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讀後感範文高中

  《我的母親》向我們展示了一位普通勞動婦女真、善、美的靈魂和作為母親那博大無私的胸懷,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

  母愛是人類最神聖的情感,具有永恆的人性魅力。歌頌母愛、懷念母親便成為許多文學作品的主題,很多作家以自己的切身體會抒寫母子情深,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即是這樣一篇質樸感人的回憶散文。

  《我的母親》向我們展示了一位普通勞動婦女真、善、美的靈魂和作為母親那博大無私的胸懷;作者在抒寫母子間至愛親情的同時,也袒露了他對母親深切的懺悔之情。我們在作者深沉而熾熱的情感世界中感悟到一個樸素而深刻的人生哲理:母親是愛的源泉,她珍藏於兒女的心底,永不枯竭。

  母親對兒女的關愛無須太多的語言,這正是母愛深沉偉大之處。老舍先生能從母親無言的表情和舉動中體悟到這份真情。

  老舍幼年失估,對母親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這是天性中兒女對母親那份割不斷的親情,更是母親淳樸的心靈和深沉的母愛,如清泉、如甘露,流進作者的心田,成為他一生汲取不盡的生命的源泉:老舍的軟而硬的性格,樂於助人、熱心公共事業的品質,勇敢面對困難的生活態度甚至他那愛清潔的生活習慣都來自他的母親,一位平凡的女性。

  作者的筆不僅探人到母親的內心世界,展示她淳樸而美麗的心靈,特別是那份耐人咀嚼回味的對兒女的深情; 同時,那支筆又無情地解剖自己。老舍早年出國任教,回國後又為抗日救亡運動四處奔波,無暇回家陪伴和侍奉老母,為此,他一直懷著負疚感;而在母親去世一年後方才得知噩耗時,他的愧疚和悔恨之情達到高潮,無情地折磨著他的靈魂。他將自己比作插在瓶中的花草,“ 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他心中強大的根是慈祥的母親,失去了慈母,他的心將作無根的漂泊。

  母親帶著遺憾而去,留給兒子的是無盡的思念和深深的自責,這複雜的內心感受又豈是言語所能描述? 惟以“ 心痛” 二字結束全文,但言盡情未了,給讀者留下一道人生思考題:母親為兒女付出的是多少? 兒女回報於母親的又有幾許? 這或許是永遠的不等式吧。

  2

  《我的母親》是篇叫人落淚的摯情之作,這篇文章讓我很受感動。

  文章作者老舍主要記述“我”的父親去世以後,母親非常辛苦,整天都為人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父親的姐姐與我們住在一起,她脾氣很壞,常常欺負母親,母親卻任勞任怨。而姑姑死時,母親一分錢也沒有分到。日本鬼子進城搜家,母親一點兒也不害怕,卻堅強地護著“我”。母親在“我”出國的時候病死了。文章以“心痛!心痛!”結尾,讓讀者們落淚。作者怎麼能不心痛呢?

  文章通過記敘母親一生的身世、經歷、性格及遭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母親的無限敬愛和無以報答母親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著典型東方女性性格特徵的平凡而偉岸的母親形象。首先,這篇文章多處運用了刻畫人物的寫法,使母親的形象活靈活現。此文章能感動我,是因為文中列舉了老舍母親的生前往事。沒有普希金的波瀾壯闊,也沒有文一多的特殊見解。有的,只是對母親一顆真切的心。

  母親非常窮苦,但她還要養著自己的兒女,她整天為人們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從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這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母親的辛苦。天天為人們洗服裝,母親為了什麼?母親為了兒女的生活,甘願受苦,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啊!

