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有效的學好小學數學
學習小學的數學不應該是“題海戰術”式訓練,而更應該著重思維訓練,全面掌握學習方法,正確的學習數學。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學好小學數學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好小學數學的方法
一、課前搞好預習,課後及時複習
數學課本是學生學習世界的視窗和工具,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課本。課前的預習將產生的疑問和問題隨手記下,要多動筆,要手腦並用。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定義、公式的來歷可疑在練習本上進行簡單的概括,不要只知道一味的死記硬背。這樣做有助於我們在課堂上會更集中精力的去聽老師講課,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預習時,我們只要對所要學的教材內容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並知道哪裡是自己的薄弱環節,因此有必要對預習時所作的標記,產生的疑問和問題結合老師的講授,進一步的去理解和消化吸收,從而掌握知識,消除預習中的障礙,在上課的是我們要做到重點聽老師的講解,不光是學習新知識,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老師的那種數學思維習慣。
看看老師講的內容哪些是與自己的想法是不同的,在課本上的知識掌握的熟悉度,做到不留疑點。老師要對學生訴說先對課本進行預習、獨立思考和閱讀的習慣,進而對課本進行質疑,必須成為學好數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及時的複習對於所學知識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進行查缺補漏,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掌握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課後複習是課堂學習的補充,在複習中,及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進一步的加深和鞏固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每天都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進行綜合概括,使所學內容在腦海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二、要讓學生獨立思考適當做題、培養良好的改錯習慣
學生在學習時要善於發現問題,獨立分析問題。在上課的時候,要邊聽邊想,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對於一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得出答案的,應該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的分析題目,儘量自己去解決。確實不能自己的解決的,可以去問老師或與同學討論,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怕別人下次澳華。經過老師或同學的講解,會給自己一定的啟發,把問題弄明白了,變成自己的知識,只有虛心請教的人才有更大的進步。
要向學好數學,肯定要做練習題,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課本是基礎的知識,以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覆練習打好基礎,然後再找一些輔助的學習資料,開拓自己的思路,對於一些易錯題,要總結歸納,要準們有一個糾錯本做記錄。分析原因並改正,到下次考試前複習時再看一遍,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類似的錯誤。但是,如何處理自己的錯誤,其效果卻大不相同。
有些同學把完成作業當作向老師“交差”,對作業只看批語和分數,不檢查錯誤的原因,更談不上糾正。有些較好的學生,也往往是就錯改錯,而不深究錯誤的原因,久而久之,便養成不願獨立思考、不會自我檢查、得過且過的壞毛病。因此,必須培養良好的改錯習慣。讓學生按三個步驟做:第一步“知錯”。
讓學生檢查在哪裡出了錯,對書寫過程的題目,自己應檢查出錯的步驟,怎麼錯了,遇到填空題和選擇題,應先找到自己的解題過程,而後進一步查出錯誤的步驟。第二步“認錯”。讓學生認真分析錯誤的原因,找到在哪個知識點出了錯,這是改錯的最重要的環節,是根除錯誤的重要保證,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許多學生往往把錯誤的原因歸結為“粗心馬虎”,摸摸鼻子就算了。
