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什麼顏色教案反思

  愛是什麼顏色,相信大家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那麼作為老師應該怎樣引導學生理解他們心中的愛的顏色,上完《愛是什麼顏色》這節課,教師應有的反思是什麼呢?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有關,歡迎參閱。

  ***一***

  《愛什麼顏色》是北師大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主題課文,是一首小詩。詩歌語言簡練,相同的結構段式勾勒了三幅絢麗的色彩畫面,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己理想的追求。

  教學這課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理解課文。通過師生接讀、男女分讀、同桌互讀,小組比賽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使孩子們在朗讀的過程中,理解了“我的心”,明白了“我的夢”,知道了“我的理想”。同時也在朗讀中無痕地記憶了詩歌。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受知識經驗情感等因素的侷限,又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所以,模仿是他們的一種心理需要,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之一。在學完詩歌后,我還讓學生自由地討論交流自己喜愛的顏色及原因。在學生暢所欲言中相應指導,為讀寫小詩做好鋪墊。在學生理解、體會詩歌內容意境的基礎上,我讓學生仿造本課詩歌再編一段。我指導學生在充分想象,充分“說”的基礎上再去“寫”,並指導學生選擇有意義的、鮮活的事物去描繪。雖然學生的思維侷限在“金黃”,“白色”,“粉色”,“黑色”幾種顏色中,但發言充滿童趣和想象力,一首首充滿童真童趣的小詩便誕生了。

  我喜歡潔白的顏色,

  因為——雲朵是潔白的,

  鴿子是潔白的,

  將來,我要當一名醫生,

  為病人解除痛苦,

  我穿的那身神聖的衣裳

  也是潔白的。

  我愛潔白的顏色,

  因為——白雲是潔白的,

  雪花是潔白的,

  我生活在農村,

  我的心靈也是潔白的。

  黒格爾曾說過:“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想象,能使眼前的形象得到延伸、充實、豐富,是一種生動的審美再創造。語文是科學的,是學生的思維之劍,那麼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想象,無疑是培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讓學生仿編小詩,既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以發揮,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不同形式的仿寫,可以讓學生領悟到許多實用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豐富學生的語言,為他們今後的構思提供材料和模式,從而打下比較紮實的寫作基礎。

  ***二***

  《愛什麼顏色》是北師大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主題課文,是一首小詩。詩歌語言簡練,相同的結構段式勾勒了三幅絢麗的色彩畫面,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己理想的追求。

  課前,我讓孩子們蒐集有關各種顏色所代表的意義的資料,讓學生在預習詩歌時交流自己喜歡的顏色及原因。 教學詩歌時,我重點帶領學生賞析第一小節,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思考、討論、相象詩歌所呈現的畫面等方式,孩子們明白了“我的夢”,充分感受到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在學完第一小節後我引導學生回顧小結剛才學習的方法,然後讓他們運用學習方法自學第二、三小節。孩子們通過小組合作、集體交流,在多種形式的讀中理解了“我的心”,知道了“我的理想”。同時也在朗讀中無痕地記憶了詩歌。

  在學完詩歌后,我還讓學生自由地討論交流自己喜愛的顏色及原因。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顏色的理解只停在表層意思上,聯想不到顏色的象徵意義,只能說出什麼是什麼顏色的,不能進行深層描寫。要想突破這一難點,只有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了,於是我迅速調整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說:“當我看到“火紅”這個詞,腦海中馬上會浮現那熊熊燃燒的火焰,或熱情如火的場面。你們是不是也跟老師一樣,也有這種感覺呢?”話音一落,學生紛紛舉手,果然,我這一示範,調動了他們的情感體驗,有的學生說想起了過年時家家貼春聯、掛紅燈籠、發紅包等熱鬧的情景。有的說想起了新娘子的紅裙子等。

  我見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便又在黑板上寫了“潔白”一詞,有了前一次的基礎,學生無需多大的點拔,便聯想起了白衣天使、潔白的婚紗、心地善良的同學等,甚至有一個學生還聯想起了“白色汙染”,看來只要啟發得當,充分調動學生的表達慾望,便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後來又引導學生就“金黃、粉紅、黑色” 等幾種顏色充分聯想,學生的發言充滿童趣和想象力。最後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再去“寫”,並指導他們選擇有意義的、鮮活的事物去描繪。一首首充滿童真童趣的小詩便誕生了。

  ***三***

  《愛什麼顏色》是一首小詩。詩歌很是簡練,結構比較簡單,勾勒了三幅絢麗的色彩,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己理想的追求。

  課前,我讓孩子們蒐集有關各種顏色所代表的意義的資料,讓學生在預習詩歌時交流自己喜歡的顏色及原因。教學詩歌時,我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閱讀、思考,鼓勵孩子在朗讀中想象詩歌呈現的畫面。孩子在自由選擇詩歌的小節來賞析,懂得作者所喜愛的顏色,理解作者所喜歡的原因,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理解課文是離不開“讀”的。在教學這首詩歌時,我運用了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會。如,師生接讀***老師讀喜歡的顏色,學生讀喜歡的原因***、男女分讀***三年級的孩子開始有性別的歸屬感***、合作讀***邀請好友配合,培養協作能力***、小組讀***各個小組進行比賽,提高競爭意識***等多種形式。孩子們在朗讀的過程中,既理解了“我的心”,明白“我的夢”,還知道了“我的理想”。同時也在朗讀中無痕地記憶了詩歌。

  在學完詩歌后,我還讓學生自由地討論交流自己喜愛的顏色及原因。在學生暢所欲言中相應指導,為讀寫小詩做好鋪墊。學生的發言充滿童趣和想象力。有些學生這樣寫道:

  我喜歡烏黑的顏色,

  因為——

  衣服是烏黑的,

  皮鞋是烏黑的,

  我是一箇中國人,

  我的頭髮,我的眼睛,

  也是烏黑的。

  我喜歡潔白的顏色,

  因為——

  雲朵是潔白的,

  鴿子是潔白的,

  將來,我要當一名醫生,

  為病人解除痛苦,

  我穿的那身神聖的衣裳

  也是潔白的。

  ……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積極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文、識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在這過程中,教師不是統治者或權威者,而是作為學生的指導者、交流者和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沒有出現表面化、形式化的傾向,充分展示了新課程的理念,以“色彩”為主線,把知識整合在語文課堂中,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積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新教材的人文主義精神,拓寬了教學的空間。

  我想,在今後新課程的推進中,我們更要靜下心來,更進一步理解課程標準,實踐課程標準,發展課程標準。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創新學習習慣的養成,真正地理解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