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糧食教案反思

  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而今天大家就來反思一下孩教育孩子愛惜糧食的反思。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孩子愛惜糧食的教案反思,歡迎參閱。

  篇一

  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就是要為兒童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樑,把兒童與真實的社會生活緊密地聯絡起來,“有意識地”把兒童帶回到真實的生活中去,去觀察、感受、體驗、分析、反思他們的生活,並以其引導和提升自己的真實生活。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兒童的生活的過程。

  對於兒童來說,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對他有意義的、真正的,只有引導兒童關注和“實踐”他自己的生活,才會成為有意義的教學,只有引導兒童學習和學會創造他自己的生活,才會成為有效的教學。因此,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應引導兒童重視、關注、觀察、感受、體驗、反思、提高和創造他們自己的生活;不應該讓兒童成為別人生活的旁觀者、評論者、模仿者,而應該引導兒童“過他自己的生活”,成為他自己生活的實踐者,成為他自己生活的觀察者、反思者、體驗者和創造者。

  課堂生活只是兒童整體生活的一個部分,課堂和學校裡的資源也只是課程和教育資源的一個部分。因此,品德教學應從課堂生活拓展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最大限度地、立體地整合各種教育資源,使學校、家庭、社會都成為品德的教育場所;使遊戲、電視和網路,使教師、家長、公眾以及兒童自己都成為品德教育者。總之,使兒童的全部生活和兒童生活周圍中的一切事、所有人都成為教育資源和教育者。

  篇二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裡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設計了“愛惜糧食”這一主題活動。目的是讓幼兒瞭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糧食的由來,知道農民的辛苦,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2、培養幼兒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活動準備: 1、課件。 2、幼兒剩飯視訊。

  活動過程: ***一***觀察談話:這是誰浪費的 1.讓幼兒觀看幼兒剩飯的視訊,然後分組討論:小朋友挑食、剩飯對不對,為什麼? 2.教師小結,讓幼兒懂得:小朋友扔掉的食物都是用糧食加工成的,浪費了很可惜,要改正挑食剩飯的壞習慣。 ***二***糧食是怎樣來的 1.請小朋友看圖片,內容是:農民伯伯種莊稼,春天裡播種、施肥、澆水,夏天裡頂著烈日鋤草,秋天裡忙著收割。   2.提問:你剛才看到了什麼?然後把圖片內容再向幼兒完整解說一遍。   3.讓幼兒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教師根據幼兒的提問作出小結,教育幼兒要懂得珍惜農民的勞動果實。

  ***三***歌表演《憫農》 1.出示圖片,讓幼兒說一說:農民伯伯在幹什麼? 2.讓幼兒模仿表演農民伯伯鋤草的動作。 3.幼兒一起朗誦古詩《憫農》,教師教小朋友學唱歌曲《憫農》。 4.放歌曲錄音,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給歌詞加上相應的動作,然後大家一起邊唱邊表演。

  活動結束: 觀看飢餓兒童的圖片,激發幼兒同情飢餓兒童的情感。通過教程讓孩子們進一步理解節約糧食的重要意義。

  篇三

  學期一次的“生活.鄉土.藝術”活動在倉幼拉開了序幕,活動的形式更是別出新裁: 幼兒作品展示、家長作品展示、教師展示課等,我勇於接受了這次的展示課,在教研組的討論與支援下,我決定挑戰一下自我,上一堂中班社會課,社會課對於我來說真的是難以把握的一個領域,那麼應該設計怎麼樣一堂課呢?無疑給自己出了一個難題。

  思考之餘我覺得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上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裡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我結合鄉土藝術周系列活動,設計了中班社會《珍惜糧食》這一堂課。目的是讓農村的幼兒藉助本土原有的農作物來了解糧食來之不易,並知道成人勞動的艱辛,萌發對農民的感激之情, 並懂得要愛惜糧食。

  教案設計出來之後便是試教,試教是一個長期與痛苦的過程。一次次的試教,我的教案是改了又改,課堂是改了又試,雖然這個成長的過程是漫長的,但我感覺自己正在一點一點的進步。從第一次的教案目標修改:瞭解農民種田的辛苦,萌發對農民的感激之情——瞭解米飯的來歷,感受農民、食堂阿姨、食堂叔叔勞動的辛苦;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要愛惜糧食——懂得要愛惜糧食,萌發對農民的感激之情。到最後一次的執教展示,自我感覺還是有進步的,如:當第一次我試教過後,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就給我提了意見:表揚幼兒的語言可以再豐富些、動作可以再誇張化點、提問幼兒的形式可以在多一些、出示的PPT照片可以再精煉些。聽了大家的意見之後,我又經過了教案的重新修改與自我的重新準備,第二次試教,試教過後,發現自己有一個原則性的問題,就是我每次給幼兒提問題時總是提一半,這無疑給幼兒壟斷了自己的想法。於是,我再次自我反思與準備,到最後的展示,我感覺自己又提升了一步。

  整堂課上下來,我感覺自己的亮點有三。

  一、這堂課選材不錯,能結合幼兒的生活實踐。讓幼兒通過課堂知道農民的辛苦,從而學會珍惜糧食。

  二、課堂思路清晰,能夠有效的提問,提問方式多樣性。從個人回答到朋友間的討論。

  三、課前準備比較豐富,既有PPT,又有視訊,能夠吸引幼兒眼球。

  四、教態好,聲音響亮、待人親切,富有感染力。

  當然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如:一、上課時讓幼兒學著做一做時,動作可以再誇張化一些,這樣能夠帶動幼兒的情緒。二、PPT照片可以再精煉些,讓幼兒一目瞭然,有些鏡頭可以拍的再大些,像農民冒著太陽流汗時的照片。

  另外,我感覺自己是幸運的,有一幫姐妹在背後默默的支援我,還有一個師傅在背後默默的幫助我,才使我能夠大膽的展示這堂課,相信我會繼續努力,爭取在下次的展示課上能有更大的提升。

>>>點選下一頁閱讀更多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