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教學隨筆範文
隨筆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隨筆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第一篇】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致力於學生終生、全面發展,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閱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著相 應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這些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能力?我認為應做到一下幾點:
一、因勢利導 六年級學生在校園裡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牆上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
二、融會貫通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開發課程 在實際課堂中,特別是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根本,必然會摒棄。所以我們應該利用一切機會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裡、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為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絕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涵蓋的,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程序中的,六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豔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裡、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豐收,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第二篇】
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 我將課文中的生詞工整地抄寫於黑板上。
學生讀完課文,開始認讀生詞,學生讀到“尷尬”時,我猛然發現自己寫了兩個大錯字在黑板上。怎麼處理?我的思維飛速旋轉著,想起一位專家的話,敢於向學生承認錯誤,學生會諒解你的。於是,我很坦然地對學生說:“老師此時非常尷尬。猜猜看,老師為什麼尷尬?”
經這一提示,學生們驚喜地叫起來:“老師,‘尷尬’這個詞寫錯了。”我追問一句:“當老師發現自己寫錯的時候,心裡會怎樣想呢?”有學生說:“老師覺得很難為情,怕我們笑,丟了面子。”又有學生說:“老師不改正,又會誤導我們,對不起良心。”“對呀,老師此時擦也不是,不擦也不是,這就是——尷尬。”“進也不好,退也不好,處於兩難的境地,這就是——尷尬。”
“此時,老師還想問問你們,你們會笑老師嗎?”
學生們紛紛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就改,善莫大焉。”也有學生居然想出了:“老師是故意寫錯了字,考驗我們是不是細心,能不能看出來。”
最後,我很誠懇地對學生說:“老師很高興你們有這麼寬大的胸懷,善待別人的過失也是一種美德。說實話,老師確實沒看細緻,錯把去掉一點的‘尤’字看成‘九’字,希望大家別像老師今天這樣。今後細緻一些,就會少一些尷尬。”
面對自己的教學失誤,我沒有采取“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維護自己的面子,而是非常誠懇地向學生承認過錯,引導學生思考教者此時的內心感受,不露痕跡地讓學生感悟了“尷尬”的含義,加深了對該詞的記憶。而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探討如何對待別人的過失,這時不僅僅是詞語的教學,教者以自己的言行進行了一次生動的人文教育,培養了學生健全的人格。“尷尬”不再尷尬,錯誤同樣綻放精彩。
上述教學案例是成功的,但我們不得不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教學中的一兩次失誤在所難免,學生會原諒你,但如果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叫學生怎麼認可你的教學水平,又如何叫他信服地喜歡上你的課呢?要想上好課,沒有課前的充分準備,沒有對文字的細讀,想靠課堂上的臨場發揮是絕對不可取的。
【第三篇】
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 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引有幾基礎好同學把課文中散步的男人因為受兒童救魚的影響也跟著救魚為內容來讀寫,這時我又問:“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麼別的遊人會不會受到他們倆人的影響呢?”這幾個學生恍然大悟,進而又讀寫下去,更多的遊人不斷參與救魚的活動,最後所有的魚都得救了。
【第四篇】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這是一首大家熟悉的歌。起初我並不知道它的意思,但在一次難忘的經歷中,讓我真正懂得了這首歌的真正。
我們家搬入新居以後,周圍的鄰居開始熟悉了。我偶然發現住在我家一樓的叔叔是位殘疾人,出門很不方便。看到這一切,心裡有些替他著急。心想:什麼時候可以幫幫叔叔呀?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正好看見叔叔也下班回家,他的輪椅沒在車旁邊,因為腿有殘疾,所以他不能下車去拿,只能坐在車上等著家人幫他把輪椅推過來。我見此情景,連忙主動上前問道:“叔叔,是需要輪椅吧?”叔叔說:“對,我是需要……”沒等叔叔說完,我就一個箭步跑到輪椅前,把它推過來。叔叔看見輪椅推過來,感激地說:“小姑娘,真是太謝謝你了!”我說:“沒關係,這是我應該做的。”然後,我把輪椅扶住,讓叔叔從車上挪下來,坐到輪椅上。我又靈機一動,趕快把樓道門打開了,這樣叔叔就可以順利回家了。臨進門前我跟叔叔說:“叔叔,以後幫你推車的事,就包在我身上了。”後來,我又慢慢地發現不僅僅我在關心叔叔,還有張奶奶、李姐姐等許許多多樓上樓下的熱心人都在默默地幫助他。李姐姐經常幫叔叔家的孩子輔導功課,張奶奶平時做了好吃的,就會給叔叔端來。我們樓上樓下的鄰居就像一家人一樣。
人們常說: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別人是快樂的。在社會及鄰里這樣的大家庭中,無論誰遇到困難,只要我們都能獻出一點愛,那麼這個大家庭就會成為美好的人間!從那刻起,我深深領悟到人間出處處要真情,世間才能多美好!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夠認真仔細的觀察,人間真情就隨處可見,無處不在,就能清楚地看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動人情景,就能感受到人間真情是戰勝困難的偉大力量。
