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一生的勵志句子
佛家也說:心魔即魔,心佛即佛。有時現狀並不讓我們滿意,但我們很難改變他人或是要求他人,我們只能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他人;我們更不能抱怨環境,因為“環境是結果,思想是原因”。所以我想說:要想事情改變,先改變自己;要想事情變得更好,先讓自己更好。
“他不是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但還沒找到發洩熱忱的地方的男孩。”
小時候的卡耐基是個公認的壞男孩。他9歲那年,父親把繼母娶進了門。當時他們父子倆居住在密蘇里州瑪麗維爾附近的一個小市鎮,父親經營著一個小小的農場,家裡非常窮,吃不飽穿不暖,而繼母則來自較好的家庭。
父親一邊向她介紹卡耐基一邊說:“親愛的,請注意這個全郡最壞的男孩,他簡直讓我頭痛死了,說不定他會在明天清晨之前就拿石頭扔你,或做出什麼別的壞事,總之他會讓你防不勝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繼母微笑著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頭看著他,接著又看著丈夫說:“你錯了,他不是全郡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但還沒找到發洩熱忱的地方的男孩。”繼母的一席話說得卡耐基心裡熱乎乎的,眼淚幾乎快要滾落下來,因為在此之前,從來都沒有人稱讚過他聰明,父親、鄰居、老師都認定他是壞男孩。
就憑著這句話,他和繼母開始建立友情;也正是這句話,成為激勵他的動力,使他日後創造了“成功的28項黃金法則”,幫助成千上萬的普通人走向成功和致富的康莊大道。
沃爾特·克朗凱特享譽全美的知名主持人、記者,被譽為美國“主持人之父”和“全美最受信任的人”。
“如果有什麼事值得去做,就一定要把它做好。”
從孩提時代開始,克朗凱特就對新聞頗感興趣。14歲那年,他成為學校自辦報紙《校園新聞》的一名小記者。休斯頓市一家日報社的新聞編輯弗雷德·伯尼先生每週都會到克朗凱特所在的學校講授一小時的新聞課程,並指導《校園新聞》報的編輯工作。
有一次,克朗凱特負責採寫一篇關於學校田徑教練卡普·哈丁的文章。由於當日有一場同學聚會,克朗凱特敷衍了事地寫了篇稿子就交了上去。第二天,弗雷德把克朗凱特單獨叫到辦公室,指著那篇文章說:“克朗凱特,這篇文章很糟糕,你沒問該問的問題,也沒對他做全面的報道,你甚至沒搞清楚他是幹什麼的。”接著,弗雷德說了一句讓克朗凱特終生難忘的話:“你要記住一點:如果有什麼事值得去做,就一定要把它做好。”
在此後70多年的新聞職業生涯中,克朗凱特始終牢記著弗雷德的這番訓導,對新聞事業忠貞不渝,直至2009年7月17日在紐約家中病逝,享年92歲。在美國新聞史上,克朗凱特是一個忠實履行新聞職業精神的傳奇人物。
瓦爾坦·格雷戈裡安美國布朗大學前校長,現任卡內基基金會主席
“你可以失去美麗,也可以失去健康和財富,但決不能失去性格。”
格雷戈裡安的童年十分不幸,6歲那年,母親便因病離世了,是祖母在伊朗的山區將他帶大的。格雷戈裡安的祖母也是個很不幸的女人,由於戰爭和疾病,她失去了所有孩子,雖然命運對她十分不公,但她並未因此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她無法讓格雷戈裡安過上富裕的生活,卻給予了他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
為了讓格雷戈裡安從失去親人的陰影裡走出來,健康快樂地成長,祖母時常告誡他:“孩子,有兩件事你一定要記牢:第一,是命運,那是你無法控制的;第二,是你的性格,那可是在你掌握之中的。你可以失去美麗,也可以失去健康和財富,但決不能失去性格,因為它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
祖母的這番話在格雷戈裡安的成長道路上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他從中吸取了足夠的動力,用以激勵自己奮發向上,一步一個臺階地邁向人生高地,他當選布朗大學校長,1997年當選卡內基基金會主席。
威廉·奧斯勒加拿大醫生、學者,是“他所在時代最有影響力的醫學界大人物之一”
“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事,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
1871年春天,加拿大蒙特瑞綜合醫院的醫科學生奧斯勒的生活中充滿了憂慮,他擔心怎樣通過期末考試,擔心該做些什麼事情,該到哪兒去,怎樣才能開業,怎樣才能過活。
一天,他在一本書上看到了對他的人生產生了莫大影響的一句話。此後,他建立了全世界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成為牛津大學醫學院的欽定講座教授—這是在大英帝國學醫的人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他還被英國皇帝冊封為爵士。他死後,整整兩大卷書厚達1466頁的篇幅記述了他的一生。
奧斯勒在1871年春天看到的那句話是由著名歷史學家湯瑪士·卡萊裡所寫的:“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事,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42年後,一個鬱金香開滿校園的夜晚,奧斯勒在耶魯大學發表了演說,他忠告耶魯的學子,要以耶穌的禱詞來開始每天的人生:“我們今天需要的糧食,請今天賜給我們。”他在講演中強調,為明天做最好的打算,就是對今天的工作投入全部的心智和熱情,這是你贏得未來惟一有效的方法。
斯科特·漢密爾頓美國前著名花樣滑冰運動員,現為著名體育評論員
“上天給你的生命不過是許多分鐘,你必須好好利用每一分鐘。”
漢密爾頓的母親原來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但她十分珍惜時間,充分抓住每一分鐘刻苦自學,後來終於成為鮑靈格林大學婚姻家庭系的副教授。
她經常對漢密爾頓說:“上天給你的生命不過是許多分鐘,而且是有限的,從你出生的那一天開始,你就只有這麼多分鐘的生活,因此,你必須好好利用每一分鐘。”
受母親的影響,漢密爾頓也十分珍惜時間,他抓緊每一分鐘訓練,辛勤的汗水終於換來了豐厚的回報:他是1981年——1984年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男子單人滑連續四屆冠軍和1984年第14屆冬奧會冠軍。
退役後,他創立了Stars on Ice世界花樣滑冰明星表演團,併成為著名體育評論員,經常參與美國CBS電視臺和NBC電視臺花樣滑冰節目的解說。
託妮·莫里森美國黑人女作家,199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你並不在那裡生活,你生活在這裡。”
由於幼時家境貧困,從12歲開始,每天放學後,莫里森都要到一戶富人家打幾個小時的零工,十分辛苦。一天,她因工作的事向父親發了幾句牢騷。父親聽後對她說:“孩子,聽著,你並不在那裡生活,你生活在這裡—在家裡,和你的親人在一起,所以只管去幹活就行了,然後拿著錢回家來。”
在那之後,莫里森又為形形色色的人工作過:有的很聰明,有的很愚蠢,有的心胸寬廣,有的小肚雞腸,但她從未再抱怨過。
莫里森後來回憶說,她從父親的那番話裡領悟到了四條人生經驗:一、無論什麼樣的工作,都要做好,不是為了老闆,而是為了你自己;二、把握你的工作,而不讓工作把握你;三、你真正的生活,是與你的家人在一起;四、你與你所做的工作是兩碼事,你該是誰就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