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的成因與種類
產生雷電的條件是雷雨雲中有積累並形成極性。具體形成雷電的因素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雷電是怎麼形成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雷電形成的原因
大氣中的水蒸氣是雷雲形成的內因;雷雲的形成也與自然界的地形以及氣象條件有關。根據不同的地形及氣象條件,雷電一般可分為熱雷電、鋒雷電***熱鋒雷電與冷鋒雷電***、地形雷電3大類。
1、熱雷電是夏天經常在午後發生的一種雷電,經常伴有暴雨或冰雹。熱雷電形成很快、持續時間不長,1~2小時;雷區長度不超過200~300km,寬度不超過幾十千米。熱雷電形成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空氣非常潮溼,空氣中的水蒸氣已近飽和,這是形成熱雷電的必要因素。
***2***晴朗的夏天、烈日當頭,地面受到持久暴晒,靠近地面的潮溼空氣的溫度迅速提高,人們感到悶熱,這是形成熱雷電的必要條件。
***3***無風或小風,造成空氣溼度和溫度不均勻。無風或小風的原因可能是這裡氣流變化不大,也可能是地形的緣故***如山中盆地***。
上述條件逐漸形成雲層,同時雲層因極化而形成雷雲。出現上述條件的地點多在內陸地帶,尤其是山谷、盆地。
2、強大的冷氣流或暖氣流同時侵入某處,冷暖空氣接觸的鋒面或附近可產生冷鋒雷電。
***1***冷鋒雷***或叫寒潮雷***的形成是強大的冷氣流由北向南入侵時,因冷空氣較重,所以冷氣流就像一個楔子插到原來較暖而潮溼的空氣下面,迫使暖空上升,熱而潮的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水蒸氣達到飽和,逐漸形成雷雲。冷鋒雷是雷電中最強烈的一種,通常都伴隨著暴雨,危害很大。這種雷雨一般沿鋒面幾百千米長、20~60km寬的帶形地區發展,鋒面移動速度每小時50~60km,最高可達每小時100km。
***2***暖鋒雷***或叫熱潮雷***的形成是當暖氣流移動到冷空氣地區,逐漸爬到冷空氣上面所引起的。它的發生一般比冷鋒雷緩和,很少發生強烈的雷雨。
3、地形雷電一般出現在地形空曠地區,它的規模較小,但比較頻繁。
雷電的種類
雷電分直擊雷、電磁脈衝、球形雷、雲閃四種。其中直擊雷和球形雷都會對人和建築造成危害,而電磁脈衝主要影響電子裝置,主要是受感應作用所致;雲閃由於是在兩塊雲之間或一塊雲的兩邊發生,所以對人類危害最小。
直擊雷就是在雲體上聚集很多電荷,大量電荷要找到一個通道來洩放,有的時候是一個建築物,有的時候是一個鐵塔,有的時候是空曠地方的一個人,所以這些人或物體都變成電荷洩放的一個通道,就把人或者建築物給擊傷了。直擊雷是威力最大的雷電,而球形雷的威力比直擊雷小。
雷雲的形成
產生雷電的條件是雷雨雲中有積累並形成極性。科學家們對雷雨雲的帶電機制及電荷有規律分佈,進行了大量的觀測和試驗,積累了許多資料,並提出各種各樣的解釋,有些論點至今還有爭論。
1、對流雲初始階段的“離子流”假說
大氣中存在這大量的正離子和負離子,在雲中的雨滴上,電荷分佈是不均勻的,最外邊的分子帶負電,裡層的帶正電,內層比外層的電勢差約高0、25V。為了平衡這個電勢差,水滴就必須優先吸收大氣中的負離子,這就使水滴逐漸帶上了負電荷。當對流發展開始時,較輕的正離子逐漸的被上升的氣流帶到雲的上部;而帶負電的雲滴因為比較重,就留在了下部,造成了正負電荷的分離。
2、冷雲的電荷積累
當對流發展到一定階段,雲體伸入0℃層以上的高度後,雲中就有了過冷水滴、霰粒和冰晶等。這種由不同相態的水汽凝結物組成且溫度低於0℃的雲,叫冷雲。冷雲的電荷形成和積累過程有如下幾種:
① 過冷水滴在霰粒上撞凍起電
在雲層重有許多水滴在溫度低於0℃時也不會凍結,這種水滴叫過冷水滴。過冷水滴是不穩定的,只要它們被輕輕地震動一下,就馬上凍結稱冰粒。當過冷水滴與霰粒碰撞時,會立即凍結,這叫撞凍。當發生撞凍時,過冷水滴外部立即凍成冰殼,但它的內部仍暫時保持著液態,並且由於外部凍結放的潛熱傳到內部,其內部液態過冷水的溫度比外面的冰殼高。溫度的差異使得凍結的過冷水滴外部帶上正電,內部帶上負電。當內部也發生凍結時,雲滴就膨脹分裂,外表皮破裂成許多帶正電的冰屑,隨氣流飛到雲層上部,帶負電的凍滴核心部分則附在較重的霰粒上,使霰粒帶負電並留在雲層的中下部。
