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的七大誤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願天下父母,用您的愛心與耐心,以正確的理念與方法,培養孩子。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家長對孩子教育的七大誤區

  誤區一:家長很愛孩子,孩子卻不喜歡。

  孩子渴了,想喝礦泉水,而家長認為鮑魚營養豐富,孩子偏偏不喜歡。

  家長給孩子買高階的玩具,而孩子偏偏喜歡擺弄一些不值錢的小玩意兒。

  您處心積慮地花費很多,孩子還不開心,原因是,這些不是孩子需要的。不需要的東西,就體現不出它的價值。

  誤區二:以為上補習班是提高成績的好方法

  現在的補習班,名目繁多,如雨後春筍般,將孩子們層層包圍。家長花費了金錢,好像心裡就得到安慰,會不會想到,孩子的辛勞與壓抑。孩子平時的課業負擔,還不夠繁重?沉重的書包,已令他們壓彎了腰。

  從科學角度講,大腦皮層不是用來思考的,而是受身體和情緒的控制。人在疲勞狀態下,有情緒困擾時,他的記憶、分析、判斷能力消失。會產生憤怒、生氣、害怕等情緒。不僅健康受到影響,還會表現為厭學,學習拖沓,封閉自我,不和人交流。甚至會有猝死或自殺等極端現象的發生。

  誤區三:總是抱怨現在的教育體制有問題

  有一些家長,理解孩子的辛苦,和孩子一樣,經常對當前的中國教育品頭論足。弄得孩子也怨聲載道。

  遇事抱怨,不是積極解決問題的方法。

  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各有其利弊。客觀上講,應該取長補短。回顧歷史,每個時代,都有其侷限性。抱怨社會、體制,於事無補。家長該有這樣的理念與遠見:立足於自己與孩子,讓孩子有發展的空間。任何一個環境,都可以幫助孩子成就夢想。

  給孩子這樣的人生定位:所有的變化都是機遇,讓你自己痛苦的人,都是天使。自己才是主人,主宰自己的命運。

  誤區四:成績不好的孩子,一定不聰明

  孩子的智慧分很多種,有聽覺、視覺、語言、體驗、邏輯、社交等很多方面。

  學校教育,重視應試,主要考核孩子語言文字與數理邏輯的智慧。而其他技能均不在應試的範疇。這就造成家長嚴重的誤區,以為孩子成績不理想,就不會成才。

  如果達爾文、愛因斯坦的媽媽,也聽了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就放棄對孩子的培養,或一味要求他們像其他孩子一樣,那麼,科學會停滯多少年?

  李安的數學成績,是負分,絲毫沒影響他成為一名大導演。

  海藍老師講了個動物學校的故事,發人深省。

  兔子跑的快,偏讓它去游泳、飛翔,結果淹死了、摔死了。

  對於孩子,令他擅長的地方發揮到極致,就會成功。

  為了取得滿意的成績,以損害孩子的身心作為代價,以破壞親子關係作為代價,猶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啊。

  誤區五:嚴格的教育,是對孩子負責。

  古語有:一日不打,上房揭瓦。靠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是教育的最低層次。指責、批評、命令、說教,僅次之。

  這些方法,看似嚴格,而造成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問題發生了,家長應該認真分析,這個問題,是孩子的問題、自己的問題,還是環境的問題?

  如果是孩子的問題,要學會接受和傾聽。瞭解孩子需要什麼。

  如果是自己的問題,要客觀描述,不批評、指責,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如難過、擔心,以及對自己的影響,最後提出希望。這樣的交流,孩子對家長的想法,會得到明確的判斷和理解,得到有效的溝通。

  接下來,是以孩子喜歡的方式,幫助他。

  最智慧的父母,在家庭中,主動營造溫馨的氛圍,注重自己的個人成長,身體力行地做孩子的榜樣,影響孩子。這才是家長中的九段高手。

  嚴格的教育,本來的出發點,是對孩子負責。這是沒有錯的。而家長往往以對孩子好的名義,傷害了孩子,破壞了親子關係。

  如果可以心平氣和、語重心長地和孩子交流,以合理的方式幫孩子解決問題,何必怒髮衝冠、求全責備呢?

