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論文編寫新的高中物理
物理教學論課程是高師物理教育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或必選***課,也是培養物理教育專業學生具備中學物理教學能力的理論性課程。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篇一
一、當前我國職業高中物理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隨著我國《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頒佈與實施,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廣技術技能被提上了一個的新高度,職業高中也迎來了發展改革的新契機。雖然部分學校能夠把握機遇,完善物理學科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但總體上看,我國職業高中的物理教學質量普遍不高。很多職高的物理教師仍以課本知識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和任務,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慾望的關注,而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更損害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互動的意識薄弱,自主學習物理學科課內外知識的能力下降,以消極的態度應付物理學習過程中的諸多問題。
二、將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引入物理課堂教學的意義
高中物理與其他學科相比,內容較為抽象,不僅學習難度大,也更易引起學生心理上的排斥與牴觸,這就要求物理教師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教學活動的首要目標。將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引入課堂教學能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與生動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最大程度上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需求,強化學生對生活化了的物理知識的直觀感受。此外,引入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可以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解決問題,以敏銳的物理眼光與創造性的物理思維觀照周圍世界,再將已有的物理知識靈活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學生在探究社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時,會採取物理實驗、社會調研等多樣化的方法與手段,因而也就同步訓練了學生的動手與實踐能力,為學生整體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奠定了基礎。
三、在職業高中物理課堂引入生活物理現象的有效措施
***一***以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匯入新課
為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物理課堂的教學氣氛,有效銜接新舊知識,教師可將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作為一堂課的匯入內容,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展開。例如,在講解光現象時,教師可以在一節課的開始階段設定手影遊戲環節,使學生直觀地體驗影子的形成過程,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獨立自主的思考,總結影子的形成原理,從而引出“光的直線傳播”這一教學內容;再如,為講解“慣性”這一抽象概念,教師可以公交車的急剎車為例匯入新課,通過分析急剎車時乘客身體傾倒的生活場景,引發出慣性的表現這一教學內容。
***二***以與物理相關的生活經驗來強化知識
抽象的物理概念不利於學生記憶,對此,教師可以聯絡日常生活來反覆加深學生的印象,以鞏固知識、夯實基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經歷往往與物理知識息息相關,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對這部分經歷與經驗進行分類、歸納與總結,不僅促使學生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多次的反思、整理與回顧,幫助學生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與掌握,更有助於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多思多問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氣體的壓強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想其為自行車車胎打氣的過程,通過分析車胎隨充入氣體的增多變硬這一現象,加深學生對大氣壓強產生原因的理解與記憶。
***三***鼓勵學生自主調研和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現階段自然科學與社會生產的飛速躍進都與物理學有著不可忽視的聯絡,物理為精密科學儀器與高階生產裝置的發明應用提供了強大的助力,在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與體現。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應用型、技術型、創新型人才,這就要求職高學生要養成發散性的、創造性的思維,能夠獨立自主地以社會調研等有效手段汲取課本以外的知識。職高學校的物理教學內容不應被侷限在課本知識與課堂實驗的範圍內,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深入社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社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鍛鍊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不斷擴大自己在自然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儲備,進行多領域、多方面的技術素質拓展。我國職業高中的師資力量與普通高中相比較為薄弱,加之中職生的基礎較差,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僅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使得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徹底喪失了學好物理的信心。因此,如何在職業高中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國職業高中物理教師應當反思與改進的關鍵問題。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篇二
一、初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銜接問題產生之因
***一***初高中學生心理、思維、記憶上存在的差異
每個人從出生到成人再到死亡這整個過程之中,每一個年齡階段的特徵都會發生變化,與其他年齡階段的特徵有所不同.在每一個年齡階段的開始時期,可能還保留著上一個年齡階段的一些心理和生理的特徵,但是在每一個年齡階段的結束時期,便開始出現下一個年齡階段的特徵.而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間處於兩個不同的年齡階段,其心理、思維、記憶等方面都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隨著物理內容的變化,難度的增加,很多學生不能在短時間內進行適應,從而使得初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無法有效地聯絡起來.
***二***初高中教材使用的差異
初高中教材使用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物理知識內容不同,初中物理所學的知識都是比較直觀的實驗現象或者是具體的物體,而高中的物理知識卻具有抽象性,因此難度比較大;其次,教材中設計的數學知識不同,初中物理知識的計算一般都是比較簡單易算的,而高中物理的計算會運用到許多複雜的公式,並且還易於學生的理解;再次,教材的呈現方式有所不同,初中教材考慮到了學生的思維特點,因此在書中插入了許多漫畫,使得學生的思維形象具體,而高中一般都是以文字敘述為主;最後,教材對物理知識的要求不同.
