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育兒知識講座

  崔玉濤是一個育兒的專家,崔玉濤的育兒知識講座都會有很多媽媽參加,那麼崔玉濤的育兒知識講座講到哪些知識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供大家閱覽!

  崔玉濤:如何帶孩子看病

  如何帶孩子看病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容易生病,孩子生病時,家長會立刻想到帶孩子就醫。然而各位家長知道帶孩子就醫時要做些什麼準備嗎?接下來就跟崔醫生學習一下,如何帶孩子看病。

  崔玉濤育兒知識1: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生病以後,家長在及時帶孩子就醫的同時,要向醫生提供孩子準確的病史。可不要小提供病史這件“小事情”,各位家長真的能做好嗎?

  疾病過程回顧

  ① 發現疾病時間:面對醫生,家長要詳述孩子的發病時間,這要求家長平時對孩子的呵護要極其細心,能夠及時、準確地發現孩子身體的不適。

  ② 家庭類似疾病:家庭成員中是否有人和孩子有類似的疾病症狀,如果有,家長要詳細地向醫生敘述,幫助醫生對孩子的病情做出準確的判斷。

  崔醫生提示:

  舉例來說,家裡2個月的小寶寶發燒了,這應該是一件極其嚴重的事情,可能會對ta的健康成長造成傷害,但是如果家長告訴醫生家裡較大的、已經上幼兒園的孩子最近也出現了感冒發燒的症狀,那小寶寶的病症就很有可能來自家裡“老大”的傳染,此時,家長就不必對2個月寶寶發燒過於擔心和著急。

  ③ 主要症狀表現和疾病變化趨勢:家長要跟醫生詳細講述孩子生病的症狀,以及孩子生病以來的症狀變化,比如採取了簡單的處理措施後,孩子見不見好等。

  崔醫生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描述孩子病情的時候,只要有一位家長來詳細描述就可以了,其餘家長可以在病情描述之後做簡單的補充,但切記不要打斷主要描述孩子病情家長的述說過程。

  簡單明瞭地記錄

  在跟醫生描述孩子病情時,家長可以先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然後將孩子的病情用“數量化”的表現形式進行描述。比如:孩子發燒了,發燒多少度?孩子起疹子了,孩子身上疹子的照片有沒有?這些數量化的症狀描述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瞭解孩子的病情。

  此外,對於孩子症狀的描述採取時序性敘述的形式,或者是將孩子的症狀做簡單明瞭的書面化表達,都能夠幫助醫生了解孩子的病情。

  症狀變化過程

  家長首先要判斷孩子的症狀是不是自然變化。比方說,家長覺得孩子身體熱,然後認為孩子發燒了,但是給孩子測了體溫後發現,孩子體溫正常,這時爸爸媽媽就不必太過擔心。

  另外一種情況是,孩子確實生病了,家長也已經在帶孩子就醫前採取過處理措施,比如給孩子服用了某些口服藥。這時家長就要詳細地告訴醫生孩子吃了什麼藥、吃了幾種藥。如果家長不清楚孩子吃的藥物型別和名稱,就要及時找醫生諮詢,並攜帶藥盒就醫。

  敘述症狀得當

  家長在向醫生敘述孩子的症狀時,儘量客觀敘述,並使用資料來補充敘述,同時也要避免使用虛詞,比如“孩子老發燒”、“孩子老咳嗽”、“孩子老不睡覺”等模糊不清的表達。

  基本情況變化

  家長除了要向醫生敘述孩子的疾病症狀外,還要在就醫時向醫生描述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情況變化,比如孩子的食慾變化、精神狀態變化、睡眠情況變化等。

  崔玉濤育兒知識2醫生會做什麼?

  家長帶孩子就醫時,醫生一般會採取五步做法,分別是:

  1、詢問孩子的病史;

  2、對孩子進行查體化驗;

  3、對孩子的疾病做出確定診斷;

  4、制定詳細的治療方案;

  5、與家長確定孩子的複診計劃。

  崔玉濤育兒知識3:如何理解醫生的治療方案?

  面對醫生為孩子制定的治療方案,有些家長可能不太理解,產生諸多疑問。比如孩子明明發燒了,但是醫生並不建議給孩子服用藥物或是靜脈注射,這是為什麼呢?解決這些疑惑,需要家長正確理解醫生的治療方案。

  最佳治療和適宜治療

  在最適宜孩子的治療方式中,孩子疾病的痊癒速度雖然偏慢,但是預後良好,不會引起遠期的健康問題。

  全身治療和區域性治療

  目前較為普遍的孩子疾病治療方式一般有口服、肌注、靜脈、外用、霧吸五種。其中口服較為常見,而肌注除了在孩子接種疫苗時經常使用外,其餘情況下很少用到,靜脈注射的方式則會在醫生權衡利弊之後給孩子使用。一般情況下,推薦使用外用藥物和霧吸的方式來治療孩子的疾病。

  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

  一般情況下,物理治療優先於藥物治療,並且在使用藥物時,寧用老藥不用新藥。家長在讓孩子吃藥時,一定要仔細地閱讀藥物說明,並且瞭解藥物的不良反應。

  崔醫生提示:

  有些藥物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在藥物說明書上寫得既多又詳細,但這不代表該藥物就比較危險,不能給寶寶服用,反而證明醫學界對此藥物的研究是非常成熟的,藥物在使用過程中會相對安全。

  症狀變化和疾病過程

  關注孩子疾病過程中的症狀變化不僅要關注同一症狀的變化,也要關注不同症狀的轉化。家長要綜合評估孩子疾病的見好標識,同時也要了解疾病的加重跡象,以便在第一時間與醫生溝通孩子的病情。

  治療方案和依從關係

  家長應該對為孩子治療的醫生抱有“依從性”,只有家長足夠相信醫生,才能真正地將醫生的治療方案落實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才能保證孩子治療的有效性。

  崔玉濤育兒知識4:關注預後和營養

  家長不僅應該關注孩子疾病在急性期的疾病損傷,還應關注疾病在恢復期的好轉程度。家長應該瞭解到這樣一個事實:雖然孩子疾病的好轉時間很快,但是疾病症狀的完全消失卻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另外,孩子在生病期間,家長要格外注意給孩子補充營養,做到“營養支援增療效,藥物營養齊奏效”。輔食在孩子生病期間是否必須停止?還要結合孩子的具體病情來決定。家長不應輕易停止一切輔食,如果孩子對食物的接受度沒有異常,保證充足的營養能夠幫助病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