【第五篇】
聽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的課,總有如沐春風之感。薛法根老師的課,清新自然,幽默風趣,充滿智慧,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了質樸悠遠的境界。這裡,我們以薛老師執教的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桃花心木》一課為例,談談他課堂教學和諧、智慧、圓融的特徵。
一、和諧——學習目標清晰呈現 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的課堂幽默風趣,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薛老師站在學生面前,似一位娓娓道來的大哥哥。薛教師總是適時示弱,把學生推到前臺,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和諧的師生關係、精彩的引導語言、幽默風趣的交流、接連不斷的笑聲,構成了薛老師課堂的和諧樂章。 如《桃花心木》一課,薛老師這樣輕鬆實在地匯入: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一支筆。每個人都看著我的臉。我看到每一個同學的眼睛都很有神,很有精神。你們長著兩隻耳朵,要學會聽。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話,這段話的含義非常深刻。這樣的句子文質兼美,我們要把它記下來。***請三個學生到黑板上聽寫***師:在不確定中,我們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不會依賴;在不確定中,我們會深化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在不確定中,我們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教師提醒學生,聽寫之前要聽完整,記住了要寫的話,然後再寫。 教師提醒學生檢查:“這叫做會檢查,能主動檢查的同學是很了不起的!”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檢查。 師:我們來看黑板上三位同學的默寫。請你讀一讀,發現問題了嗎? 生1:第一個的默寫少了個“出”字。 師:少了一個字意思就會大不一樣了。 生2:第二個的默寫把“感受”寫成了“感知”。 師:默寫後一讀就發現了問題。默寫好,我們還要讀好。 薛老師於輕鬆之中,將學習目標清晰明白地表述清楚,學生在學習之中不折不扣地達到預設的目標。薛老師無論到什麼地方借班上課,總是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很近。學生猶如見到一位好玩的大哥哥,非常喜歡他寬鬆的課堂氛圍。和諧的師生關係、平等對話中的首席,薛老師於輕鬆詼諧之中達到這樣的境界。
二、智慧——語言思維精神共舞 初聽薛法根老師的課平凡素雅,似乎沒有驚人之舉,然而細細咀嚼回味,又有無窮意味蘊含其中,似陳年老酒,清甜濃烈。薛老師的課不僅著眼於學生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還關注深刻的思維訓練,更重視精神世界的深邃探尋和引領。 1。於無聲處聽驚雷——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 薛教師重視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紮實的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尤其重視目前大部分教師容易忽視的讓學生主動提問這一訓練,培養學生主動提問、學習概括的能力。 師:這裡有一個詞叫“不確定”,我們說一般的人種花、種樹、種草都要按時澆水、施肥、除草,這些對花草樹木來講是“確定”的。在課文中,種桃花心木苗的那個人的表現卻與眾不同,他讓人感到奇怪。***板書:奇怪***他的好多做法讓人覺得不可捉摸,不可理解。仔細讀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讓人覺得奇怪,邊讀邊把它們畫下來。 ***學生讀課文,教師行間巡視*** 師:有些獨特的地方一眼就能看出來,有些獨特的地方你要用心去讀、去感受才能發現。 師:請你先讀一讀令你感到奇怪的語句,然後告訴大家,奇怪的是什麼。 生: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奇怪的是為什麼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師:這裡有兩個問題,你說得不夠概括,要說明白、說清楚。第一個“奇怪”是什麼,第二個奇怪什麼。 生2:奇怪的是他來得沒有規律。***板書:沒有規律***師:你知道他什麼時候來?能確定嗎? 生:不知道。 師:這就叫做“不確定”。 生3:第二個奇怪是他澆水的量也不確定。 師:還有什麼地方讓人覺得奇怪的嗎? 生4:令人奇怪的是,他來澆水的時間不確定,澆水的量也不確定;更奇怪的是他來作者家喝茶的時間也不確定;更奇怪的是他每次都會帶幾棵桃花心木苗來補種。 師:這就叫做會概括。會概括你就會讀書了。你繼續說,還有什麼奇怪的? 生4:沒有……***眾鬨笑*** 師:怎麼沒有了?那不是完了?你找的這些奇怪並不奇怪,課文中明明有“奇怪的是……越來越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誰都找得出來。這還不算有本事。有本事的課文沒告訴你這是奇怪,但是你能問出奇怪。看看誰會發現。 生5:我奇怪的是這個人到底是懶的還是不懶的?師:哦,有了一個疑問,看得出你會讀書,這次你的眼鏡沒有白戴。***眾人再笑***完了嗎?你就看這個懶啊?你看出來了嗎?還有一個地方,我一定要你看出來。***眾笑*** 生5:忙人怎麼可能做事那麼從從容容?可以看出來,他不一定忙。 師:到底是忙還是不忙也有疑問了。你看,會讀書了,能讀出疑問來了。對這個忙產生了__________疑問,還有嗎?這時候還能找出來的同學就了不起了。 生6:我還能從這裡看出疑問來:“到底應該什麼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麼無緣無故會枯萎?如果你每天來澆水,桃花心木苗該不會枯萎吧?” 師:幾個問題?四個問題啊!一連四個問號啊!你們看他多會發現,有問號的地方說明感到奇怪,心裡有疑問。都找到了嗎?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他感到奇怪的地方,一直讀到四個問號。自己讀,體會他的疑問。薛老師引導學生直接與文字對話,以“仔細讀讀課文,哪些地方讓人覺得奇怪”作為文字閱讀的主話題,學生將文字中顯性和隱性的奇怪之處逐一找出,這樣培養了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同時,他們學會如何概括問題,並對概括出來的大小問題進行有效的梳理。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文字之間對話的介紹人。教師再針對學生的疑問展開教學,顯得有的放矢,這樣的教學凸顯了教師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