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

  分享是獲得朋友的最佳途徑,也是以後事業有成的第一塊敲門磚。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孩子分享方法1

  1、寶寶爭搶玩具先別懲罰,每次堅持替他道歉。

  當寶寶陷入爭搶或獨霸玩具的漩渦,父母要做的首先不是訓斥寶寶如何學習分享,而是以適當的方式介入,以免寶寶互相傷害。

  2、和寶寶探討解決問題的方式。

  當孩子們為了玩具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先要讓他們安靜下來,然後對他們說:“你們倆都想玩同一個玩具,那應該怎麼樣做,才能大家都玩到玩具呢?”把問題丟擲來,讓寶寶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讓寶寶的獨立性也能得到鍛鍊。

  3、不要強迫寶寶分享。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自我意識總是比他們的慷慨來得更早,這是寶寶發育的必然過程。如果家長強迫寶寶分享,只會讓寶貝對家長及分享他東西的夥伴產生怨恨,內心產生更多不安全感,並不會因此變得更慷慨,反而會變得更小氣。

  4、讓寶寶學會道歉。

  如果是寶寶搶了別人的玩具,家長可以鄭重其事地向對方道歉,並告訴寶寶,他搶了別人的玩具,讓別人傷心了,所以應該說“對不起”。就算寶寶不一定會說“對不起”,先不要強求他,每次遇到類似的事情家長不妨都堅持這麼做,這樣的處理方式既能給被搶了玩具的寶寶足夠的尊重,也給自己的寶寶樹立了榜樣,即便沒有受到懲罰但也足以讓他明白他的行事方式是錯的。

  5、父母做榜樣,寶寶會分享。

  家庭是學習分享的好環境。父母做出好榜樣,孩子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表現在行為上。例如分蘋果,先分給大家後再最後給自己;習慣飯桌上的好菜,先夾給爺爺奶奶。父母處處表現大方,經常拿出自己的東西幫助別人,會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對不願意分享的寶寶,可以經常性地做一些交換東西的遊戲。如果寶寶喜歡上一件屬於媽媽的東西,讓寶寶玩又不礙事時,媽媽就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跟寶寶互換,以達到分享的效果。平時可以多讓寶寶玩輪流遊戲。玩輪流玩的遊戲,可以讓寶貝體驗分享的快樂,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分享。

  教孩子分享方法2

  一.大的應該讓著小的

  小寶貝總想向大一點的寶貝看齊。比如姐姐在玩球,一旁的小弟弟一定也鬧著要一個球。不管姐姐手裡拿著什麼,哪怕小寶貝本來根本就不感興趣的任何物品,他都會要求要有個同樣的東西放在手裡。大多數的媽咪可能會告誡姐姐。其實這是不公平的,如果這個小姐姐是個敏感的孩子,她會懷疑父母對她的愛,她的心會因此受到傷害。而小寶貝在這樣的寵愛中也學不會分享的技巧。

  二.搶走寶貝手裡的玩具

  當小寶貝之間因為玩具而起爭端的時候,千萬不要搶走一個寶貝的玩具交給另一個大聲哭鬧的寶貝。媽咪的這種方式無異於在向寶貝傳達某種錯誤的觀念,它會讓寶貝覺得只要哭鬧就可以達到目的,只要動手去搶就可以解決問題,因此,這種方式產生的負面影響非常大。

  三.強迫寶貝輪流玩

  強迫寶貝輪流玩是父母教寶貝學習分享最常見的策略之一,但是,小寶貝們常常在別的寶貝剛剛把玩具拿到手的時候就急於將玩具奪回來。對於3歲以下的寶貝來說,因為他還沒有完全建立起時間的概念,因此輪流玩仍然不是有效地解決寶貝之間爭端的好方法。

  四.強迫寶貝分享

  當媽咪將寶貝手中的玩具拿走給另外的小寶貝玩的時候,寶貝會有什麼感受呢?假定你在辦公室,老闆突然過來搶過你的膝上型電腦並將它交給另外一個同事,你會對老闆感激涕零,並且心甘情願與你的同事分享嗎?同樣的道理,強迫小寶貝與小夥伴分享他的一切對寶貝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教孩子分享的建議

  1.特別敏感的幼兒更適合一對一的玩。當這些孩子獲得了一定的表達感情和談判交流的能力之後,他們才會更適應群體遊戲的狀況。

  2.發展同理心。同理心是成功的人際關係的基石,那些從父母身上感受到很多同理心的孩子,能夠很早地發展出對他人的同理心。

  3.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強迫分享會阻礙“分享意識”的健康發展。孩子在學會分享之前,需要先對他們的所有權擁有足夠的安全感。聰明的做法是引入“輪流玩”的概念,來幫助孩子逐步建立分享意識:“現在輪到索菲亞用這個水桶,待會兒就輪到你了,媽媽和你一塊兒等哦”。

