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高不吃藥的危害

  高血壓是終身疾病,一般需要終身服藥的,所以很多病人不知情會擅自用藥,不是反覆停藥就是亂用降壓藥,殊不知這樣非常危險,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危害一、高血壓是動脈血管內的壓力異常升高。動脈血管如同流水的管道,心臟如同水泵,管道內的壓力異常升高,泵就要用更大的力量將水泵到管道內,久而久之,泵就會因勞累而損害。長期的高血壓若不及時有效的降壓,心臟就會因過度勞累而代償性有肥厚擴大,進而出現功能衰竭,這就是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產生的原因之一。

  危害二、血管內壓力過高,脆弱硬化部分的管道就容易爆裂,發生在腦血管,使腦血管受傷,患有腦血管疾病。

  危害三、腎臟是極豐富的毛細血管網,這種微細的管道在長期高血壓的影響下發生硬化、狹窄、功能損害,從而使腎毛細血管網排除身體毒素的功能受損,體內有毒物質貯留於血內,發展成為腎功能衰竭、尿毒症。

  危害四、高血壓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心、腦、腎三個重要的生命器官就會受到致命性損害,從而產生嚴重的併發症,諸如:心——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腦——高血壓性腦出血、腦梗塞;腎——腎功能衰竭、尿毒症。

  高血壓吃藥的誤區

  誤區一:不難受不服藥

  有些患者朋友,認為高血壓史需要服藥的,但確根據自身症狀和有無感覺來取捨用藥,這個做法也是不正確的。很多患者,正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下,去醫院檢查時,才發現自己的心、腎、腦及血管已有不同程度不等的損害。有的甚至是在毫無察覺的狀態下,突發中風、心臟病等疾病發生。所以,我們要知道,一旦患上高血壓疾病,按時服用降壓藥是最根本的解決方式,這裡面還是要提到一點,有很多高血壓的患者朋友,對自己是否患上高血壓並沒有明顯的察覺,這類高血壓的患者是相對來說比較棘手的。建議諸位平時飲食習慣不好的,菸酒比較頻繁的朋友,去醫院做一個具體檢查,來確診一下自己是否有高血壓疾病。專家提示:對於這類不難受不服藥的患者朋友,還是要改變自己的用藥習慣,按時服藥,避免更嚴重的併發症的產生。

  誤區二:時間不對

  早晨清醒之後,人體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動脈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有人在短時間內能迅速升高10~40毫米汞柱。多數人上午血壓到達一個高峰,容易出現腦出血;也容易發生心肌梗塞,而且據西班牙最近公佈的研究成果稱,上午心臟病發作,心肌受損率增加21%。午間血壓降低,有人下午血壓有個小高峰,夜間出現低谷。按照傳統每天3次服短效降壓藥,多數病人習慣於晨練後或早飯後吃第一次藥,難以控制上午的血壓高峰;中午吃藥後午後的血壓降得更低;尤其是晚間吃藥,夜間容易加重血壓的低谷,造成腦血栓。目前多數醫生主張選用緩釋降壓藥,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先吃降壓藥。既能有效控制上午的血壓高峰,又能平穩地降壓,避免可能出現的意外。當然,服降壓藥時間也應個體化。

  誤區三:迅速降壓

  降壓心切,要求短時間內降到理想水平,有時有害無益。尤其收縮壓在180毫米汞柱以上的病人,由於長期適應了血壓高的狀態,短時間內迅速降壓,反而給病人帶來更多的不適,甚至器官嚴重供血不足,造成心腦血管意外。降壓藥應從小劑量開始用,平穩降壓,不可操之過急。降壓藥起作用,要有一個過程,期待理想的降壓效果,需要有些耐心。

  誤區四:誤解標準

  多數人認為,高血壓病人血壓降到140/90毫米汞柱就達標了。140/90毫米汞柱不是血壓的正常值,而是高血壓的診斷標準。與血壓<110/75mmHg比較,血壓140/90mmHg,心血管發病危險就會增加2倍。把降壓目標值定為140/90mmHg,無疑是一個誤解。普通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應嚴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腎病病人的血壓應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縮壓降至150 mmHg以下,如能耐受,還可以進一步降低。

  誤區五:吃吃停停

  血壓高就吃,不高了就停;過幾天又高再吃,血壓降下來再停。或者有症狀就吃,沒症狀就停。吃吃停停會導致血壓波動。血壓忽高忽低,難以穩定;也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高血壓說終身性疾病,基本上需要終生吃藥;即使血壓降至正常,也需要穩定一段時間,可減量或換用作用緩和、副作用小的中成藥維持,但完全停藥須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