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要怎麼讀
身處高科技時代的我們到底應不應該讀書呢?書能帶給我們什麼好處呢?呢?小編整理了讀書的好處,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_讀書能帶給我們什麼好處
第一步:想想你喜歡什麼型別的書
我也知道哲學,心理學,法律方面的書對我們很有用,但是!或許你對它並不感興趣,對嗎?你不能全心全意的把心放進去,當你讀它時你可能覺得味同嚼蠟。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明白自己最喜歡的書,你才能put all your heart into it
即,讀自己喜歡的書
第二,哪裡讀??
現在我無論想想彩排什麼的不可能有時間,但我還是要帶一本書上。因為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每次大家囉囉嗦嗦等的時候,對我來說就是好的時間。
1,當然,我們在上班做地鐵,坐公交***對成都來說有點不現實***不過,不得不說,對忙碌的我們來說,這也是辦法。
2,充分利用電子裝置,我一般用安卓讀書***雖然偶爾會亂碼***,可以下載許多免費的書,《撒哈拉的故事》,《孩子你慢慢來》《魯濱遜漂流記》等,都是在這上面看的。
3,睡前。我們睡前可以讀一讀,哪怕幾分鐘。我自己來說,一般睡前看幾分鐘的哲理性故事。你要想,讀幾分鐘總是比什麼也不讀好。
第三,提高效率。讀書要看重點,先翻翻目錄,大致明白自己要讀什麼。
一次只讀一本書。如果同時讀幾本書,不僅會影響效率,還可能一直讀不完一本書,並幾本書的知識相互影響。
在讀一本書的時候,我一本會掐一張紙,碰到喜歡的句子,有道理的段落,我會抄下來,有空時也可以在思想裡再次回味這本書。
第四,書非借不能讀。對於高消費的現代,書本裝飾越來越華麗,價格也越來越貴。有時碰見喜歡的書,我們可以去借,向朋友借,向圖書館借,向老師借***這是好辦法,老師會非常樂意借,還會給來時留下好印象***
讀書能帶給我們什麼好處
週末有朋友來訪,看到我滿屋子書,不由詫異:你還讀書?我一本都讀不進去。說完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好像讀書在他的生活中無足輕重,可有可無。
不斷有朋友向我索書。畢業幾年間我換了幾個城市,於是書也散落各處,至今也不能全部找回。或要我推薦好書。我拒絕不過,只能把自己認為值得一讀的書羅列出來。我一直覺得,讀書是個人的事。自己視若珍寶的書未必就被他人瞧得上。所以,我對於薦書向來謹慎,畢竟,我也未讀過幾本書,怎麼敢充大家去誤人子弟。
還有更多的人自覺受應試教育戕害嚴重,對於讀書生出了一些偏見,逐漸形成了“讀書無用”的認識。那些“百無一用是書生”“窮酸文人”的論調更是不絕於耳,讀書在他們眼裡彷彿是不務正業見不得人的勾當。
也有不少人向我表示“沒有時間讀書”“靜不下來”,這跟當下的社會不無關係。時間是當下最寶貴的東西,一個人願意在一件事上花時間,甚至每天如此,非出於內心熱愛,是做不到的。這說的是一個人主動為之,自然排除了為了生存每日不得已的上班。如今人心浮躁,能靜下來拾起書本的人,一定是發現了閱讀樂趣的人。
還有一部分人,讀書在他們眼中,更多的不是在讀,不是在享受,而是在背誦各式各樣的理論、公式,做更多的模擬習題,然後赴考,他們為了多考取一個證書而讀書。他們也常勸我說,你既然讀了那麼多書,就沒想過做點什麼?比如出本書?
開始的時候,我時常陷入思維的混亂之中,我想找出自己讀書的初衷。是為了出名,還是為了金錢?後來我聽人說了一個假設,終於理清了讀書的目的。這個假設說,如果把你放到一座大山深處,沒有手機電腦等任何高科技的東西,與世隔絕,不與外界有一絲聯絡,只有讀不完的書,三年,能堅持下來給你三千萬,你能做到嗎?我的回答是,即便沒有那三千萬,我也能。
並不是我自命清高,實在是抵擋不住書的誘惑。我自認自己生性散漫,沒有出將入相光耀門楣的大志,只要一日三餐粗茶淡飯,情願擁書而眠。古人說“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人一生短暫忙碌,能把一件事最好,已屬不易。
我覺得讀書是純粹的,沒有任何目的,沒有任何功利世俗的考量。記得小時候有一篇課文,老師問周恩來為什麼而讀書,年紀輕輕的他竟然語出驚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自知胸無大志,目光沒有那麼長遠,即便為自己能夠衣食無憂一勞永逸而讀書都做不到。
這個做不到,先一個原因即是心不甘願,再一個是力有不逮。我們小時候上學讀書,大多是被動的填鴨式教育。無論父母,學校,皆無因材施教的意識。大學畢業後,面對社會,我們更多的是無所適從。因為,我們讀錯了書。
有人選擇按照社會的法則生存,在追逐功成名就的路上一路廝殺,最後他們殺出了自己的廣闊天地。而同時,他們中的更多人也被生活同化,被社會吸納,被現實的世界渾濁了眼睛。他們開始腦滿腸肥,他們開始斤斤計較,學會算計,學會有所保留。他們享受著這個社會能夠給予的一切。
有人選擇摧毀自己被培植多年的三觀,回爐重造,用自己僅存的一點意識,撩旺涅槃的火苗。他們是要重新來過,他們不願按照社會安排好的意志生存。他們想生髮出自己的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而這些,是以集體意識為主導的學校所不具備的。他們唯有選擇讀書,在自己的道路上篳路藍縷,矢志不移。
地鐵上,看到那些因讀書而沉醉其中坐過站而不自知的人,我內心有種說不出的幸福和欣慰。往往,一個人最可愛之處即在於他對一件事的沉迷,工作如是,讀書亦如是。他們一定是在書中構建了另一個世界,那裡沒有社會的浮躁和喧囂,沒有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摧枯拉朽,沒有人與人之間世俗的淡漠和涼薄。他們以書為門,把自己關在這個世界的門外。
佛家說的三境界,對讀書也適用。一開始,我們讀到了一些課本之外的文字,接觸了一些知識,以為小有所成,處處炫耀,獲得認同和誇獎。及到讀了一些書,開始存疑,越來越發覺自己的淺薄、無知,而後便是更多的未知,對自己此前的沾沾自喜舞文弄墨羞愧不已。開始學會閉嘴,學會沉默,學會思考。
讀書不僅沒有帶給我物質財富,沒有讓我成為名人作家,甚至買書還佔去了我收入的不小一部分,它甚至佔去了我上下班和週末的大半時間。同時,它讓性格外向曾經喜好交遊的我學會沉下心來,關起門來,學會拒絕頻繁的社會活動,學會摒棄世俗的眼光,學會更客觀地做人做事。
還是孩子的時候,覺得父母永遠是對的。等到上了學,便認為老師永遠是對的。最後自己進入社會,真正讀了書,才知道,沒有什麼是絕對的,這個世界並不是單純的對和錯,黑和白。你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一切人和事,而不是被這個世界改變。你完全可以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而不是麻木不仁視若無睹。
我以為讀書的人,始終都保有一顆單純的心,他們正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善良一些。
人說,江湖越老,膽越小。對於讀書,亦如是,讀書越多,越無知。但這無知卻讓我們學會更謙卑也更有尊嚴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