  4.讓孩子決定輪到他後能玩多久。如果孩子認為大人到一定時間會立刻拿走他正在玩的東西,他就會用搶奪來捍衛,更加刺激到孩子的佔有慾;如果孩子意識到只要他願意就可以充分享受它,他們就會更放鬆、並以開放的心態放手給小夥伴。

  5.幫助孩子學會等待。如果孩子在等待的時候又哭又鬧,這說明他的內心醞釀著一些情緒需要得到釋放。和成人一樣,孩子也常常用死守自己的所有物來試圖支撐其脆弱的心理平衡。此時需要用同理心和孩子溝通:“媽媽知道你很想現在就要那個水桶......”抱住他,讓他哭。你會驚訝地看到,發洩完那些被壓抑的情緒後,他可能不再在意那個玩具,哭完了,然後他愉快地投入到別的事中去了。

  6.表揚孩子的分享。幫孩子體驗“分享”帶給他的美妙感受。研究表明,表揚越多,孩子越喜歡分享。但不應該這樣表揚:“你願意分享你的小兔子,我太高興了。”因為這句表揚的焦點在你自己,你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是因為“分享”讓他感覺很好;而不是讓你感覺很好。應該這樣表揚:“你和Billy一起玩小兔子,很開心吧?”“看看,把小汽車給邁克爾玩,他多高興啊!”

  7.待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讓他保持安全感,這樣孩子的狀態會更輕鬆、與其他孩子玩的時候侵略性更少。同時,當他試圖從別的孩子那裡爭搶玩具的時候可以第一時間制止並管理孩子的情緒,並且防止孩子的不友好暴力行為養成習慣。

  8.幫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事先向孩子描述會發生什麼事,讓他有所準備。 “我們今天去Joshua家,還會有另外兩個男孩出現,名叫Michael和Devon。你和他們會在有游泳池的院子裡玩。媽咪也會在那裡。”有小朋友來家裡玩時,事先和孩子溝通有誰會來,哪些玩具孩子不想要和別人分享、想藏起來,而哪些玩具是想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的。

  9.設定明確的暴力行為限制。孩子有權表達自己的感情,父母的工作是教給他們健康的自我管理技巧而不是濫用暴力,在這一點上必須設定明確的YES or NO。

  10.教孩子談判溝通的技巧。當發現孩子又要使用暴力時,及時教導他正確的溝通技巧。“你想要Devon在玩的那個小汽車?讓我們來問問他,可以給你玩一會兒嗎?Devon,可以給我們Cole玩一下這個小汽車嗎?謝謝你哦!”還有另一種狀況,有些孩子經常讓其他孩子從他身上拿東西,卻不懂得爭辯,常常為此悶悶不樂,遇到這樣的情況要教會他正確的談判技巧:“如果小朋友想玩你的玩具,你可以和他說‘我還在玩,可以待會兒給你’”,可以在家裡用泰迪熊之類的小玩偶和他模擬實踐這樣的場景。

  11.做好準備應對孩子的崩潰。如果孩子最後還是大哭大鬧了要去爭奪玩具,沒關係,你的任務是將他帶離現場、擁抱他、讓他哭,等他情緒冷靜一些,用同理心和他溝通。“媽媽知道你真的很想玩那個小汽車,但那個是Devon的小汽車,我們要得到他的同意才能玩,不可以搶,知道嗎? 那以後有別的小朋友想要玩下你的玩具呢?如果他們搶你的玩具你會開心嗎?”通過多次這樣的溝通,能讓孩子慢慢理解而慷慨與分享是能讓自己和他人快樂的美德。此時此刻,不要責備和懲罰他,他需要你的同理心,給予他安全感,幫助他發洩憤怒和難過的情緒,並且告訴他-他並不是壞孩子,只是還需要努力去學會用正確的方式應對這樣的狀況。

  12.記住憤怒的背後通常是傷害或恐懼。幫助孩子承認這些感覺就能有效地讓憤怒情緒消散。“我聽說你很對吉米生氣了,怎麼了?是因為他今天和別的小朋友玩,不和你玩了嗎? ”

  13.儘可能早地引導孩子去關心別人的感受。“看著威廉,他哭了,你剛剛把他推倒,他傷心了。”

  14.保持冷靜。研究表明,父母可以做的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自己的冷靜,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們動盪情緒的避風港。如果你能在孩子面前時刻保持冷靜,他也會耳濡目染地會學會安撫和冷靜情緒,這是孩子學習如何管理自己情緒的第一步。

  15.最後請記住,他們還只是孩子。就算孩子咬了、打了小玩伴,並不意味著他會成為一個連環殺人犯。在這個年齡階段,不能給孩子打上道德標籤,而是要提供理解和給予孩子學習進步的信心。孩子們需要聽到你告訴他們,他們不是壞人,只是還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