  母愛是滂沱大雨中的一把雨傘;母愛是刺骨寒風中的一碗熱湯;母愛是一雙粗糙的大手;母愛是一個甜甜的微笑;母愛是一份牽掛;母愛是……

  老舍曾經說:“我對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當作當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則,什麼事都可以將就,而不能超過自己畫好的界限。我怕見生人,怕辦雜事,怕出頭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時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親。從私塾到小學,我經歷過起碼有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母親教會了老舍做人,教會了他勞動。

  3

  在以前,我從來不知道平民寫家老舍的母親。但是今天,我讀到了老舍先生寫的《我的母親》。

  老舍先生的作品似一段美妙動聽的音樂,又似一壺沁人心脾的濃茶,讓人回味無窮。

  他的母親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給親友鄰居們幫忙,她總是跑在前面:她會刮痧,她會給孩子們剃頭,她會給少婦們絞臉……凡是他能做的都有求必應。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寧吃虧,不鬥氣。

  老舍先生的母親有一點和我的母親很像,那就是隻要讓孩子過得好自己做什麼都行。

  一天,我們上體育課,運動了很長時間,在回家的路上我肚子就自己唱起了“空城計”。於是一到家我就往沙發上一坐,鞋子一扔,照例向廚房裡面喊:“我餓了,快點做飯。”過了一會還是什麼動靜也沒有。我又喊道;“媽,你在哪呢,我餓了,快點出來做飯。”過了一會媽媽扶著牆慢慢的走了出來,臉上沒有多少血色,雙眼無力。我問她:“媽媽你生病了嗎?”媽媽說:“兒子,媽媽今天不舒服,你等你爸回來再給你做。”我立刻任性的說:“不嘛,我現在就要吃。”剛說完我知道我說錯了,我不能讓媽媽有病在幹活了。我又不上了一句:“媽媽,你別做了,我去外面買一點吃的就行了。”誰知媽媽卻說:“不用了,媽媽給你做。”說完媽媽就走進了廚房。

  天暗了下來,開啟燈媽媽切菜時的影子映在地上,以前媽媽的影子是挺拔的,而現在的影子卻是彎曲的。切菜的聲音也有以前的“噹噹噹”變成現在的“噹噹噹”,有一陣酸楚的淚在我的眼中徘徊。

  過了一會,菜炒好了,媽媽端出來了,我上前一看,是一盤魚香肉絲。媽媽又找來一個蘋果說;“兒子,媽給你削蘋果吃。”正當這時媽媽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手劃了個口,血順著手指滴在那盤菜裡,媽媽見狀立刻端起盤子並說;“媽媽給你重做。”我立刻把盤子搶過來說;“好好的不用重做。”雖然這盤菜已變了味,但是,變得這種味道叫母愛。

  這就是我的母親,擁有與老舍母親的品質的一位母親。

  4

  讀了《我的母親》之後,我發現,不單單是艱苦。故事的開頭,作者首先介紹的就是母親的家境。有些時候種田人手不夠,婦女必須也下地幹活。在老舍還沒有出生之前,他們家的家境也還馬馬虎虎:大姐與二姐都嫁了不錯的人家。但是,生下老舍之後……那一天,母親暈過去半夜,才睜開眼看了他一眼;父親則在老舍一歲半的時候,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其實老舍父親的死我認為與老舍沒有多大的關係,但在文中,老舍卻說他把父親“克”死了。我不清楚他是在什麼心情下寫這句話的,也許是淡淡的憂傷吧。之後描寫的便是一位偉大的女性的形象。在父親的死後的日子裡,母親非常窮苦,但她還要養著自己的兒女,她整天為人們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從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這句話,便可以體會到母親的辛苦。天天為人們洗服裝,她這是為了什麼?為了兒女的生活,甘願受苦,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啊!母親從小到大對作者的無盡關懷,指明瞭作者老舍的人生道路,讓其成為了一個素質人格品德都健全的人。

  老舍的母親從不會埋怨什麼,即使在過年那麼喜慶的日子裡隻身一人度過。在七七戰後,老舍每逢接到家信都不急於拆在一時,因為他怕,怕有那不詳的訊息,怕他失去那一份依賴,怕他是失了根的花草。當老舍給家中寄去給母親祝壽的信,給他的回信卻是母親已經去世一年了。老舍在結尾重複了兩個字:心痛。是啊,誰不會為此潸然淚下?一位偉大的母親,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誰人能不心痛?!母愛如水,母親是源,無論你奔騰到哪裡,身上流淌的,依然是不盡的源頭之水;心裡念著的,永遠有對母親的感激,母親一直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我們,沐浴在母愛中的我們真正瞭解自己的母親嗎?