***三***初高中教師教學方式的差異
初中物理教師開展教學過程之中,依然沿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跟著教師進行被動的學習,從而導致了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自身的想法.而在高中階段,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有所提高,除了學習物理的基本概念、定義和規律之外,還需要學生對這些概念、定義和規律進行靈活的運用,尤其是對於綜合題.對於剛剛踏進高中的學生而言,適應了初中教師的教學方式,便難以在一定的時間內對高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適應,從而使得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相脫節.
二、提高初高中物理可養教學銜接的有效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的學科,在物理教材中設定了很多實驗,這些實驗可以使得枯燥乏味的物理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解《光的衍射》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兩支筆並排,在細縫中對日光燈的衍射條紋進行觀察.又例如在講解《摩擦力》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兩本比較厚的書相互疊壓在一起,然後讓兩個學生用力拉,很多學生都認為這很容易,其實不然,當真正拉起來的時候才發現想要拉開這兩本書很難.
***二***改進課堂教學的,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而是適當的設定一些物理情景,最好是聯絡實際生活,啟發、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並鼓勵學生積極的歸納和總結.例如教師在講解圓周運動受力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有的學生會認為物體不僅受到了繩子的拉力,而且還受到了向心力的作用.還有的學生會認為物體只有在運動的時候才會受到力的作用.對此,教師不能直接給予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對於這些問題進行仔細的分析,消除學生的錯誤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教材新舊知識點的同化與順應
大多數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少主動積極地學習新的知識,甚至還有的學生對於物理學習還會產生牴觸的心理,同時學生在認識新的事物的時候會自然地將其同化,對此教師應該在上課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有效銜接.例如在初中物理中電源的電壓是恆定的,電阻是無窮大的,電流表是沒有阻值的.但是在高中物理中,電源是有內阻的,電壓表也是有阻值的等,對於這些相關的知識,教師應該用新的知識代替原有的知識系統,重新構建學生的知識系統.
***四***初高中物理學習方式上的銜接
物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對學生物理思維和物理方法的培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些學生在做物理練習題的時候,會每做一道題便會看一下答案,這種習慣是非常不好的,這樣不僅反映出了學生對於物理知識的掌握不牢,而且還體現出了學生對於物理知識還缺乏自信心.對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鞏固相關的知識點,根據不同的題型分成幾個模組,讓學生一個一個模組地完成,每個模組完成後才能參照答案,並對錯誤的方法進行改正.
***五***加強初高中教師間的交流合作
由於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有所不同,因此使得初中教師和高中教師在教學手段上存在著很大區別,這主要是由於初高中物理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比較少,從而導致了物理教學的可持續性.對於剛上高中的學生來說,物理教師對於他們的物理水平不甚瞭解,因此對於他們的掌握程度也不太清楚.所以,這就需要初高中物理教師加強交流合作,正確掌握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教學之間的區別,從而才能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物理知識。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篇三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首先要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係。在此,教師的角色非常的複雜,他應該是一個參與者,是與學生一起探究的隊員之一,但他同時也是引導者,是引導學生一步步朝著自己設計的情景裡發展的一個領導者。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願意聆聽學生的想法,這樣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一段和諧的師生關係,不僅能夠讓課堂氣氛更加的活躍,而且也可以讓教師的引導進行得如魚得水。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探究
