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有哪些注意事項

  天天泡腳對身體非常好,但是泡腳有很多注意事項,泡腳水溫不宜過高,而且泡腳時間也不能過長,那麼呢?下面小編為您一一解答。

  安全泡腳有禁忌

  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泡腳時血液會流向下肢,腦部易供血不足。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胸悶、頭暈,應暫停泡腳休息。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能力差,應由家人先試水溫,防止發生燙傷。

  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銅盆等金屬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兒童不宜用過熱的水長時間泡腳。因為足弓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形成的,因此要從小注意保護。如果常用熱水給小兒洗腳,足底的韌帶就會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女性經期別自己亂用中藥泡腳。最好諮詢醫生,根據自身情況對症用藥。

  晚上泡腳為什麼能補血

  血虛、血淤,手腳冰涼、舌質黯淡、臉上有斑、心臟發緊、憋悶、喘不過氣→晚上泡腳 --- 熱水中放紅花***味辛,性溫,歸肝經和心包經,破血、行血、和血、調血***,活血化瘀;疏通腎、肝、脾三條陰經。

  泡腳的竅門

  春天泡腳,開陽固脫;夏天泡腳,祛溼除熱;秋天泡腳,清腸潤肺;冬天泡腳,丹田暖和。

  泡腳的時候,在泡腳水裡面放上適量的鹽的話,是可以治癒,並且可以有效的預防便祕的,還可以消除一天的疲憊,也是有利於睡眠的,說以說泡腳放鹽的好處多多哦。

  水中放醋,治腳臭,祛除腳臭、 治腳氣、促進血液迴圈、祛除風溼。

  水中放生薑、陳皮、薄荷,治脾胃虛,暖脾胃,祛溼邪。

  水中放白芍、益母草、當歸,治痛經,痛經一般是體寒或氣滯血瘀引起, 白芍除陰氣、祛腹痛、通順血脈;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調經;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還可以使面板白皙紅潤,改善手腳冰涼的問題。

  在泡腳的水裡放上一些花椒的話,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是可以祛除我們的腳臭,還可以除去身體的溼氣,並且還有利於血液的迴圈,可以增加更多的陽氣,並且可以有效的預防陰虛。

  水中放乾薑,治風溼骨痛、怕冷怕 涼→乾薑溫中散寒、迴歸通脈。

  水中放黃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緩解糖尿病***陰虛所致***,花椒祛溼;黃芪補氣固表;透 骨草可以幫助藥物透過面板深入肌體, 發揮藥力。

  泡腳四忌諱

  1忌剛吃飯或空腹後泡腳。應飯後半小時。

  2忌水溫過高。應40-50度。

  3忌時間過長。應20分左右,微微出汗既可。

  4忌自作主張,亂放中藥。泡腳禁忌:經期或妊娠期婦女; 有出血症狀的病人不可泡腳。

  泡腳時的情況說明什麼

  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腎寒;上身發熱,下半身不出汗→氣虛。

  話說泡腳,民間有個說法:熱水泡腳,賽吃人蔘。其實這話有些科學道理。

  腳又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心臟,這是因為現代科研已經證明: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當用溫水泡腳時,可以刺激這些反射區,促進人體血液迴圈,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

  同時熱刺激會使足部微迴圈加快,使得水中的藥物成分快速地被吸收,直接進入人體血液迴圈,使泡腳治病的效果更勝於口服給藥。

  我國傳統中醫理論也早就有“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腳,開陽固脫;夏天洗腳,暑理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蠕;冬天洗腳,丹田溼灼”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