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育兒知識大全

  據專家研究顯示,兒童智力的開發在5歲前是至關重要的,佔到其整體教育的90%之多,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歲育兒知識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五歲育兒知識篇一

  5歲前寶寶智力如何開發

  據專家研究顯示,兒童智力的開發在5歲前是至關重要的,佔到其整體教育的90%之多,並且在4歲的時候,孩子的智力已經發展了50%,到了8歲會再發展30%,而最後的20%會在17歲完成。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過,教育的目的是學習如何生活,而不是學習具體的知識。因此,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成為自由獨立、豁達樂觀的人,其次才是技能的學習。否則,即使一個人具有再多的知識,但是毫無生氣、每日消沉,也不是成功的人生。

  不過,目前很多家長還是陷在早教的誤區中,因此便出現了對於孩子教育的偏差,這些偏差主要出現在以下三方面。

  1、對早教的理解偏差。有些家長不惜花大價錢聘請老師為其孩子教授琴、棋、書、畫,或者只是單純的教孩子識字、數數、背唐詩,結果只一味的強調知識的學習,而放棄了孩子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培養。

  2、方法的偏差。很多家長只是要求孩子做到最好,而不注重對孩子的能力的培養,也從不傾聽孩子到底喜歡哪些方面的學習,這類家長容易利用金錢與物質誘惑孩子進行學習。還有一類家長只是讓孩子死記硬背,在一直做機械的重複工作,耽誤了孩子的智力開發最佳時期。

  3、.對早教目的的偏差。很多家長認為參加早教是為了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天才兒童,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早教只是對孩子潛能的挖掘和培養,使其擁有良好的性格,天才少年出現的機率是很小的,家長應該調整自己讓孩子參加早教的目的。

  每個孩子都很喜歡挑戰和探索新鮮事物,家長只要合理的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自主學習,會增加孩子從學習中得到的樂趣,從而主動要求學習。而一味的填鴨式學習,不僅讓孩子過早的進入到了以學習為主的階段,讓孩子失去了美好的童年,更是錯過了孩子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這樣做是得不償失的。而對於孩子的培養,家長應該更加註重非智力因素的方面,如果一個孩子有努力的信念、克服困難的勇氣以及獨立完成事情的自信,那麼即使在技能方面掌握的並不是很完美,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大的。

  五歲育兒知識篇二

  讓寶寶獨立穿衣服 你會得到很多驚喜

  很多擁有三歲以上寶寶的媽媽,是不是還在幫助寶寶穿衣服或者整理衣服?其實,寶寶在三歲的時候已經可以掌握一些獨立穿衣服的能力,如果媽媽一味的幫寶寶穿衣服,就使寶寶喪失了很多動手以及探索的機會。

  下面的例子可以幫助媽媽瞭解,讓寶寶獨立穿衣服,你會得到很多驚喜。

  小男孩天天已經三歲了,他的媽媽三十歲左右。天天的衣服都是很乾淨的,不過卻總是穿著邋遢,有的時候是鈕釦系錯了,有的時候是褲子穿反了。如果身邊的阿姨好心幫忙整理,天天的媽媽就會婉拒。直到有一天,大家發現天天的衣服終於整齊了,大家還以為是天天媽媽幫忙整理了,但是天天媽媽卻說:“這都是天天自己的功勞。”

  原來,天天總是讓媽媽幫忙穿衣服,過於依賴媽媽。天天三歲了,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媽媽認為天天還沒有應有的獨立能力,於是每天早上都會用大量的時間陪伴天天穿衣服。

  最初,天天總會因為穿不上衣服而著急發脾氣,把衣服扔在地上哭鬧。而天天媽媽利用之前學到過的育兒法,即“關注好的,忽略壞的”,幫助天天完成了過渡時期。

  每當天天鬧脾氣的時候,媽媽就會鼓勵天天:“天天真厲害,正在努力穿衣服呢,不過要是不把衣服扔在地上就更好了呢。”天天聽後不好意思的把衣服撿起來繼續穿。

  天天媽媽知道,在天天努力穿衣服的階段,如果媽媽哪怕一點點的幫忙,都會讓天天產生挫敗感,天天會更著急發脾氣,因此,天天媽媽用的方法對於孩子來說非常好用。

  如果天天衣服穿反了,媽媽就會表揚說:“媽媽看到了天天又有了很大的進步呦,已經學會了將頭與手穿進去嘍。”

