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節日散文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快樂的春節

  盼啊、盼啊,終於盼到春節了!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大的、最歡樂的節日。一大早,我便被那接連不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給“叫醒”了。當傍晚來臨的時候,千家萬戶都歡歡樂樂、熱熱鬧鬧的。我看著奶奶做了一桌豐富的飯菜,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伸手就要抓菜吃,媽媽拍了我一下,笑著說:“這個小饞貓,懂點禮貌行不行?”可等媽媽一轉身,奶奶還是“偷”了一塊牛肉放在我嘴裡,我洋洋自得,津津有味地嚼了起來。晚飯做好了,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圍坐在一起,桌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美味佳餚,不禁讓我們想起這一年中我們曾經付出的艱辛和汗水,想著想著,爺爺便嘮起了一些趣事,大家聊著,其樂無窮……時間在不知不覺消逝。團圓飯吃完後,我們開始守歲了,大約7點多,我們期盼的《春節聯歡晚會》開始啦!這《春節聯歡晚會》精彩紛呈,且年年不同,今年的節目中有優美婉轉、跌宕起伏的美曲,有扣人心絃、驚心動魄的表演,有神祕莫測的魔術……這些節目看得我目不暇接。

  當我們正看得入神的時侯,被“轟”的一聲嚇了一跳,向外看去……啊?不知不覺已經12點了呀!爸爸在外面放五彩繽紛的煙火呢!煙花把原本枯寂的夜空裝飾得熱鬧非凡。大家都出來了!小區裡廣場上人山人海,大家有說有笑,一起度過了美妙、熱鬧的春節。雖然已經深夜了,但是,歡樂像興奮劑一樣,讓大家精神抖擻,沒有一絲絲睡意。

  春節讓我們真快樂,回想著一年就這麼快地過去了,來年一定要活得更精彩!不禁想起了詩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讓我們記住快樂,忘記煩惱吧!一年又一年,外公外婆就是這麼變老的;一年又一年,我們就是這麼長大的。新年總有新的希望,新的目標,新的收穫,新的一切……

  又是一個快樂的春節!

  :春節記憶

  現在過春節,覺得沒有一點意思。

  而兒時的春節留在記憶裡卻永遠忘不了的。

  我對過春節有印象大概是六、七歲時吧,記得過了臘八,媽媽就開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饅頭,當然和現在城裡買的或圓或方的饅頭不一樣了。家鄉的饅頭其實不叫饅頭,而且平時是不這樣做的,只有在重大節日和走親戚的時候才會這樣做。媽媽蒸的叫棗花,另一種叫糕。每到蒸糕的時候,媽媽早早就忙起來了,先天晚上發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還要和幾個關係好的鄰居一起蒸。在鄰居家被灶火薰的黢黑的灶間裡,男人們壓面,女人們捏棗花,我和一幫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一會到屋裡看看,一會又跑的沒有了蹤影,總之這一天家長是不管孩子的,也許是顧不上管吧。媽媽蒸的糕主要是用來祭祖的,記得我小的時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學考試,媽媽都要蒸個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媽媽說是為了讓兒子“高升”啊。

  棗花和糕,媽媽現在還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種東西現在已經沒有了,家鄉人叫“黃蒸”,具體是哪兩個字我也說不準,姑且就用這兩個字吧。它其實就是用玉米麵做的,只是在裡面包了點陷,有白菜,也有白蘿蔔什麼的,但是我小時候特別不喜歡吃,在我離開家到縣城上學以前,我們家平時的主食就是玉米麵窩頭和玉米麵粥,吃的我經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時候和朋友一起到飯店吃飯,有人特別愛點貼餑餑熬小魚,我看著玉米麵做的餑餑從來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楊村鎮有一家貼餑餑熬小魚特別有名,市裡有人開車跑到那兒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從承德迴天津,他們要去吃楊村的貼餑餑熬小魚,那個餑餑貼的真好,但是我也沒有吃一口。童年的記憶裡對玉米麵特別的牴觸,這種牴觸持續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我小的時候沒有電視看,更沒有春節晚會了,只是等著三十晚上的餃子熟了,就該我放炮了。但是頭鍋煮熟的餃子是不讓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媽媽在每個碗裡盛兩個餃子和一點湯,我和弟弟妹妹端著放在媽媽燒香的地方,有的在門口,有的在院子裡,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後就該放炮了,我是家裡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當然由我來,小我七歲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擔,但是我從來沒有讓過,直到我對放炮沒有了興趣。小時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記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誰,很多年以後我問媽媽,她笑笑說,其實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誰,只是從老人哪兒學來的,為了祈求來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這樣做的。只到現在媽媽每年還在重複著這樣的活動,因為只有這樣她才能覺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還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時候家裡窮,小孩子過年的時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讓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給拿出來。睡覺前,媽媽把新衣服給拿出來,把舊的衣服換下來,我聞著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兒時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別早,聽到炮聲就起來了,穿著媽媽換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幾個同齡的孩子去給長輩們拜年了。小時候拜年我們叫磕頭,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頭的,大人有時候故意逗我們,不把頭磕響了不給禮物的,說是禮物,其實就是一顆糖或者一把花生什麼的,但是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特別的禮物了。農村拜年很講究的,先給自己最近的親屬拜年,然後是一姓的其他親屬,最後的外姓的鄰居,但是不給輩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時候對鄰居的輩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經常和同伴們去比自己輩分低的鄰居家拜年,惹得大人們笑話。初一這一天孩子們都是解放的,幾乎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大人不干涉的,我經常是和同伴們去做我們之間的遊戲了。

