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老年心理問題論文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生存質量的重要內容,也是21世紀老年人面臨的最大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老年人主要心理健康問題及干預對策》

  摘 要: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為此,本文作者在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的基礎上對老年人主要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護理措施,旨在為家人、社會及老年人自身共同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幫助。

  關鍵詞:老年人 心理問題 護理措施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生存質量的重要內容,也是21世紀老年人面臨的最大問題[1]。2012年2月29日,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玉韶在新聞釋出會上說,截止2011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達1.85億,佔總人口的13.7%。到2015年,老年人口數將達到2.21億,佔總人口的16%。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重視[2],為此,本文對老年人主要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護理措施。

  1 老年人主要心理健康問題

  1.1 失落

  老年人退休生活與以前上班的感覺大不相同[3],尤其是離退休幹部,他們在離退休之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廣泛的社會聯絡,其生活的重心是機關和事業,離退休後則變成了家庭瑣事[4];同時,老年人由於身體素質的降低,認為自己成了無用之人[5],感覺家人不再需要他,在心理上便產生一種失落感,主要表現為坐臥不安、不知所措、煩躁、敏感、失眠[2]。

  1.2 孤獨

  老年人由於喪偶、獨居、夫妻爭吵、婆媳不和,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孤獨感,不願多於家人交流,表達內心的看法。

  1.3 恐懼

  老年人由於擔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等問題的發生,心理上會產生恐懼感,表現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緒[4]。

  1.4 焦慮

  老年人由於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疑病症,退休後經濟減少、生活水平下降,擔心兒孫上班上學時的交通安全、社會治安等問題易引起焦慮[2],常常胡思亂想、惴惴不安。

  1.5 抑鬱

  老年人由於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擾以及死亡的威脅和恐懼,會加重心理負擔,產生抑鬱情緒。除此之外,有些老年人喪失配偶,子女都在外忙碌奔波,內心空虛,生活單調,社交圈子又窄,因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而導致心情抑鬱,遇事悲觀[4]。常表現為情緒低落、焦慮、軀體不適,多發50~60歲,80歲後少見[2]。

  1.6 健忘

  老年人的年齡逐漸增加,身體日漸衰老,智力水平也會隨之下降,表現為近期記憶力減退,常出現健忘[4]。

  2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預對策

  2.1 家人關注

  2.1.1 保持家庭關係和諧

  溫馨祥和的家庭能給人安撫和慰藉[6]。老人忙碌了一生,最想看到的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因此家人應多關心體貼老人,特別是一些喪偶及患有身體疾病的老年人,使老人保持心胸開闊樂觀向上的態度,減輕其孤獨、恐懼的心理[4]。

  2.1.2 多和老人進行溝通交流

  子女不僅要照顧老人的日常生活,還要從精神上、心理上關心照顧,讓老人時刻感到快樂溫馨,這是老人最需要的,是任何高檔的物質享受不可替代的。子女應多抽出時間陪老人散散步,聊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遇事多同他們商量,讓他們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使他們不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是個多餘的人[3]。

  2.1.3 鼓勵老人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

  子女應鼓勵老人蔘加適當的活動如唱歌、跳舞、打太極等,這樣能保持機體代謝平衡,促進身心健康,延緩衰老[4],豐富他們離退休後的生活。

  2.1.4 多注意觀察老人的細微行為和語言

  對於老人出現生理心理上的種種變化,兒女應細心體察,及時和老人進行交流,瞭解老人內心比較隱蔽的不良情緒,針對性地進行關懷照顧,採用開心快樂的方式,讓老人在不知不覺間把自身的不良情緒化解[3]。

  2.1.5 理解老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尊重老人的獨立個性

  老人們都有幾十年的生活經驗,他們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兒女們要理解和尊重。即使有些老人有不良的習慣或方式,也應該以更加讓人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多和老人溝通,以達到解決的目的,而不是一味地強用[3]。

  2.1.6 幫助老年人規律生活

  老年人經常將日常生活用品一放就忘,因此家人就應耐心幫助老年人有規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便於記憶[4]。

  2.2 社會參與

  2.2.1 給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和場所

  社會也要關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基層社群要不斷補充完善各類老年福利設施,使那些走出家門的老人能夠有一個可以互相溝通與交流的“樂園”[3]。

  2.2.2 定期開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應有針對性地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治療及康復,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疾病,增強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顧的能力[4]。

  2.2.3 不斷豐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會應為老年人開闢娛樂場所,在報刊、電視、電臺的節目中增添老人所喜愛的內容,指導老人過好晚年生活[3]。

  2.2.4 開展針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服務

  社會應充分發揮和動員民間組織的力量,如提供情感陪護、聊天、心理和健康諮詢服務,組織老年活動等,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3]。

  2.3 自我調節

  2.3.1 提高認識,樹立積極人生態度

  老年人應正確認識人生自然生理規律,人的一生,必然逐步走向老年,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揚長避短,克服消極因素,欣然步入人生新階段[6]。

  2.3.2 豐富生活內容,培養多種興趣愛好

  老年人應當根據身體條件和興趣愛好,把生活內容安排得充實些,如種花草、釣魚、歌舞、下棋、體育鍛煉等,都可以培養老人對生活的熱愛,既可舒展心情體會人生的樂趣,又可陶情冶志,養生益壽,還能珍惜時光,使生活更有意義[3]。

  2.3.3 活到老,學到老

  老年人仍應勤於學習,科學用腦,善於用科學的知識養生保健,既鍛鍊了智力,又學會了自我保健和照顧的技能[4]。

  2.3.4 生命不息,活動不止

  老人不能太清閒,只要不過分勞累和緊張,生活安排得弛張有度,對心身健康有好處。愛勞動從家務勞動做起,也可做些力所能及的社會義務勞動,並體會其中樂趣[3]。

  2.3.5 廣結朋友,接觸社會

  老年人應該豐富自己的生活圈子,應該走出家門,多接觸社會,和同齡人交流思想、抒發感情,在人與人相互的溝通中,互相安慰,互相鼓勵,交流生活經驗,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豐富自己的業餘愛好。這樣,不僅可以使老年人減少孤單感,保持愉悅的心情,更讓老年人體會到自己老有所為。

  3 結語

  通過以上對老年人主要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分析和相應的干預對策的提出,希望為家人、社會及老年人自身共同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幫助,從而減少老年人心理障礙的產生,提供晚年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會法,王華.心理健康是老年人面臨的最大問題[A].中國老年學學會2006年老年學學術高峰論壇.389-39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