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國影響一生的名人故事***2***

  勵志中國影響一生的名人故事篇二

  趙普是中央電視臺的一名新聞主播,但很少有人知道20年前的他居然是一名保安。

  初中畢業後,趙普參軍了。1990年退伍後,趙普到安徽省體育局下屬的體育館當了一名保安,但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像樣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從保安到電視節目主持人,距離似乎太大了,大得足以讓人洩氣。但趙普並沒有氣餒,他仍然執著於自己的夢想。每個月幾百元的工資,大部分都被他用來購買有關主持藝術的書籍。

  為了練好自己的普通話,咬準每一個字音,每天下班後,趙普都會將《新華字典》上的字連同拼音抄滿6頁,然後折成小卡片,放在衣兜裡,一有時間就一個字一個字地練習。不到半年,趙普的普通話就已練得爐火純青,就連當初曾笑話過他的同事,也都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讚他的普通話說得“順溜”。同時,為了練好形象和表情,他又專門從書店裡收集了一些印有電視主持人形象的掛曆,貼在鏡子旁邊,對照著模仿。

  當一個人做好充分準備的時候,機會就真的來了。1991年,安徽省氣象臺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一名臨時氣象播報員。氣象播報員雖然只有短短3分鐘的出鏡時間,而且還是一個每月只拿200元勞務費的臨時工,但趙普還是決定試一試。

  當他向氣象臺主管人事的領導遞上自己的簡歷時,那位領導只是草草地掃了一眼,便丟還給他,面無表情地說:“招聘物件的首要條件是必須具備本科以上學歷。”看到對方如此怠慢,趙普心裡難過極了,但是他不甘心就這樣錯過機會。

  於是,他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誠懇地說:“雖然我沒上過大學,但我學習了很長時間的主持藝術,懇請您給我一次機會。”經過趙普的再三請求,那位領導聽趙普的確吐字清晰準確,最終同意讓他試一試。結果出乎意料,趙普的綜合素質竟遠遠超過其他競爭者,應聘成功了。

  趙普並不滿足於只當一名臨時氣象播報員,而是想以此為敲門磚,最終成為正式而且出色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因此,為了能夠系統地學習和掌握有關播音主持的知識,趙普報名參加了北京廣播學院的自學考試。從此,他既要當體育館的保安,又要做臨時氣象播報員,還要自學,每天都忙忙碌碌的。

  轉眼間,3年時間過去了。正當趙普蓄勢待發的時候,打擊卻接二連三地落到了他的頭上。1994年11月,趙普的父親因患膀胱癌不幸去世。3個月後,他又意外地接到了體育館“不再續聘”的通知。接連遭受喪父和下崗的雙重打擊,命運似乎對24歲的趙普過於殘酷。

  下崗後,趙普立即開始在合肥找工作。然而,整整兩個月過去了,他連當搬運工的活兒都沒找到。最終,他只好拿出僅有的2000元積蓄,加盟了一個同學的服裝店。為了謀生,他不得不放棄自學考試。為了淘到物美價廉的服裝,他每天凌晨就要趕往千里之外的武漢市漢正街,與小商小販們討價還價,並且在天亮前趕回合肥。雖然服裝小店在趙普和同學的精心打理下,生意越來越紅火,但巨大的失落感卻使得他的內心十分痛苦。

  恰好在這個時候,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幹部專修班正在全國招生。這個訊息就像一支強心針,紮在了他那“休克”了幾個月的心間,讓他發奮走出挫折的陰影。趙普毅然決定報考。但他從招生簡章中得知,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屬藝術專業,既要考文化課,又要考專業課。文化課需要參加全國統一的成人高考,專業課則是寄送本人主持或播音的作品。

  時間已經是1995年6月,距離文化課考試只剩下4個月了。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學完整整3年的高中課程,幾乎是天方夜譚。趙普決心放手一搏,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他給自己制訂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從早上5點到子夜1點,所有的時間都被充分地利用起來。即使是上廁所,他也要帶上英語單詞書。

  憑著這份決絕和勇氣,1996年2月,只有初中文憑的他終於接到了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的錄取通知書。畢業之後,趙普憑藉自己的努力進入了北京電視臺。後來,他又在“魅力新搭檔”比賽中,從100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順利地進入了中央電視臺。

  誰都希望自己能做重要的事情,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只能做些跑龍套的事情。在跑龍套的時候,我們同樣要不斷地學習和充電,因為只有學習和充電才能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

  勵志中國影響一生的名人故事篇三

  他通過抓象棋子、抓玉米粒來鍛鍊握筆寫字,右膝下綁著沙袋來穩固身體,防止搖晃。由於手抖寫字慢,王 菁每次考試都答不完卷。

  英國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了全球無數人。如今,“中國版霍金”的故事正在吉林省長春市上演,感動無數網民。

  1976年出生於江蘇淮安的王菁,出生時因難產引起的“腦缺氧後遺症”成為命運賜予他的魔咒,然而他沒有放棄努力,刻苦鑽研,現為吉林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2008級博士研究生。不僅如此,他的科研成果也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認可,成為2011國際生物特徵識別大會博士研究生論壇,在全球邀請的10位有培養前途的博士研究生之一。