教學中使學生產生認知需要的關鍵是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有一定困難的、需要學生經過努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設計時要分析學習者的學習準備情況及其學習風格;要做學習內容分析,目的在於規定學習內容的範圍、深度和揭示學習內容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絡,以保證達到教學最優化的內容效度;運用各種可能的課程資源,為教學內容創設合適的情境,從而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達成教學目標打下基礎。例如,在講“自感”這課時,教師用如下的辦法創設教學情境:人能承受的最大安全電壓是多大?***36V***。再拿出三節乾電池問:將其串聯後人接上去有無感覺?***沒有***。緊接著教師將三節電池與幾匝線圈***日光燈的鎮流器***串聯,再請三位學生上去,手牽手與上述電路串聯,閉合開關問其有無感覺?***沒有***,再突然將開關斷開,三個學生都感到手一麻———觸電了,趕緊鬆手。學生對此現象感到異常驚奇,想知道三節乾電池的電壓為什麼會觸電呢?這樣一來,矛盾就自然的交到了學生手中,起到了激發興趣、引導探究的作用。
三、藉助實驗,發現問題,引發探究知識基於實踐,始於觀察
實驗是物理課程的突出特點,物理實驗作為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是物理研究和發展的基礎,許多物理問題多是由實驗引發的。因而,物理實驗在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物理實驗中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比較,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教師要適時點撥,防止學生只做不看或看而不想。引導學生不讓任何一個現象從自己的眼前溜走,捕捉現象,尋求原因,揭示本質。在實驗中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的探究;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觀察、綜合討論尋求規律性的結論。例如,在學習《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這一節時,讓學生知道分子很小,其直徑的數量級為10的-10次方後。問:以我們實驗室現有條件能否粗略測定分子的大小?利用什麼原理,要測哪些物理量?用到哪些材料和器具?具體步驟有哪些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討論,由學生回答總結後得到:可以測定,事先測出油酸的體積V,讓油酸在水面上鋪成單分子油膜,這測出油膜的面積S,則分子直徑d=V/S。之後根據學生要求,每組分發了油酸、小水槽、量筒,同學們準備了水。這時有學生髮現了問題:***1***用量筒測量油酸太多。***2***油酸滴到水面無法顯影。此時,有學生指出:水面有漂浮物可以顯影。量多可以用滴管。於是分發爽身粉和滴管。問題又出現:如何測定油膜的面積?思考後提出:畫顯影的輪廓。如何畫?分割成相同的正方形。學生都為找到答案而高興,可動手的結果比10的-10次方大多了,問題出在哪兒?眼看陷入僵局,我提示:從d=V/S出發分析。有學生想到了:油膜面積太小,追問:可能原因?不是單分子層,接著問:如何克服?幾經討論得出:稀釋,至此問題終於解決。
四、把握好探究的自由度
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相對於講授式教學,學生有很大的自由度,但這決不是對學生的放任自流,它重視學生的學,也重視教師的導,沒有教師的導,是種“放羊式”的探究活動,只是一種表面的熱鬧,學生沒有掌握任何東西,或者說至少目前大部分的同學還沒有達到這樣一種探究水平。相反教師及時、適度介入可以很好控制探究的程序,在探究課題的選擇、探究的重點、難點的突破等方面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教師的指導必須是謹慎的,過分干涉必然會削弱學生探究的自主性,甚至還會剝奪學生的自由創造和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因此,探究式課堂中教師的“收”和“放”必須做到恰到好處,其中的“度”要教師不斷實踐、反覆揣摩。一般而言探究的自由度和問題的深度、難度有關聯。淺顯、簡單的問題教師引導少一些,學生探究的自由度可以大一些,複雜的問題引導可以多一些,自由度小一些,但切忌過分引導,應做到教不越位。通常自由程度越高的探究,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越高,而且耗費的時間也更多,因此,探究的自由度和探究的廣度、深度是密切聯絡的。自由度的大小取定於設計的探究問題的廣度和深度,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又通過控制自由度,進而控制探究的廣度、和深度,把握好自由度,關鍵在於教師引導的尺度要把握好,引導不到位,學生會顯得盲目,引導過於具體,就代替了學生的思維,成為變相的灌輸,因此,教師在介入學生探究過程時,一般不是急於告訴學生怎樣做,或是結果是什麼,而是提出一些建議,或者做一下鋪墊,讓學生受到啟發,獲得頓悟。把握好了探究的廣度,即選好探究點,確定好一節課重點探究問題和環節.要把握好探究的深度,教師就需弄清探究點和學生的知識起點、能力起點之間的距離.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需根據情況靈活調節探究活動的自由度,體現教師的主導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如果這三方面做好了,探究的基本問題就解決了.當然以上三點僅僅是探究式教學實施中需注意的最基本的幾個方面,其他還有需多的因素影響著探究的成效,如把握好對學生探究成果的評價,怎樣創設最佳的問題情景等,本文僅僅拋磚引玉。高中物理新課程將科學探究貫穿於整個教材,在新課程的教材中,設計了許多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對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的設計的過程是對教材再創造的過程,只有認真鑽研教材、研究學生,才能真正設計出具有創造性的、有個性化特色課堂教學,設計出體現自己風格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