實際上純屬馬虎的問題是極少樹,大多數錯誤反映的是自己的知識弱點或缺陷,那些由於粗心馬虎而出錯的步驟,正是自己不太熟悉的知識點。一但對知識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後,就不會粗心、馬虎以至於出錯了。因此,自己要進一步分析出哪個概念、定理或法則還沒達到相應的熟練程度。第三步“改錯”。就是在認錯的基礎上,把錯題再做一遍,若是填空或選擇題,改錯時必須寫出正確的計算或推理過程,對正確的理論再次加深認識。
三、培養規範的解題習慣
衡量一個學生會不會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最終要落實到書面表達上。表達過程要求合乎條理,層次清楚,符合邏輯,準確規範地使用名詞、術語和符號。在某種意義上講,寫出規範的解題過程比較強的自然語言理解能力,在自然語言能力的基礎上形成數學語言能力,並藉助數學這個載體進行數學思維。
聽力健全的人從小就受語言環境薰陶,一般四至六歲的小孩都能理解和運用一些簡單的詞彙和關聯詞語,如:“多、少、大、小、一樣多、因為……所以……、假如……、如果……那麼……”,這對學習數學是很大幫助的,而學生缺少這種語言能力的自然形成階段,致使學習數學時,感到難以理解和運用。小學階段的數學問題大多是計算題,格式也簡單,通過模仿訓練逐漸形成習慣。因此寫出正確的解題過程是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
所以,教師過程一定要詳細板書,不輕易縮減解題步驟,不隨便省略數學語言,做好數學語言之間的轉換,同時嚴格要求學生,按照規範的格式寫,使學生在長期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理解數學語言,形成正確的數學習慣,提高思維的綜合能力、概括能力。
四、放鬆答題,輕鬆面對考試
考試時,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輕鬆面對,遇到沒有太大的把握的題目,先放到一遍,不要慌亂,應該把會做的題解決好。對於自己的要有特別的信心,永遠鼓勵自己,戰勝慌亂,對於一些難題,也要儘量的去得分,考試時好的心態可以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發揮。考得好的同學不要驕傲自滿,成績不好的同學也不要垂頭喪氣,成績只屬於過去,前面展示我們的機會還有很多很多。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真正的學習不是老師傳授給學生,而是出自學生自己,只有自發地進行學習,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才會不斷湧現,學生的整體素質也會不斷得到提高。其實學好小學數學並不難,關鍵在於想不想學。
對於學生本身來講,興趣很重要;而對於老師來說,要學會引導學生,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接受並吸收。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一方面要有較為充裕的學習時間,因此,教師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去學習;另一方面,需要相互之間商量議論和合作學習,這樣才容易互為啟發、補充,形成較好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總之,學習方法是靈活多樣化的,具體問題要因人而異,但要指導“興趣”和信心是學好數學最好的老師,努力總會有收穫。
學好小學數學的步驟
1如何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很多人認為,數學這門學科單調、抽象,與我們的生活脫離。正是這樣的思想,扼殺了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其實,學習數學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只要你細心觀察,它是無處不在的。小到門牌號碼的排列規律,大到科學技術的研究發展,我們彷彿生活在一個充滿數字的世界裡。
首先,我們要幫助孩子在自己的身邊找到有趣的數學問題,通過一些有趣的數學小遊戲,讓孩子感受到數學的奧妙和樂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激情、探索知識的興趣。當孩子們感受到數學知識能夠幫你解決身邊的問題,幫你變的更聰明時,那學起數學來就輕鬆多了,也變的快樂了。
其次,很多孩子害怕出錯,認為做錯了就會挨批評,從而灰心自卑。反而,我們應該要鼓勵錯誤,它來自於孩子,貼近孩子,暴露出孩子的真實思維,幫助我們一起發現孩子知識構建的障礙。其實有些錯誤的產生也包含著孩子自己的創意,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思維和想法來解題,通過巧妙的點撥和指導,則能夠幫助孩子突破障礙,甚至能夠達到一個自己創新的境界。讓孩子不怕出錯,大膽探索,大膽想象,解開禁錮孩子思維的框架,讓孩子在一個快樂、輕鬆的環境裡學習。
2如何打好數學基礎?