  這件事情經網路傳播後被很多網民熱捧,網民們稱呼他為“腦癱博士”“中國版霍金”的同時,更被王 菁自強不息、身殘志堅的精神感動,將他視為榜樣,不少網民表示“他的精神激勵著每一個奮鬥中的人”。

  不向命運低頭,

  自強不息終成博士

  在吉林大學前衛小區的計算機樓裡,一位身材瘦弱、依靠助行器走路的青年人十分引人注意。他就是王 菁,一位腦癱患者,雙腿不能直立,雙手不能持物,右腿、右手基本失去功能,行走要靠助行器,坐下需要將雙腿疊起以控制抖動,寫字、操縱滑鼠、敲擊鍵盤只能用左手。

  “我剛出生的時候就開始搶救,家人給我起名為‘ ’,意為死而復生。”王菁說,由於他發音不清,行動不便,從小到大,學習上遇到很多別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他通過抓象棋子、抓玉米粒來鍛鍊握筆寫字,右膝下綁著沙袋來穩固身體,防止搖晃。由於手抖寫字慢,王 菁每次考試都答不完卷。“眼看著那些題我都會,但就是答不了,心裡著急呀!高考成績不好,就在老家上的電大。”

  據瞭解,王菁對計算機產生濃厚的興趣,源於高中時從好朋友那兒借來一本《BASIC語言》。在沒真正見過計算機之前,他已經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對其有了很多瞭解。當時電腦還沒有普及,學校、單位等提供的公共電腦有限。“哪有人能敢讓我一個殘疾人用他們的電腦啊!後來我外婆他們湊了一萬多元錢才給我買了臺286電腦。”

  1997年王 菁編寫的CASL組合語言編譯器入選中國大學生電腦大賽全國總決賽,受到時任國務院副鄒家華單獨接見。當時誰也沒想到,鄒家華之後竟然成為王 菁的伯樂。

  由於寫字慢,王菁考研考了幾年都沒過線。在幾近絕望之時,他抱著最後一絲希望給鄒家華寫了封信,表達了他想繼續深造的想法。幸運的是,鄒家華因此聯絡到了幾所高校,他們願意破例為王 菁單設考場。最終,王 菁圓夢來到了吉林大學讀碩士,之後接著攻讀博士學位。

  刻苦鑽研獲國際學術界認可

  王菁在導師周春光教授指導下,已發表20餘篇論文,其中4篇SCI***這是國際上最權威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檢索工具***期刊文章;他還是“2009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2000年被全國總工會、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等五部門評為“全國職工自學成才者”;22歲時通過自學以高分通過國家級高階程式設計師資格考試,成為國內年輕的工程師……不僅如此,作為國內唯一的受邀者,王 菁在去年10月參加了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生物識別大會,大會的博士生論壇在全球範圍內邀請了10位該領域最具培養前途的博士研究生參會。

  據周春光介紹,王 菁學術做得相當不錯,在國內青年裡是非常出色的。“他雖然身體不好,但是一點也不自卑,特別願意跟大家聯絡,心態好。他也做不了什麼休閒運動,每天就是學習,寫論文、看論文。在國際頂尖雜誌上發表了一些比較好的論文。今年準備衝擊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每年計算機領域的也就兩三篇能獲獎,難度也挺大。”

  王 菁的同學們說,王菁一直以來都與國際上該研究領域的最高人士保持聯絡,他們通過網路交流、研討。“2009年的時候國外就邀請王 菁去參加他們的生物特徵識別會議,但是當時他們不給提供資金,就沒去上。今年那邊又主動給王 菁發郵件提出邀請,並支付1500美元的食宿費。”周春光說,美國也有學校希望王 菁出國繼續深造,但是身體原因始終限制著王 菁的發展。

  “現在就想找個好工作”

  “看了王 菁的報道,我太受鼓舞了,非常敬佩他,我為吉大有這樣的人才感到驕傲,希望他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也希望上天更能眷戀他,讓他生活美滿。”王 菁的故事在網上傳播之後,網友們紛紛被他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打動,稱他為“中國的霍金”。

  記者來到吉大南校區計算機樓前,看到王 菁駕駛助力車通過無障礙通道,看門阿姨幫他把車停在樓梯後側。看著王 菁艱難地前行,記者總想上前幫他一把,但他都會笑著拒絕。學弟陳前說,王 菁自己能做到的事情都不想麻煩別人,他的父母原來是江蘇那邊的公務員,現在三個人生活靠的是父母的退休金。生活很是拮据,看病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但是他們仍然自強自立。

  王菁說,近期的願望就是博士畢業後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我想找一間好一點的高校繼續做學術,但是那樣的地方都喜歡招有留洋經歷的人。加上我寫字慢、說話慢,也沒法教課,只能搞研究。前段時間往幾個非重點高校投過簡歷,都被拒絕了。現在為自己的兩篇學術會議論文做後續工作,為就業增加砝碼。有時候要到5點才睡覺,睡兩三個小時之後繼續幹活。”

  王菁說,希望國家在制度上、政策上給殘疾人多些照顧,讓有夢想的殘疾人也可以順利地上學、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