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故事小集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於另闢蹊徑,如果只會踩著前人的足跡前進,是無法找到世外桃源的,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孔子的“失信”

  《論語·顏淵》中有這麼一句話:

  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這句話就是我們常說的“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由來。

  但是就是教育我們言而有信的孔子,自己卻公然失信於人。這又是為什麼呢?

  孔子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學說的時候,在陳國生活了三年,孔子和弟子也沒什麼作為,恰逢當時晉魏兩國相爭,經常攻打陳國。於是孔子帶領弟子們離開了陳國,前往衛國。

  但是到達衛國蒲地的時候,不巧衛國當地發生了叛亂,衛國的逃亡大臣害怕孔子去衛國威脅自己的權利,於是下令不準孔子入城。叛軍們只知道孔子的大名,不知道長什麼樣。為了擺脫叛軍的糾纏,孔子一行人只好向天發誓不去衛國。

  可就是在剛離開蒲地,孔子馬上命令弟子直奔衛國首都帝丘。弟子子貢就問:“盟約難道可以撕毀嗎?”孔子臉上一點羞愧的樣子都沒有,笑嘻嘻地說:“我是被逼著宣誓的,那些話我都不信,神怎麼可能信呢?”說完一行人就奔著衛國去了。

  其實孔子的行為並不是失信而是一種變通。

  這就好比一個歹徒拿刀架在了你的脖子上,要你做什麼事,你都會答應,但是你心裡並不願意。

  而遵守諾言的真正定義應該是你心甘情願地答應對方的要求,並努力完成。

  2: 抽走怒氣的木柴

  北宋仁宗時,潞國公文彥博在成都任益州知府。

  在一個大雪天裡,他在家中宴請賓客,直至夜深還未散席。

  在外等候的隨從士兵中有人大發牢騷,拆掉了井亭,並燒來避寒。

  一位軍校將此事報告了文彥博,席上的賓客聽完之後,個個嚇得直打戰。

  但文彥博卻神色自若,鎮定地說:“天氣也確實冷,他們拆了去烤火也無可厚非。”說罷照舊飲酒。

  隨從的士兵們知道後就洩了氣,再也沒有找藉口鬧事。

  第二天,文彥博查清了是誰先動手拆井亭,便把此人杖責一頓押送走了。

  怒氣就像是火,越去挑撥它就越燒越旺,如果抽去木柴,就會自然熄滅。

  同樣一件事,處置適當可以消弭禍亂,不當,則會引發禍端。

  臨大事靜氣為先,遇險灘寧靜致遠。

  3:眼力與氣度

  討伐董卓之後,曹操和袁紹打起了仗。

  袁紹的軍力雖超過曹操,但不善於識人用人,最終不僅大敗,還吐血身亡。

  袁紹死後,曹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袁紹的墳上哭祭。

  這時,有人查出曹操部下給袁紹的密信,但曹操連看都不看就下令燒掉。

  曹操還坦誠地說:“不怪他們,大敗時,連我都有過投降的念頭。”這是多大的氣度!

  有個給袁紹寫檄文的人,文中罵曹操罵得很惡毒。

  他被俘後,曹操不但沒有殺他,而且說他的文章寫得好。

  這個人就是後來“建安七子”中的陳琳。

  看來,當領導的人至少要具備兩種品格:一是有眼力,二是有氣度。

  
看了的人還看了:

1.人生心靈故事

2.短篇勵志故事精選

3.經典小故事大全精選

4.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5.成功的小故事大全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