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秋過節習俗

  中秋節又稱為團圓節,一家人溫馨的賞月、吃月餅、喝桂花酒可趣無窮。你知道嗎?今天小編特意準備了一些資料,希望你能喜歡。

  

  河南中秋節的習俗有:鐵塔燃燈

  鐵塔燃燈是開封地區中秋的一項重要活動。鐵塔所在地的開寶寺***明代以後人們稱為鐵塔寺***,景色佳麗,是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人們的遊樂苑圃。燃燈是開封人民自漢代沿襲下來的習俗,每年的元宵節和中秋節其事最盛。

  河南中秋節的習俗有:蒸月餅

  湯陰過去家家都要蒸月餅***白麵裡面放糖,蒸成圓餅狀,再用木梳、頂針一類的工具按上幾個圖案***,中秋夜月上樹梢時,開始用月餅、水果之類供奉月亮。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百姓經濟寬裕,市場上月餅品種繁多,多數人家已不再蒸月餅,上供時用買的月餅和水果。供過後,要把月餅分給家人吃,以圖吉祥團圓。

  河南中秋節的習俗有:夜設茶果月餅焚香祭月

  南陽地區,舊時中秋節夜設茶果、月餅於庭院,焚香祭月,稱為“圓月”,以示秋季豐收,閤家團圓之意。現“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餅,走親串友之俗日盛。“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節倍思親”之語,說明了人們對這一節日的重視。

  河南中秋節的習俗有:面向月亮許願

  在鞏義,節前人們向親友饋送月餅,全家團圓:殺雞為餚。有“男不願月”之俗。晚上在院內設案,擺月餅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許願,這叫“願月”。 此外,在駐馬店地區,八月十五要吃餈粑和月餅的風俗。

  不同地區過中秋節的習俗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少數民族中秋習俗

  雲南傣族盛行“拜月”風俗

  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這祭月、拜月的風習。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巖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愛戴。後來,他不幸死後,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每逢中秋節這天,小夥子一清早就帶上火藥槍上山打火雀、野雞,獵取節日野味。姑娘、媳婦們忙著到湖邊,池塘裡抓魚。他們都忙著準備節日的晚餐。老阿媽則忙著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隻桌角上各放一個糯米圓餅,每個餅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從山林上空一升起來,就點燃冷香,全家大小開始“拜月”。然後,對空鳴放火藥槍,以示對英雄巖尖的敬意。最後,全家老小歡樂地圍坐在小方桌旁,品嚐食物,談笑賞月,盡興方散。

  鄂倫春人“打月亮”

  鄂倫春人祭月時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擺上祭品,然後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將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後,人們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稱“打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