  初二是閨女回孃家的日子,姥姥家離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帶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裡又是無拘無束的一天,一直到過了初五,大人們該上班了,我們也快開學了,年才漸漸離我們遠去了。

  :春節記憶

  有人總喜歡回憶曾經的點滴,有人卻想盡量擦除走過的痕跡,無論哪一種選擇,都是生活的一種態度,沒有對錯之分。

  而我顯然是前者,明知道過去的已成煙雲,還是喜歡回憶,喜歡用笨拙的文字記下一些心情,一些經歷,想給自己留下更多記憶。

  春節在家住了二十來天,時常下雨,除了走幾家親戚,幾乎都宅在家裡,卻不會覺得厭倦或者無聊,畢竟家裡可以體會到溫馨的感覺。

  住在家裡重新看了《十八歲的天空》,這是一部我看過很多遍的連續劇,裡面的故事雖然與自己的高中生活有差距,但劇中體現的學生氣息,總能聯想起當時的成長歲月,追憶遠去的青春,想起至今還沒有實現的夢想。

  許多劇中的演員那時候剛出道,演技不是很好,因為劇中主題好,學生的懵懂愛情,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對高考的無奈,看得時候可以看到當時自己的影子,從而很受觀眾的喜愛。

  許多80後看了《十八歲的天空》,看到古越濤和裴佩老師的愛情而選擇當老師,這部電視劇還是對人們有些影響力。裡面的許多臺詞,也讓我深有感觸,比如說“人生是一定要選擇的,你不可能什麼都抓在手上,如果這樣,你什麼都會失去”,人其實很怕面對選擇,有選擇則一定會失去一些,錯過一些,同時又擔心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但如果一直在猶豫,不去選擇,又會蹉跎歲月,錯過機會。

  人有時強迫自己記憶,是怕有一天發現自己很重視的卻突然間忘記了,也是怕發現自己不放棄地去珍惜的是那段曾有過的感覺,而不是那個人。我很習慣地去想起一個人,每逢過年整理書籍時,都會安靜地閱讀那堆她曾經寫給我的信件,然後陷入回憶,年少的純真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從當初的文字中尋找那種感覺。

  《十八歲的天空》也有關於安全感的解讀,“所謂愛的安全感是來自於怎麼去愛別人,而不是等著被人愛。”安全感是戀愛力經常提到的詞彙,女生都需要安全感,所以更願意選擇比自己大,足夠成熟的男生。我也曾經被人說沒有安全感,至今估計自己也沒多少安全感,我想安全感也包含物質生活的充裕,可以給對方想要的生活。如果自己足夠堅強,而不是脆弱,大概也會對安全感的渴望會少些。

  昨天是元宵節,元宵節過後,新年2012的喜慶散去,工作進入新的軌道,不管有沒許下新年要去實現的願望,都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付出,付出才有收穫,才能生存。

  4號是立春,春天也已經悄悄來了,我對季節的變化也是很有感觸,春天應該是充滿希望的,可是我不知道該期待什麼,該來的沒有期待也會來,比如春天的花開,燕子的歸來。對於生活或者人生理想,不敢去期待,害怕美好結局美好到來而失望。

  我很少說豪言壯語,也不習慣去空談未來,規劃的太完美,如果沒有付出實踐,想要的美好終是泡影。只有當自己實現了,然後再說自己的當初的夢想,才不是大言不慚。

  季節的變化中,生活儘管平凡,還是選擇去記錄。希望每次回首的時候,年輪留下斑駁的印記,可以讀出曾經的感動和欣喜,就算曾經的苦澀,經過時間的釀造也會變得甜蜜。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