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熱門旅遊導遊詞

  青海有著“世界屋脊”的美稱。青海東部素有“天河鎖鑰”、“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衝”和“玉塞咽喉”等稱謂,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

  篇1

  循化撒拉族綠色家園位於自治縣東北,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高4178米,山清水秀,數百種樹木掩天蔽日,各種花草植物綠茵蓋地,有人蔘、三七、貝母等名貴藥材,還有大量的珍稀動物,有“高原西雙版納”之美稱。

  循化是全國唯一的撒拉族自治縣,位於青海省東南部。撒拉族先民定居並繁衍生息在這片氣候溫和、綠樹成蔭的黃河臺地上,並長期與藏、回、漢等民族保持了豐富多彩,而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和習俗,形成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傳統濃郁約民族風情,譜寫出了增強民族團結共同發展的歡樂樂章

  撒拉族,早在元朝時,其先民——中亞撒瑪爾罕人經新疆長途跋涉遷徙循化,後與周圍的藏、回、漢、蒙古等族長期相處,逐漸形成了後來的撒拉族。撒拉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的烏古斯組。由於和鄰近的漢、回、藏等族交往,也吸收了不少漢語和藏語的詞彙。無文字,通漢文。撒拉族信仰伊斯蘭教,其生活習俗大體與回族相似。撒拉族男子喜留鬍子,頭戴黑色或白色圓帽,身穿白汗褡,青夾襖;婦女頭戴蓋頭,喜佩耳環、手鐲等

  篇2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5000多公頃。公園內分佈著坎布拉鄉所轄七個藏族村社,人口1800人。設有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接待處,隸屬尖扎農林水利局管理,工作人員21名。景區內主要景點有:

  一、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色獨特,奇峰、高山、洞穴、峭壁為其主要特徵。山體開頭如柱如塔,似堡似壁,平地拔起,陡峭聳立,雄偉壯觀。還有一些小尺度的山體造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有鬼斧神功之妙。

  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坎布拉風景區雨量充沛,氣候涼爽溼潤。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植物分屬76科276屬800種之多,森林覆蓋率達28%。其中有青海雲杉、油松、白樺、旱榆、西伯利亞杏及針、闊混交林等喬木27種。灌木花草主要有杜鵑、山生柳、高山繡線菊、忍冬、露梅、沙棘、荷花、菊花等百餘種。其中有較高觀賞價值的花卉達80餘種。珍禽異獸有鹿、石羊、錦雉、盤羊、百靈、畫眉、馬雞、布穀鳥等幾十種。

  三、濃郁的宗教文化資源。坎布拉地區佛教歷史悠久,被稱為藏傳佛教後弘期的復興地。阿瓊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都先後建在這裡。其中阿瓊南宗寺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是青海唯一的一處僧、密、尼同時存在的宗教法地。

  四、古樸的民俗風情。自古以來,坎布拉地區居住著個有濃厚民族習俗的藏族人民,景區內現有奴布、尖藏、德洪、尕吾昂、斯克、坎群、拉德等七個蒙古族自然村,他們世代耕作在這裡,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產和生活習慣。

  五、國家重點工程—李家峽水電站。李家峽水電站,位於風景區最北端,是青海境內繼龍羊峽水電站之後在黃河上游興建的又一座大型水電工程,壩高175米,總裝機容量為200萬千瓦,年發電量為59億千瓦時。

  篇3

  塔爾寺與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倫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並稱為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咯巴誕生的地方。由於寺院規模巨集大完整,交通方便,已成為人們遊覽參觀藏傳佛教寺院最集中的地方和青海省最主要的旅遊勝地。壁畫、堆繡和酥油花為塔爾寺的藝術三絕。塔爾寺是國家4A級旅遊景點,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南面的蓮花山中,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它與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倫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並稱為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是格魯派僧人和信教群眾的宗教活動中心之一。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降生地。宗喀巴成名後,有許多有關他靈蹟的傳說。據說在他誕生後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旃檀樹。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親按兒子來信所示,在信徒們幫助下,以這株旃檀樹和宗喀巴所寄獅子吼佛像為胎藏,砌石建塔,這是塔爾寺最早的建築。後來,該塔一再改建易名,成為現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銀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漢語塔爾寺即由此塔得名。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禪師仁欽宗哲堅贊於塔旁建一靜房,聚僧坐禪。17年後,再建彌勒佛殿一座,塔爾寺初具規模,取藏名“袞本賢巴林”,意為“十萬佛身像彌勒洲寺”。

  400多年來,塔爾寺逐步發展成一座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古建築群,全寺佔地600餘畝,僧舍房層9300多間,殿堂52座,僧人最多時達3600餘人。全寺四山環繞,殿宇巨集偉,佛像莊嚴,梵塔棋佈。其中,大金瓦殿和大經堂為全寺主體建築。大金瓦殿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建築面積456平方米,上下三層,飛簷四出,各抱形勢,歇山式金頂,覆以鎦金銅瓦,牆面用琉璃瓦砌成,圖案精美,殿內紀念宗喀巴的大銀塔,譽為“世界一莊嚴”,殿堂正門上方懸有清代乾隆皇帝親題的“梵教法幢”匾額。大經堂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遭火焚後重修,總面積為2750平方米,經堂內長柱18根,短柱90根,皆用特製地毯包裹,地上鋪設地氈坐墊,可供3000僧人集體誦經,正西方供有無數佛像、藏文經典,設有0、班禪以及寺院法臺座,柱間滿掛各種堆繡的卷軸畫。

  此外,尚有彌勒殿、九間殿、三世0靈塔殿、釋迦殿、依怙殿、小金瓦殿、花寺、居巴扎倉、丁科爾扎倉、曼巴扎倉、如來八塔、過門塔、菩提塔、時輪塔、印經院、大喇讓以及各-府邸等。除各種造型精美的佛像、法器、卷軸畫,還儲存有宋代的哥窯瓷壇、玉雕、明代的龍瓷瓶、清代的龍魚瓶、竹雕壽星、玉雕觀音等珍貴工藝品,藏有歷代統治階級賜贈的各種匾額和漢藏文碑刻。

  塔爾寺是藏族文化藝術的寶庫。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在三、四世0喇嘛的倡導下,塔爾寺首建顯宗學院,建立講經開法制度,系統學習因明、般若、中觀、俱舍、戒律等顯宗經典。以後又相繼建成密宗、時輪、醫明學院,形成正規的學經制度,學習生圓次等方面的密宗經典和天文、歷算、醫學等方面的知識。現存有數以萬計的有關佛學、藏族歷史、文學、語言方面的文獻圖書,是研究藏學的珍貴資料。此外,該寺的酥油花、壁畫***唐卡***、堆繡。被譽為藝術“三絕”,譽滿藏區。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