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檯球的正確握杆技巧
檯球是一項在國際上廣泛流行的高雅室內體育運動,是一種用球杆在臺上擊球、依靠計算得分確定比賽勝負的室內娛樂體育專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關於握杆,可參考戴維斯,龐衛國,潘曉婷,馬志宇等人的講解。職業高手的握杆個自不同。亨得利,希金斯,奧沙利文,威廉娒斯都不一樣。
正確握杆技巧定義:
正確握杆技巧公理一
所謂"握杆不鬆不緊"是指,運杆和出杆時確保球杆平直運動,沒有晃動情況時的最小握力。
具體操作:用四個手指的第二關節托住球杆,拇指和食指相扣,輕握球杆,手掌輕貼球杆,虎口貼球杆的力度略大於手掌。
握杆"不鬆不緊"的驗證方發:將白球放在離發球區庫邊10cm_20cm中點處,將非持杆手置於背後,持杆手單手持杆架於庫邊,運兩三杆後,用杆將白球"彈"入中洞和底洞。出杆過程中,手指逐漸握緊球杆。擊球完成後,手指緊握球杆的力度達到最大。擊球完成後,身姿不動,杆頭平直向前,向下並保持不動,直至白球進袋或停止方可起身。如果運杆和出杆過程中,球杆嚴重晃動,則是握杆太鬆。如果不是用杆將白球"彈"出,而是"推"出,則是握杆太緊。反覆練習,直至輕鬆"彈"白球入中洞和底洞,則握杆"不鬆不緊"大功告成!
一球杆在庫邊左右晃動,不像有手架時穩。
二不容易打到白球的中點,擊出的球基本上都帶了旋轉,也就是所謂加了塞。
對初學者來說,以上兩點很正常。如果你用單手高杆,中杆,低杆都能不帶一點塞"彈"白球入洞,那你就有相當功力了。要想做到這樣,除了正確的握杆方法外,站姿,小臂,大臂,運杆等諸多方方面面都得到位。以後會慢慢教你。在握杆這一節,你主要要學會用杆"彈射"白球,而非"推射"白球。要點是:在杆擊到球之前,手指不可以抓緊球杆,擊球完成後,手指一定要抓緊球杆。
正確握杆技巧【現在講講實握,虛握】
實握即緊握,用力。虛握即鬆握,小力,虛搭。這是個相對的概念。實握不等於大力握緊,虛握不等於完全不加力。有人拇指和食指實握,其它手指虛握***例如,羅賓遜***。也有人拇指和中指實握,其它手指虛握***例如,奧沙利文,潘曉婷***。還有人拇指,食指和中指實握,無名指和小指虛握***例如,特魯母普***。這些實握,虛握的方法不存在好壞,但發力有一定區別。你可以嘗試一下每一種實握和虛握的方法,看哪一種更適合於你。標準是:
一。哪種握法更舒服。
二。哪種握法能出杆穩,出桿直。
三。哪種握法更能打出力量。
總之,任何一種方法都不是絕對的。關鍵是適合於你,並把它固定下來。
怎麼樣?上次教你的各種實握,虛握方法你試了嗎?試過的請回復。如果試過了,你發現有什麼不同了嗎?為什麼職業選手會有三種實握,虛握的握杆方法,你想過了嗎?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回覆我後,我再告訴你。並非賣關子,而是本教程原本就是為那些打過一陣兒檯球,而又苦於球技無法提高的人設立。只看不練又談何提高?!
如果你有夢想,我們設個簡單的標準:黑八清檯;高點的標準:斯諾克過百分關。你可跟隨本教程邊學邊練,邊練邊學。直至你夢想成真。假如你真要跟我學,就得具備一定的條件,見<怎樣打檯球?***一***>。記著,要和我互動喲。
現正確握杆技巧【在講講內扣和外翻】
所謂內扣是指握杆時,手腕向身體內側傾斜。所謂外翻是指握杆時,手腕向身體外側傾斜。
說的更具體點,握杆時,應是手指的第二截衝下,即與地面基本平行。若第二截與第三截關節衝下,甚至是第三截衝下,則為內扣。若第一截衝下,甚至是指尖衝下,即是外翻。
說的再簡單點,握杆時,手背與小臂外側應基本上在一個平面上。手背與小臂外側形成的角度大於一百八十度,則為內扣。小於一百八十度,即是外翻。
為什麼這麼點事兒會講的這麼囉嗦,是因為有些球手壓根就沒有內扣和外翻的概念!也不知道他實際打球時一直是內扣或是外翻!,更不知道內扣或外翻對他打球的影響!有一個球友,出杆一直不直。只要發大力,就固定往一個方向偏。一度對臺球失去信心。後來,我告訴他調整一下手腕和小臂的角度試試。現在他遠臺直線球特准,甭提多高興了,見面就嚷著要請我吃飯。
那麼,內扣或外翻是不是特別不好呢?這還真不能一概而論!
現有的檯球教程,無論是國外的,還是國內的;無論是斯諾克,黑八,還是九球的;也無論是大師級的,專業級的,還是業餘級的都一致強調握杆手腕不要內扣或外翻!我想說的是,他們說的是對的,但是應該是指不要"嚴重"內扣或外翻。難道一點內扣或外翻都不許有嗎?他們自己打球沒有一丁點的內扣或外翻?事實完全不是這樣!其實,大多數球手多多少少都會有那麼一點兒內扣或外翻,只是自己意識不到而已。威廉姆斯有點內扣,亨特有點外翻。他們可是公認的高手。
那麼,是不是就不用再管什麼內扣,外翻這回事了呢?完全不是!恰恰相反,這是個特別需要重視的問題!試想,如果威廉姆斯外翻,亨特內扣會怎樣?我想他們應該照樣能打球,但還能那麼準嗎?
因此,首先要搞清楚人體生理結構的普便一致性及個體差異性之間的關係。每個人的胳膊,關節,手掌,手指等從結構上來說是相差不大的,這是普遍性。但每個人胳膊的粗細長短,關節的靈活度,手掌的大小,手指的粗細長短等等是相差很大的,這是差異性。反映在臺球上,就是即要遵從"標準",也要遵從"個體差異"。順應自身的身體結構,則事半功倍。逆向,則事倍功半!
到此,我想你應該明白了吧。但你必須去實踐一下,到底是完全沒有內扣或外翻適合於你,還是帶一點內扣或外翻更適合於你。標準依然是:
一哪種握法更舒服。
二哪種握法能出杆穩,出桿直。
三哪種握法更能打出力量。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握杆方法:
一握杆鬆緊度要合適。既不可太緊,也不能太鬆;
二握杆手指有實握,有虛握。要固定自己的實握,虛握方法;
三手腕與小臂配合要協調。不能嚴重內扣或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