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快樂語文手抄報的圖片

  語文知識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能力提高和語文素養形成的重要基礎。做語文手抄報能讓學生語文能力得到提高。小編給大家分享了,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參考

>

  小學生快樂語文手抄報參考圖片***1***

  小學生快樂語文手抄報參考圖片***2***

  小學生快樂語文手抄報參考圖片***3***

  小學生快樂語文手抄報參考圖片***4***

  小學生快樂語文手抄報參考圖片***5***

  小學生快樂語文手抄報參考圖片***6***

  小學生快樂語文手抄報的資料參考

  一、語文知識

  1、“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1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臺、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二、成語故事

  【成語】: 遊刃有餘

  【拼音】: yóu rèn yǒu yú

  【解釋】: 刀刃運轉於骨節空隙中,在有迴旋的餘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有個廚師宰牛的技術非常高超。有一次,他給梁惠王宰牛,梁惠王見他宰得又快又好,驚奇地問道:“你的技術怎麼能夠達到這個地步的呢?”

  廚師回答:“我開始學宰牛時,眼裡只看到整個牛,不知道從哪裡下刀才好。以後經過摸索,我才逐漸掌握了牛的身體結構,哪裡有肌肉,哪裡有筋脈,哪裡是骨頭,哪裡是骨節間的縫隙,心裡都弄得清清楚楚了。這樣,我再宰牛就順骨縫進刀,慢慢轉動那薄薄的刀刃,宰起來就覺得不費什麼力氣,裡面還挺寬餘呢***原文是‘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所以我的刀子用了十九年,宰了幾千頭牛,還好像是新磨出來的一樣。”

  廚師又說:“即使這樣,遇到那些筋骨交錯,非常難辦的地方,我還是非常重視的。不過,當我宰完一頭牛之後,我提起刀來,向四周看看,那時候我真是感到痛快,感到心滿意足啊***原文是‘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梁惠王聽了,連連稱讚說:“我聽了你的話,也受到很大啟發啊!”

  這就是“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就是廚師***。

  這個故事產生了兩個成語。一個是“遊刃有餘”。“遊”是運轉;“刃”是刀刃。現在一般用來比喻工作熟練,經驗豐富,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另一個成語是“躊躇滿志”。“躊躇”是從容自得的樣子。“滿志”是十分滿意。“躊躇”這個詞單獨使用時,就表示猶豫不決的樣子了。所以有個成語叫“躊躇不前”,是形容遲疑不決、不敢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