② 冰晶與霰粒的摩擦碰撞起電
霰粒是由凍結水滴組成的,成白色或乳白色,結構比較鬆脆。由於經常有冷水滴與它撞凍並釋放潛熱,它的溫度一般比冰晶高。在冰晶中含有一定量的自由離子***OH-和H+***,離子數隨溫度升高而增多。由於霰粒與冰晶接觸部分存在著溫度差,高溫端的自由離子必然要多於低溫端,因而離子必然從高溫端向低溫端遷移。離子遷移時,帶正電的氫離子速度較快,而帶負電的較重的氫氧根離子則較慢。因此,在一定時間內就出現了冷端氫離子過剩的現象,造成了高溫端為負,低溫端為正的電極化。當冰晶與霰粒接觸後,又分離時,溫度較高的霰粒就帶上了負電,而溫度較低的冰晶就帶上了正電。在重力和上升氣流的作用下,較輕的帶正電的冰晶集中到雲的上部,較重的帶負電的霰粒則停留在雲層的下部,因而造成了冷雲的上部帶正電而下部帶負電。
③ 水滴因含有稀薄鹽分而起電
出了上述冷雲的兩種起電機制外,還有人提出了由於大氣中水滴含有稀薄鹽分而產生起電機制。當雲滴凍結時,冰的晶格中可以容納負的氯離子,卻排斥正的鈉離子。因此,水滴凍結的部分帶負電,而未凍結的部分帶正電***水滴凍結時是從裡向外進行的***。由於水滴凍結而成的霰粒在下落的過程中,摔掉表面還未來得及凍結的水分,形成許多帶正電的小云滴,而凍結的核心部分則帶負電。由於重力和氣流的分選作用,電正點的小滴被帶到雲的上部,而帶負電的霰粒則停留在雲的中、下部。
3、暖雲的電荷積累
在熱帶地區,有一些雲整個雲體都位於0℃以上區域。因而只含有水滴而沒有固態水粒子。這種雲叫暖雲或水雲。暖雲也會出現雷電現象。在中緯度地區的雷暴雲,雲體位於0℃等溫線一下的部分,就是雲的暖區。在雲的暖區裡也有起電過程發生。
在雷雨雲的發展過程中,上數機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分別起作用。但是,最主要的帶電機制還是由於水滴凍結造成的。大量觀測事實表明,只有當雲頂呈現纖維狀,絲縷結構時,雲彩發展成為雷雨雲。飛機觀測發現,雷雨雲中存在以冰、雪晶和霰粒為主的大量雲粒子,而且大量電荷的積累即雷雨雲迅猛帶電機制,必須依靠霰粒生長過程的碰撞、撞凍和摩擦等才能發生。
防雷擊須知
雷電發生時產生的雷電流是主要的破壞源,其危害有直接雷擊、感應雷擊和由架空線引導的侵入雷。如各種照明、電訊等設施使用的架空線都可能把雷電引入室內,所以應嚴加防範。
雷擊易發生的部位
1、缺少避雷裝置或避雷裝置不合格的高大建築物、儲罐等
2、沒有良好接地的金屬屋頂
3、潮溼或空曠地區的建築物、樹本等
4、由於煙氣的導電性,煙囪特別易遭雷擊
5、建築物上有無線電而又沒有避雷器和沒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預防雷電的方法
應急要點:
1、注意關閉門窗,室內人員應遠離門窗、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
2、關閉家用電器,拔掉電源插頭,防止雷電從電源線入侵。
3、在室外時,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在空曠的野外無處躲避時,應儘量尋找低窪之處***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體高度。
4、遠離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杆、廣告牌
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釣魚等水上活動。
6、如多人共處室外,相互之間不要擠靠,以防雷擊中後電流互相傳到。
專家提示:
1、高大建築物上必須安裝避雷裝置,防禦雷擊災害。
2、在戶外不要使用手機
3、對被雷擊中人員,應立即採用心肺復甦法搶救。
4、雷雨天儘量少洗澡,太陽能熱水器使用者切忌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