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讚的原文及寫作手法

  《白楊禮讚》是著名作家矛盾的寫於1941年3月一篇散文。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白楊樹這個藝術形象。小編這裡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原文和寫作手法,希望大家喜歡。

  《白楊禮讚》原文:

  ——茅盾/文

  白楊

  白楊樹實在不是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當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賓士,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毯子;黃的,是土,未開墾的荒地,幾十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堆積而成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麥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確是經過錘鍊的語言的精華。黃與綠主宰著,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時如果不是宛若並肩的遠山的連峰提醒了你,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這時你湧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點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味兒在你心頭潛滋暗長了—— “單調”。可不是,單調,有一點兒吧?

  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聳立,象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通常是丈把高,像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麼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覺得樹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徵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後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象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徵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白楊不是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我讚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讚美那貴族化的楠木,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吧,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

  《白楊禮讚》註釋:

  [邊際] 邊緣,界限***多指地區和空間***。

  [視野] 眼睛看到的空間範圍;眼界。

  [錯綜] 縱橫交錯。

  [開墾] 把荒地開闢成可以種植的土地。

  [妙手偶得] 課文中指文學素養深的人偶然間所得到的。語出陸游詩《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指技藝高超的人 。

  [精華] ***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主宰] 支配。通常還有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的意思。

  [諸如此類] 與此相似的種種事物。

  [力爭上游] 努力奮鬥,爭取先進。

  [旁逸斜出] 意思是***樹枝***從樹幹的旁邊斜伸出來。逸,逃,逃跑。

  [姿態] 姿勢,樣兒。還可指態度、氣度。

  [屈曲] 彎曲、曲折的意思。

  [盤旋] 環繞著飛或走。

  [偉岸] 魁偉,高直。

  [樸質] 質樸,純真,不矯飾。

  [溫和] 指性情溫柔平和。

  [堅強不屈] 堅毅剛強,不屈服。

  [宛然] 彷彿,好像。

  [縱橫決蕩] 縱橫馳騁,衝殺突擊。

  [磨折] 折磨、磨難、挫折。

  [賤視] 輕視。

  [秀頎] 美而高。

  [鄙視] 輕視,看不起。

  [坦蕩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懨懨]精神不好,睏倦的樣子。

  《白楊禮讚》寫作手法:

  象徵手法的運用

  本文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象徵手法的巧妙運用。通過象徵,來抒發自己強烈的感情,歌頌黨和人民群眾。***組織學生閱讀知識短文《記敘中的議論和抒情》第4自然段。***在運用象徵手法時,必須注意象徵的事物和被象徵的事物之間,在特徵的表現上具有共同之處。如白楊樹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幹,靠緊向上的枝枝葉葉,樸質的皮,以及倔強挺立的鬥爭性格,正和黨領導下的北方農民的正直、樸質、團結、進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鬥爭中的堅強精神相一致,所以用來象徵,就非常貼切自然。

  擬人化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以課文第七段為例,本段通過對白楊樹抒情性的評價,把白楊樹進一步擬人化了。白楊樹和其他樹相比,沒有婆婆的姿態和屈曲盤旋的虯枝。那麼白楊樹美不美呢?單就這一點來說,“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這似乎對白楊樹“抑”了一下,但白楊樹卻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不缺少溫和而又堅強挺拔,這就肯定了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具有大丈夫的剛健美,這就是揚。作者對白楊樹作了抒情性的評價,突出了白楊樹與眾樹的不同,由讚美樹到讚美人。

  排比和反問的運用

  本文排比和反問連用,強調和深化了白楊樹的象徵意義。文章第七段,連用四個反問句,構成一組排比。

  句法的變化如下:

  難道你就只覺得它是樹。

  難道你就不想到……

  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

  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

  意思的加深:

  反問句一:讓人由樹聯想些什麼。

  反問句二:讓人由白楊樹的樸質、嚴肅、堅強,聯想到有相同特點的比方農民。

  反問句三:由白楊樹的堅強不屈聯想到傲然挺立、守衛家鄉的抗日軍民。

  反問句四:由白楊樹枝枝葉葉緊靠團結、力爭上游的精神,聯想到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精神和意志。

  以上不難看出四個反問句由外向內,層層深入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