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牛肉變嫩的妙招

  牛肉是營養價值高,口感極好的一種肉類。牛肉必須得嫩才好吃,不過,有時候不小心買到老牛肉,這可怎麼辦?小編來教你。

  

  炒前醃製牛肉時加點糖。牛肉喜甜厭鹹,不論做什麼牛肉的菜,炒牛肉、燒牛肉、燉牛肉、甚至烤牛肉乾都要有一定的甜味才行。用糖不僅讓味道更鮮美,更重要的是白糖醃製過後,牛肉能變得更嫩。因為糖能增加牛肉中蛋白質的持水力,水分多了,吃起來自然就嫩了。

  將牛肉切好,放入1勺白糖,醃上20分鐘之後,讓糖分子充分滲入到牛肉裡去。醃過糖後,在牛肉中加一些水慢慢攪拌,以免牛肉脫水而收縮變硬。糖分子滲入到牛肉裡後,一遇水,它也會吸水而使肉片稍微漲發,更減少了牛肉的韌性和硬度。

  最後,再往牛肉中加入少量的澱粉,攪拌均勻。將鍋燒熱,倒入油,燒至五六成熱放進牛肉炒到變色即可。

  哪個部位的牛肉最好吃

  上腦:上腦部位因為很少運動所以肉質細嫩,容易有大理石花紋沉積。上腦脂肪交雜均勻,有明顯花紋,適合煎制,清炒,涮制適用,食用人群比較廣泛,老少皆宜。

  牛腩:牛腩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鬆軟肌肉,是取自肋骨間的去骨條狀肉,瘦肉較多,脂肪較少,筋也較少,適合紅燒或燉湯。高膽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兒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牛頸肉:牛頸肉因為運動較多,是由互相交叉的兩塊肉組成,纖維較細,特點是肥瘦兼有,肉質幹實,出餡率比其他部位多出15%,中青年人食用較佳。

  牛眼肉:牛眼肉在前腿部上面部位,一端與上腦相連,另一端與外脊相連。外形酷似眼睛,脂肪交雜呈大理石花紋狀。肉質細嫩,脂肪含量較高,口感香甜多汁。適合涮、烤、煎烤。食用人群比較廣泛。老少皆宜。

  怎樣選購牛肉

  一是要摸彈性,新鮮肉有彈性,指壓後凹陷立即恢復,次品肉彈性差,指壓後的凹陷恢復很慢甚至不能恢復,變質肉無彈性;二要摸黏度,新鮮肉表面微幹或微溼潤,不粘手,次新鮮肉外表乾燥或粘手,新切面溼潤粘手,變質肉嚴重粘手,外表極乾燥,但有些注水嚴重的肉也完全不粘手,但可見到外表呈水溼樣,不結實。

  新鮮肉具有正常的氣味,較次的肉有一股氨味或酸味。

  看肉皮有無紅點,無紅點是好肉,有紅點者是壞肉;看肌肉,新鮮肉有光澤,紅色均勻,較次的肉,肉色稍暗;看脂肪,新鮮肉的脂肪潔白或淡黃色,次品肉的脂肪缺乏光澤,變質肉脂肪呈綠色。

  牛肉和什麼相剋

  橄欖:牛肉與橄欖同食不會中毒,但會引起腹脹。間隔兩小時左右,前一種食物基本消化了就可以了。

  紅糖:牛肉與紅糖不能同食,同食會產生不良生化反應,引起腹脹。

  田螺:田螺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蛋白質、鐵和鈣,對目赤、黃疸、腳氣、痔瘡等疾病有食療作用。但田螺與牛肉相剋,不易消化,會引起腹脹。

  白酒:白酒、牛肉同時食用容易上火。因為牛肉屬於甘溫,補氣助火,而白酒則屬於大溫之品,與牛肉相配則如火上澆油,容易引起牙齒髮炎。

  土豆:土豆燒牛肉是一道大家喜歡與熟悉的菜餚,從口味上講,這是一道很好吃的菜,但從健康的角度上講,是不應該提倡長期食用的。因為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時所需的胃酸濃度不同,會延長食物在胃中的滯留時間,從而引起胃不適。

  牛肉食用禁忌

  1、老人小孩不宜多吃牛肉

  牛肉高膽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兒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2、腎炎患者不可多吃牛肉

  牛肉屬於高蛋白食品,對腎炎患者不可多食,以免加重腎臟負擔,與氨茶鹼類藥物同用,也會使其療效下降。

  3、牛肉最好不要烤著吃

  牛肉不宜薰、烤、醃炙,以免產生苯並芘和亞硝胺等致癌物質。

  4、牛肉不可過量食用

  牛肉適宜用量每餐約80克,過量食用可能會提高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