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學進度計劃表

  為了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興趣,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制定了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一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一***3***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3***班有62人。由於剛剛跨入小學校門,年也紀小,課堂上很難坐住,喜歡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等。相信經過我們大家地努力孩子們肯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七個單元: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2、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3、分一分、認識物體;4、11-20各數的認識;5、20以內的進位加法;6、20以內的退位減法;7、總複習。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瞭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發展空間觀念。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教學重、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與計算的基礎,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難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求難、求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二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下一頁更多精彩“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