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讀後感_讀永生的眼睛有感

  《永生的眼睛》選編在我們六年級上冊的課本里,作者是美國人琳達。裡弗斯一家三個人捐獻角膜的感人故事。同學讀完後都有很多很深的感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永生的眼睛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永生的眼睛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永生的眼睛》這篇文章,感受到了琳達一家為了讓盲人復明,決定死後捐贈眼角膜的感人故事的美,從而,也明白了生命的價值,那就是琳達爸爸所說的:“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如果每個心裡都有這句話,那人世間就會永保生命的美──健康,使生命變得永恆。

  在這篇文章中,我還被琳達的女兒溫迪感動,幼小的她就能說出這樣的話:“你想,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角膜送給失明的人,讓他重見光明!”這一句堅定的話,說明她想讓所有的殘疾人恢復健康。她讓我看到一顆充滿著愛和巨大勇氣的心靈。

  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有400萬人因角膜致盲的患者,其中百分之七十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等待著。

  中國的盲人,美國的盲人以及全世界的盲人,他們都在痛苦的等待中。我以前並沒有明白捐贈器官有什麼用處,也不明白為什麼要捐贈器官,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捐贈器官可以讓殘疾人恢復原來地樣子,使他們體會我們正常人的健康和快樂。琳達一家人這種捐贈器官的勇氣和愛心深深地感染了我,幫助我堅定了決心,我死後也要為殘疾人捐贈器官,幫助殘疾人恢復健康。

  讓我們每個人都獻出一份愛,讓世界充滿陽光,讓人類共享快樂!

  讀永生的眼睛有感2

  當我滿懷激情的讀完《永生的眼睛》這篇課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它帶給了我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認識,一種穿越心靈的強烈震憾,也讓我懂得了——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長久的這個道理。

  照理說,一個人完整的來到這個世上,就應該完整的離去,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可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醫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人死後就要完好無損地放進棺材進行下葬,現在早已擺脫了舊觀念實行火葬了。要是以前你說要把自己的遺體捐獻出來供別人研究,大家一定以為你是個瘋子。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接受並且主動參與到捐獻中來。他們有的捐獻眼角膜、讓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重見光明。有的捐獻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或解剖教學。

  他們勇於奉獻自己、造福他人,他們是打破傳統觀念的先行者。他們的舉動無疑是一種開明、進步、無私的表現,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嗎?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死後,身體的某個器官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是啊,誰也逃不開生老病死,要是我們的某些器官還能在別人身上繼續延續下去,那麼我想這不是生命的結束,應該是又一次生命的重生。

  讀永生的眼睛有感3

  紅橙黃綠青藍紫,這絢麗的七彩顏色,這美好的大千世界,都是眼睛給予我們的。可對於那些盲人,這世界卻是昏暗漆黑的,他們沒有光明和白天。讀了《永生的眼睛》,我明白了一個深奧的道理。

  《永生的眼睛》選編在我們六年級上冊的課本里,作者是美國人琳達。裡弗斯一家三個人捐獻角膜的感人故事。文中的偉大的父親說:"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你自身的一部分。" 因為自身的器官確確實實是屬於自己的,而不是身外之物。這位父親把自己和家人的角膜捐獻給他人,讓盲人看見了世界的真實模樣。這說明他們具有的是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這裡的"珍貴"之處不僅是"物"更是"人品",琳達一家人的事蹟將永遠激勵和感動著後人。

  我不禁想起了一段往事,它讓我記憶猶新:那是一個三伏天,放學回家寫完作業,我興高采烈地跑出去玩耍。忽然,我看到一位約摸六七歲的小姑娘正在焦急地在路邊走來走去,時不時地還抹去額頭上淌下的汗水,我一問才知道她在等父母接她,已經等了快一小時了。因為她平日都上課外班,今天臨時有變化不上了,而父母不知道。我心裡很清楚自己帶了手機,完全可以幫助這位小姑娘,讓她拿我的手機給爸媽打個電話,但又一想還要費我五角錢的手機費,算了吧。於是我沒有幫助她還故作同情安慰她說:"哎,你可真倒黴,你就在這老老實實地等著你爸媽來接你吧!"沒想到那位小姑娘卻說出讓我大吃一驚的一句話"謝謝你!大姐姐,你快回家吧,不然你的爸爸媽媽該著急了,我沒事的!"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地想這件事,想起小姑娘甜美的笑容,我的眼淚掉下來了!

  讀了《永生的眼睛》,我明白了"多幫助別人並不是壞事。"真的,雖然在幫助別人時會有付出或者損失甚至犧牲,但當被你幫助的人對你由衷地綻放笑臉說聲"謝謝"的時候,你收穫了多少幸福!我現在深深地認識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懂得了奉獻精神,我會在今後盡我所能去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人!

  讀永生的眼睛有感4

  寒假裡,我又與我的老朋友《小學語文閱讀新幹線》見面了。85篇文章,真是字字珠璣。其中最打動我的是《永生的眼睛》。

  文章主要寫了三個人捐獻角膜的事。琳達的母親被疾病奪去生命後,將角膜捐獻給了別人,琳達認為母親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因此痛苦難忍。但父親語重心長的一席話給琳達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多少年後,父親與世長辭了,琳達尊重他的遺願捐贈了他的眼睛,這一舉動讓琳達14歲的女兒溫迪感到驕傲與自豪,並鄭重地立下了學習外公、捐獻角膜的志願。兩週之後,善良的小溫迪竟因交通事故而喪生,琳達強忍著悲痛,又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