們硬是用手扒,用木棍撬,用繩子拉,用鐵錘砸,救出了大批遇難群眾。

  地震急救知識:地震逃跑十大法則

  1. 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傢俱的下面

  大的晃動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這是首先應顧及的是您自己與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並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2. 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大地震時,也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從平時就養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關火的習慣吧。

  為了不使火災釀成大禍,家裡人自不用說,左鄰右舍之間互相幫助,厲行早期滅火是極為重要的。

  地震的時候,關火的機會有三次:

  第一次機會 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

  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第二次機會 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

  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滑落下來,那是很危險的。

  大的晃動停息後,再一次呼喊:"關火!關火!",並去關火。

  第三次機會 在著火之後

  即便發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鐘之內,還是可以撲滅的。為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經常放置在離用火場所較近的地方。

  3. 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地震發生後,慌慌張張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製板牆、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4. 將門開啟,確保出口

  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等,由於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曾經發生有人被封閉在屋子裡的事例。請將門開啟,確保出口。

  平時要事先想好萬一被關在屋子裡,如何逃脫的方法,準備好梯子、繩索等。

  5. 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麼的心理。身邊的門柱、牆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物件。但是,這些看上去挺結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危險的。

  在1987年日本宮城縣海底地震時,由於水泥預製板牆、門柱的倒塌,曾經造成過多人死傷。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製板牆、門柱等躲避。

  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

  此外,還應該注意自動售貨機翻倒傷人。

  在樓區時,根據情況,進入建築物中躲避比較安全。

  6. 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在百貨公司、地下街等人員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發生混亂。請依照商店職員、警衛人員的指示來行動。

  就地震而言,據說地下街是比較安全的。即便發生停電,緊急照明電也會即刻亮起來,請鎮靜地採取行動。

  如發生火災,即刻會充滿煙霧。以壓低身體的姿勢避難,並做到絕對不吸菸。

  搭乘電梯的話

  在發生地震、火災時,不能使用電梯。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後避難。

  高層大廈以及近來的建築物的電梯,都裝有管制執行的裝置。地震發生時,會自動的動作,停在最近 的樓層。

  萬一被關在電梯中的話,請通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絡、求助。

  7. 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域禁止行駛

  發生大地震時,汽車會象輪胎洩了氣似的,無法把握方向盤,難以駕駛。必須充分注意,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的通行,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

  都市中心地區的絕大部分道路將會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車收音機的廣播,附近有警察的話,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難時,為不致捲入火災,請把車窗關好,車鑰匙插在車上,不要鎖車門,並和當地的人一起行動。

  8. 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在山邊、陡峭的傾斜地段,有發生山崩、斷崖落石的危險,應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在海岸邊,有遭遇海嘯的危險。感知地震或發出海嘯警報的話,請注意收音機、電視機等的資訊,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9. 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災,蔓延燃燒,出現危機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時,採取避難的措施。避難的方法,原則上以市民防災組織、街道等為單位,在負責人及警察等帶領下采取徒步避難的方式,攜帶的物品應在最少限度。絕對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難。

  對於病人等的避難,當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從平時起,鄰里之間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難的方式等進行商定。

  10. 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在發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易產生動搖。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資訊,冷靜地採取行動,極為重要。

  從攜帶的收音機等中,把握正確的資訊。相信從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災機構直接得到的資訊,決不輕信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不要輕舉妄動。

  地震急救知識:四種常用的快速止血方法

  創傷包括面板破損、血管及神經斷裂、骨折等,出血非常常見,其中肉眼可見的叫外出血,只要不是大動脈出血,得救的機會就比較多。內出血不易判斷,當出血量達到一定程度傷者會休克、疼痛。

  地震急救知識:四種常用的止血方法

  壓:

  當傷口流血時用手按住出血區。分兩種:一種是傷口直接壓迫,無論用乾淨紗布還是其他布類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區,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種是指壓止血法。用手指壓在出血動脈近心端附近的骨頭上,阻斷運血來源,以達到止血目的。後者需要培訓才能學會。

  包:

  包紮所用的材料是紗布、繃帶、彈性繃帶或乾淨的棉布或用棉織品做成的襯墊。包紮的原則是先蓋後包,力度適中。先蓋後包,即先在傷口上蓋上敷料***夠大、夠厚的棉織品襯墊***,然後再用繃帶或三角巾包紮。這是因為常用的普通紗布容易摩擦傷口,給後續處理增加難度。力度適中指的是包紮後應止血有效,檢查遠端的動脈還在搏動;包紮過鬆,止血無效;包紮過緊,會造成遠端組織缺血缺氧壞死。

  塞:

  用於腋窩、肩、口鼻或其他盲管傷和組織缺損處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織品將出血的空腔或組織缺損處緊緊填塞,直至確實止住出血。填實後,傷口外側蓋上敷料後再加壓包紮,達到止血目的。此方法的危險在於用壓力將棉織品填塞結實可能造成區域性組織損傷,同時又將外面的髒東西帶入體內造成感染,尤其是厭氧菌感染常引發破傷風或氣性壞疽。所以,除非必要時,儘量不採用此法。

  捆:

  止血帶止血法,通常用於手術時,用以控制肢體出血是有效的,但可能造成神經和肌肉的損傷,也會因肢體缺血引起全身性併發症,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要使用此法。

  1.止血帶不直接與面板接觸,利用棉織品做襯墊。

  2.上止血帶鬆緊要合適,以止血後遠端不再大量出血為準,越鬆越好。

  3.止血帶定時放鬆,每40分鐘—50分鐘鬆解一次,鬆解時要用手進行指壓止血2分鐘-3分鐘,然後再次紮緊止血帶。

  4.做好明顯標記,記錄上止血帶的時間,並告訴接替人員。上止血帶總的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3小時。

  地震急救知識:高樓避震的三大策略

  專家建議,在北京這樣以樓房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應該有意識地掌握一些科學適用的避震策略。

  策略一:震時保持冷靜,震後走到戶外。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國內外許多起地震例項表明,在地震發生的短暫瞬間,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概率最大。因此專家告誡,室內避震條件好的,首先要選擇室內避震。如果建築物抗震能力差,則儘可能從室內跑出去。

  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北京地區居民樓房應具有抵禦烈度為8度的地震破壞的能力。專家建議,地震發生時先不要慌,保持視野開闊和機動性,以便相機行事。特別要牢記的是,不要滯留床上;不可跑向陽臺;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若震時在電梯裡應儘快離開,若門打不開時要抱頭蹲下。另外,要立即滅火斷電,防止燙傷觸電和發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關重要。住樓房避震,可根據建築物佈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躲避。最好找一個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蹲在暖氣旁較安全,暖氣的承載力較大,金屬管道的網路性結構和彈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動時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氣管道通氣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員窒息;管道內的存水還可延長存活期。更重要的一點是,被困人員可採用擊打暖氣管道的方式向外界傳遞資訊,而暖氣靠外牆的位置有利於最快獲得救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躲在廚房、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儘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若廚房、衛生間處在建築物的犄角旮旯裡,且隔斷牆為薄板牆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此外,不要鑽進櫃子或箱子裡,因為人一旦鑽進去後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於被救;躺臥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這是確保在都市震災中獲得他人及時救助的重要原則。不要靠近煤氣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不要選擇建築物的內側位置,儘量靠近外牆,但不可躲在窗戶下面;儘量靠近水源處,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聯絡,除用手機聯絡外,可敲擊管道和暖氣片,也可開啟手電筒。

  地震急救知識:災害發生使用手機切記三點

  一是不要連續重複撥打,應等一兩分鐘再撥。發生災害後,很多人由於著急就不停地撥號,這樣,對方也打不通你的手機,你也無法撥通對方的號碼。二是儘量長話短說,因為災害發生後,通訊資源突然相對緊張,通話時應該長話短說,只要簡單報一下平安就掛機,這樣可以讓有限的通訊資源在災害期間為更多的人使用,這樣做也是一種為他人著想、遵守社會公德的表現。三是不要只使用一種通訊手段,可以嘗試傳送簡訊,如果身邊能上網,也可以嘗試利用網際網路上的即時通訊手段,不僅能達到溝通的效果,也可以減少通訊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