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交往說話要學會換位思考

  說話善解人意,指的是說話人採用“換位思考”,多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多關愛人、多理解人、多安慰人、多挽救人,這是我們平時與人交往時的一種重要的談話方式。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說話善解人意呢?

  溫情包容,化解隔膜

  一次,霍金夫婦去醫院看好友菲麗帕。結果,在病房門口, 霍金夫人被告知,菲麗帕只想見霍金,其他人不想見。那一刻,霍金夫人感到委屈和尷尬,但她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病房門口的長凳上足足等了兩個多小時。當霍金和菲麗帕談話結束走出病房時,發現霍金夫人歪在凳上睡著了。菲麗帕頓時心生愧意,連忙向她道歉,霍金夫人卻說:“你生病住院,心情肯定不好,我和霍金來看你就是希望你能有一個好心情。我想既然你不想見其他人,一定有你的道理。如果與我丈夫交談能讓你的心情愉快,對你病情好轉也會有利,這正是我想看到的啊!”

  菲麗帕既羞愧又感動地說:“擁有你這樣善解人意的好朋友,是我最大的幸福!”

  霍金夫人陪丈夫好心去探望生病的朋友,卻遭致好友的冷遇,這放在誰身上都會心生鬱悶。但是霍金夫人在菲麗帕為自己的魯莽道歉時,卻能夠溫情包容,字字句句善解人意的話,以菲麗帕的心情、病情為出發點,為其考慮,祛除對方的愧疚感,化解了彼此之間的隔膜,得到了菲麗帕的敬重,也值得我們學習。

  將心比心,喚醒同情

  某市一城管李某粗暴執法,在混亂爭執中,一個推車賣烤腸的小販劉某情急之下將城管李某一刀刺死。開庭審理時,嫌犯的律師夏霖在法庭上是這樣辯護的:“販夫走卒、引車賣漿,是古已有之的正當職業。我的當事人來到城市,被生活所迫,從事這樣一份卑微貧賤的工作,但他始終善良純樸,沒有以傷害他人的方式生存。我在法庭上懇請大家將心比心地想一下:當一個人賴以謀生的飯碗被打碎,被逼上走投無路的絕境的時候,你們會不會比我的當事人更加冷靜和屈從?我們的法律、我們的城市管理制度究竟是要使我們的公民更幸福,還是要使他們更困苦?我們作為法律人的使命是要使這個社會更和諧還是更慘烈?我們已經失去了城管李某,是否還要失去小販劉某?”夏律師的話讓在場的工作人員以及旁聽的民眾頻頻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