學習就如蓋高樓,要有美麗巨集偉的大廈,就要先有紮實的“地基”。這些基礎並不如“大廈”的精緻豪華,但正是要有這些單調的基礎,才能夠構建出成功和輝煌。
打好數學的基礎,不像大廈地基一樣辛苦費神,數學基礎是可以用巧學而來的。
分蛋糕,學分數;走走路,學行程;玩撲克,學四則運算……通過一個典型的例子,或者通過孩子親身體驗和角色轉換,讓孩子們把知識牢牢刻在心裡。在此同時,孩子們也感受到學習的無限樂趣。在玩耍中學習,既快樂,又能夠對知識有透徹的瞭解和深刻的記憶。
數學的基礎知識很多,但它們之間也有著聯絡,通過他們彼此之間的聯絡來“連鎖記憶”也是一個打好基礎的好方法。例如從整數四則運算到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從觀察物體到認識平面、立體圖形……把一個個知識串成一條完整的知識鏈,有助於孩子們更牢固的掌握基礎知識。
3如何靈活用所學知識?
數學習題很多,做也做不完,換個題材換個數字,又可以變出很多題。因此,靠做習題來掌握知識和提高成績,效率不高,又容易疲勞。
打好基礎,就是為了靈活運用基礎來解決和探索更多問題。如何靈活運用,那就要有靈活的思路。
讓孩子們自己對題目進行解讀和了解,用已學過的方法來解題,試圖尋找新的解題方法。再幫助孩子概括出題目內容,抓住題目要點,理清解題思路,帶著孩子一起思考一起解題,讓孩子在引導下自己攻克難題。鼓勵孩子用多樣的方法解題,方法多、思路多不是一件壞事,它能夠開發孩子的智力,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在追求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力求“優化”,讓學生從多種演算法中去分析、去辨別,哪種方法最簡便,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多向思維,還滲透了“擇優而用”的思想。學會一個好的、簡便的思路,能夠讓孩子在答題時事半功倍,提高效率,節省時間。
讓孩子們自己動腦體驗解題過程,參與思考,而不是強加給他們一種思考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能夠真正掌握一種型別題的解題思路,就算換個方式出題,他們依舊能夠輕鬆應變。
當然,孩子們要想學好數學,還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持之以恆”的精神,這樣在學習上遇到任何困難,都能立於不敗之地了。
學好小學數學的習慣
1、認真“聽”的習慣。
為了教和學的同步,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思想,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聽邊思考,對中、高年級學生提倡邊聽邊做聽課筆記。
2、積極“想”的習慣。
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使自己始終置身於教學活動之中,這是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證。學生思考、回答問題一般要求達到:有根據、有條理、符合邏輯。隨著年齡的升高,思考問題時應逐步滲透聯想、假設、轉化等數學思想,不斷提高思考問題的質量和速度。
3、仔細“審”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教師應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教材內容,學會抓住字眼,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旁註、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性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建議教師們經常進行“一字之差義差萬”的專項訓練,不斷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4、獨立“做”的習慣。、獨立“做”的習慣。
練習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然延續,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獨立學習實踐活動,還是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教師應教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盲從優生看法,不受他人影響輕易改變自己的見解;對知識的運用不抄襲他人現成答案;課後作業要按質、按量、按時、書寫工整完成,並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錯就改。
5、善於“問”的習慣。
俗話說:“好問的孩子必成大器”。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大力提倡學生自己設計數學問題,大膽、主動地與他人交流,這樣既能融洽師生關係,增進同學友情,又可以使學生的交際、表達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6、勇於“辯”的習慣。
討論和爭辯是思維最好的媒介,它可以形成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多渠道、廣泛的資訊交流。讓學生在爭辯中表現自我、互相啟迪、交流所得、增長才幹,最終統一對真知的認同。
7、力求“斷”的習慣。
民族的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表現,因此新大綱強調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思考問題時不受常規思路侷限,樂於和善於發現新問題,能夠從不同角度詮釋數學命題,能用不同方法解答問題,能創造性地操作或製作學具與模型。
8、提早“學”的習慣。
從小學生認識規律看,要獲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必須牢牢抓住預習、聽課、作業、複習四個基本環節。其中,課前預習教材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隨著年級的升高、預習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1.小學數學學習方法與技巧
2.小學數學應該怎麼學習才正確
3.小學數學應該怎麼學才正確
4.小學數學學習方法
5.小學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