  母愛是如此的深沉而不張揚,平凡得讓人熟視無睹,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對這些,母親當然毫無怨言,可對我們來說,不能體驗到母愛應該是多大的不幸呀!我們丟失了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從文中的字裡行間,我都能注意到母親對老舍濃濃的愛,同時也在點點滴滴中發現老舍對母親的愛,更多的是歉意。

  剛開始,我還在想老舍寫這篇散文的用意,但看到這一句話,我就明白了。老舍寫了這篇文章,就是為了告訴我們一個簡樸的道理: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瓶裡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沒了根。這是老舍他自己的感受。他用最最樸實的字句來訴說他的母親,用最真摯的話語來打動每個人的心。回想起以前對母親種種的不尊敬,真是太不應該了。母親,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米爾說的沒錯,母愛是世界最偉大的力量。沒有了這股力量,就沒有了依賴,沒有了任何時候都可以靠的肩膀,再堅強的人也會脆弱!

  5

  這次語文課看完那篇《我的母親》惹得自己幾乎那大顆大顆的眼淚要抖落下來,就一直在想起姥姥離開廈門去日本之前的事。

  不是母愛不夠偉大,所以我看完這篇文章想起的不是媽媽,只是有些愛更超脫了這些吧。若說母愛是偉大的,我倒有一丁點兒覺得這是母親多少有的天性。可是隔了一輩的人,對待自己的外孫女甚於孫子還親上加親,那超過偉大的又是些什麼呢?至少在我這未成年的心裡,已然是不朽的了。

  我從小就和姥姥住在一起。那時爸爸媽媽忙於工作,三天兩頭就是值班加班,在我開始記事的印象裡,就很少有他倆的鮮活事例。姥姥不一樣。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跟著姥姥,穿著她親手做的大擺褲,緊緊拽著她的手,去逛這逛那。姥姥也沒有多要求我什麼,只是讓我跟著她,給我買下所有我要的東西,告訴我什麼是《西遊記》,什麼是加減乘除運算,怎麼踢毽子、跳繩……現在記起來,那時的我絕對不超過五歲,對姥姥惟命是從。

  那時真覺得姥姥太厲害了,也那麼會畫畫哄我笑;我學琴的時候,她曾經陪我一起取過一段時間,後來,她竟然自己也能用僵硬的手指在鍵盤上摸索出了她很喜歡的一首民歌;她還很喜歡給我講新聞,激起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我甚至認為她什麼都知道,更是崇拜了。還有一次我“一口氣”病了快一個月不能上學,姥姥居然也就揹著我快一個月到奶奶家的幹休所***那時我渾然不知姥姥骨質增生疼得厲害***。

  再再後來,我長大了,搬離了原來那六十幾平米的小破房,住進了現在的高樓。

  我漸漸開始回自己的房間睡覺了,儘管她的床上仍是放好為我預留的枕頭、被子;我不再讓她碰我的琴,覺得她玩琴實在可笑;我更不喜歡再聽她講人生道理、時事新聞,只覺得她羅嗦得很,每次只是“嗯嗯,夠了,知道了”應付她。我甚至開始討厭她做的飯了,總是新菜隔夜菜混在一起煮……每每我厭煩姥姥了,就開始“撒野”,扔鞋子,砸琴鍵,摔門……每每這樣的時候,姥姥從不在我或爸媽的面前說我什麼。直至有一次我又“撒完野”推門進她房間拿東西,才看見她躲在廁所裡拿著毛巾不斷地擦著眼淚,由於抽泣的緣故,斷斷續續地自言自語:“唉,變了變了,白疼她了,還是自己回破房子住好了,成天都快給她當保姆,我圖什麼好處了?!”

  但是這樣的“撒野”我一直到姥姥離開廈門前才停下來,我又開始感覺到自己是多麼地依賴姥姥啊!在機場地時候,我緊緊抱住了她,我沒有哭,硬忍了下來,因為我不想再讓姥姥為我擔心了。姥姥離開以後,我很自由,有了更多自主的空間,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幾次姥姥打長途回來,張口就是:“雨雨啊,姥姥今天給你買了……”剛聽到這兒,我的眼淚就要掉下來,想著幾句久久不敢告訴姥姥的話:早些回來吧姥姥,看不見你我心裡有多不踏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