  誤區六:孩子改變行為習慣,太難了

  一個人行為改變的過程依次是:知而未動、知而心動、知而行動、動而堅持、修成正果。這是個漸進的過程。

  很多時候,因為家長的粗心、疏忽、武斷,導致前功盡棄。

  對於孩子而言,持之以恆做一件事情的難度,大過成人。而家長習慣於孩子做事的萌芽階段,以責怪的口吻打壓孩子。諸如,孩子學習剛有點進步,或培養某種好習慣的初期,家長會說,“才考這麼點分,就驕傲。離------遠著呢!”或者在孩子意識到問題,努力改變的過程中,不及時發現,給予肯定和鼓勵。孩子的學習熱情一下子消失,星星之火,被一盆冷水澆滅了。自信心也受到了打擊。

  家長需要具備一雙慧眼,即時發現孩子知而心動、知而行動的苗頭,鼓勵孩子再接再厲。

  誤區七:家長的目標,就是孩子的目標。

  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充滿了期待。而這份期待,孩子卻不以為然,依舊我行我素。

  沒有人會為了其他人的目標而努力,有很多方法幫助孩子實現他的願望,同時實現我們家長的願望。

  家長希望孩子成績提高,孩子期待一份嚮往已久的禮物。在成績與禮物之間,就有一個結合點。可以把這個禮物的樣子,讓孩子畫在一張紙上,分割為若干天,去完成。每天完成幾分之一,日久天長,孩子看到他的願望一天天地臨近,會主動地做好該做的事情。在達成願望的那一刻,孩子的成績提高了,他的獎勵也得到了。豈不皆大歡喜!在這過程中,培養了孩子自我規劃、自我管理的能力,自律性、抗挫力。

  在幫助孩子實現目標的同時,把自己的目標放進去,才是明智的做法。

  上班族父母教育孩子的7大誤區

  教育孩子誤區一、不要對孩子許下無法履行的承諾

  父母不要輕易對孩子許下無法履行的承諾,一旦諾言許下,則一定要做到堅守不變。無法做到言行合一的父母永遠無法在孩子面前樹立起威信,甚至父母子女間最基本的信任也會因此受影響。

  教育孩子誤區二、不要讓孩子產生疏遠感

  孩子幼時所承受的孤獨及疏遠感會對孩子的性格和未來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因此無論工作有多繁忙,父母也不要長時間地遠離孩子,要始終將孩子視為生活的中心。

  教育孩子誤區三、夫妻在孩子面前吵架是家庭禁忌

  夫妻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口角,但切記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看著父母“張牙舞爪”、相互謾罵,孩子便會陷入一種極度不安與恐懼當中,這最終會使孩子產生嚴重的。

  教育孩子誤區四、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

  看不得孩子笨手笨腳的樣子,會幫助他們處理一切事務;另一種即使心中極不耐煩也會等著孩子自己完成所有事情。所謂熟能生巧,在反覆的嘗試過程中,孩子便會掌握獨自處理事務的要領,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從中獲得自信並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才是萬金難求的。

  教育孩子誤區五、不要因為上班就對孩子感到內疚

  沒有必要因為自己是上班一族便對孩子產生愧疚之感,更不要因為自己在孩子的問題上稍有疏忽便對此事一直念念不忘,惋惜、自責,這隻會使孩子對你有更多耍性子的藉口,或者說會留給孩子繼續依賴於你的餘地。

  教育孩子誤區六、命令般的語氣會令孩子的心情變壞

  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不喜歡別人對自己發號施令或指手畫腳。因此,在打算與孩子共同完成某事或希望孩子處理某事時,記得要婉轉地對其加以勸導,而不是採用強硬的語氣釋出命令,最好能夠及時給予孩子適當的提醒或是建議,使孩子自覺地做出處理。

  教育孩子誤區七、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媽媽不應一味強迫孩子學習,而應首先了解孩子對於什麼事物感興趣,最好帶他進入相關領域體驗一番,從而自然引導孩子對學習產生動力及關注度。須知,強迫孩子學習極有可能使孩子對父母產生叛逆心理,並對學習失去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