  逐漸的,天天增加了自信心,有的時候還會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樂樂說我的衣服穿反了,我脫下來一下子就給穿對了,穿衣服一點都不難呢!”有的時候,父母的教育並不會起到任何作用,而小夥伴的提醒卻是最好的告知。

  慢慢的,天天逐漸從上衣、褲子到鞋子、襪子,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索完成了,並且由於小夥伴的提醒,天天更加印象深刻。

  然而,現在大部分家庭還是由父母教育、告知為主導,在父母的教導下,孩子學會了穿衣服穿鞋子,而天天則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學會了這些技能,並且天天已經養成了探索的好習慣,可以通過穿衣服、穿鞋子的探索精神轉移到其他方面,例如騎車、畫畫等,通過不斷犯錯、不斷糾正,從而形成比別的孩子更加專注、善於思考的好習慣。這些就是來自於讓寶寶獨立穿衣服帶來的驚喜。

  日常父母扼殺孩子探索機會的事情,你佔了幾條呢?

  1、 孩子玩耍的過程中,父母不停地打斷讓孩子吃東西或者喝水;

  2、 孩子趴在沙灘上,家長認為髒而阻止;

  3、 不認同孩子犯錯,一看到孩子做錯了馬上出來制止糾正;

  4、 否定孩子的想象力,例如“對用梯子爬到月亮上的小朋友“表示呲之以鼻;

  5、 替孩子完成他可以完成的事情,例如穿衣服、收拾玩具;

  6、 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耐心解答,並打斷孩子的提問;

  7、 過早讓孩子背詩、畫簡筆畫等模仿類的事情;

  8、 干涉孩子的探索行為,例如玩水。

  家長在扼殺孩子的探索機會的時候,其實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家長怕麻煩導致的。通過家長的幫忙,孩子幾分鐘就可以穿好衣服,而如果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則會花上很長時間;不許孩子玩沙子,是因為害怕洗衣服的麻煩;不允許孩子犯錯誤,有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家長不想收拾殘局。而家長的這些“阻止”,對於寶寶來說已經扼殺了他們的探索能力。因此,為了寶寶可以更好的成長,家長應給予更多的耐心與時間,放手讓寶寶自己探索,你會得到更多的驚喜。

  五歲育兒知識篇三

  如何對待學前期孩子的說謊行為?

  學前期孩子的說謊是有很多的型別的,我們一般會接觸到的都是避免懲罰而說謊。這種情況下,說謊其實是一種為了逃避懲罰,所以做出的行為。因為孩子現在還小,自控能力差,經常會犯錯誤。有時孩子做錯了,爸爸媽媽們一下子沒有注意到,便會想辦法逃避。就像是孩子把家裡的碗打碎了,爸爸媽媽沒有看見這個過程,在問及孩子時,孩子說:不是我打壞的。生活中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這一方面是孩子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另一方面,這個其實是孩子出現了以撒謊來掩蓋錯誤的動機。所以遇到這種情況的話,爸爸媽媽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對孩子犯錯誤的行為及時進行引導,並且防止孩子認錯後遭受嚴厲的懲罰。避免孩子有了說了真話就要捱打的聯絡。

  還有一種說謊是為了得到獎勵而說謊。這是孩子的一種特性。尤其是在幼兒園裡老是會發生。就像是老師問:“今天誰幫爸爸媽媽們做家務了?”小朋友們都會爭先恐後地說:“我!”“我!”他們想要老師能夠表揚自己。要是出現這樣子的狀況的話,爸爸媽媽們和老師要多關注一下。第一,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榮譽感,並且,不能讓孩子由於說謊而得到獎勵,從而強化孩子的說謊行為,在說謊一表揚間建立反射連結,間接強化幼兒的說謊行為。

  大多數的孩子在長大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出現說謊的狀況,就像是列寧與他姑媽的花瓶的故事,許多家長都給孩子講過這個故事。所以,家長大可不必對孩子的這種行為視為洪水猛獸。可是,這不是以為著家長可以不管孩子的這種行為,對說謊行為視而不見。要知道的是,爸爸媽媽們在說謊行為會減退還是會慢慢形成習慣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是發現自己的孩子在說謊的時候,我們要區別對待。第一要注意的是要疏導,通常情況下不提倡在大家面前揭穿孩子的謊言,教育時要時刻關注著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在處理孩子說謊的問題上,大家要知道下面幾個:

  一部分的爸爸媽媽們會過分強調孩子的錯誤行為,當孩子說謊了,老是會說:“我家孩子怎麼說謊了啊?”要是家長老是說的話,孩子就有很大的概率會把無意的撒謊行為轉化為有意的習慣性行為;還有一種爸爸媽媽們的行為不能夠提倡,對孩子的說謊行為視而不見。

  孩子說謊了,當做不知道,讓孩子做到想要做的。從而以正強化的方式,強化了孩子的說謊行為,這樣子孩子就把說謊和獲得畫上了等號。正強化和負強化都是不對的,要是發現孩子說謊了,家長要理性地分析,冷靜地對待。

  不管孩子是因為什麼說謊,都要以尊重孩子為前提,不要股份教育孩子。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慢慢聽進大人的話。並且,對孩子要有足夠的關注,家長要時刻留心自己孩子的言行舉止方面的細微變化,這樣子才能夠把孩子的行為作出相應的判斷,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讓孩子不出現說謊的情況。

  五歲育兒知識篇四

  父母期望太高或會導致孩子厭學

  大部分孩子對於新鮮事物有好奇心,願意學習。但一些孩子就是不願學習,我們也把這叫做厭學,厭學是學習動力少導致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偶然的,專家分析導致孩子出現厭學,是有一下一些原因。

  1、父母不適度的要求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低和過高的稱為不適度。很多孩子是帶著一種對學習的新奇感踏入學校的,他們對於新學習缺少心理準備,要是父母的要求太低,經常忙於自己的工作而不關注孩子上學後的心理變化,如果孩子遇到學習困難,覺得學習太累而喪失了興趣,家長又沒有給予一定的指導,久而久之就會厭學。

  2、望子成龍,要求過高

  對孩子太嚴格、太高的要求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擔心失敗的心理,從而喪失學習動力。尤其是一些家長會對孩子採取強硬手段,而孩子則會用逆反行為來應對父母。由於孩子們肯定會犯錯誤,很難讓父母總是感到高興。而孩子進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父母卻依然責備他,次數多了,孩子就會有挫敗感,想到上學前父母對自己的愛,就會越發地討厭學習。

  3、嚴重的家庭矛盾

  如果孩子處於一個家庭糾紛特別多的問題家庭,孩子會為此而無暇顧及學業。家庭生活不幸福的孩子,怎麼可能會認真地學習功課呢?在家庭中體會著父母激烈的爭吵和壓抑的氛圍,有的時候家長甚至把孩子當作出氣筒,這回讓情況更加嚴重。

  4、孩子自身的原因

  如果孩子心理成長不成熟。即使孩子的智力是正常的,但是他不能夠適應學校生活、社會環境,性格比較幼稚,積極努力的學習精神缺乏,也會造成孩子的厭學。

  5、自信心缺乏

  或許在學習的初期孩子興趣很濃,有十足的自信心足。但是父母常常只是注重孩子的分數,而忽略了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這樣的孩子就不會為自己擁有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感到驕傲,反而會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夠優秀而感到難過,甚至自暴自棄。

  6、校方問題

  學校如果不能夠合理地安排學生學業,會導致孩子學習壓力大,在學校的生活過於緊張。如果學校的紀律不嚴明、問題學生多的話,孩子甚至會在性格、人格方面向壞的方向發展。

  五歲育兒知識篇五

  家有學齡兒童 教育要避開6大誤區

  學齡兒童的教育不僅是在學校接受的集體教育,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研究顯示,心理因素和家庭因素極大程度的影響著孩子的情緒與行為,家長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可以很好的引導孩子的行為。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家長則是兒童的啟蒙老師。不過,家庭教育要避開誤區,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優化孩子的心靈。

  誤區一:意見不一

  現在的孩子是爺爺奶奶的心頭肉,很多時候,父母想要對孩子進行教育,可是爺爺奶奶卻多加阻攔。家庭教育意見不統一,有人管,有人護,孩子會在其中左右搖擺,甚至會尋找“庇護所”。

  誤區二:不良習慣

  言傳身教是父母的責任,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如果父母有不良習慣,受家庭氛圍的影響,孩子會不經意間模仿,從而染上不良習慣。

  誤區三:過於嚴格

  教育要張弛有度,過於嚴格會讓孩子膽小、自卑。教育的權威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家長不可以不講道理,更不能打罵孩子,要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慈祥而威嚴的家長形象。

  誤區四:精神創傷

  家庭不和,父母爭吵,會讓孩子處於驚恐、壓抑的狀態。長時間這樣,孩子會變得焦慮、脾氣差,甚至會說謊,打架鬥毆。當然,帶給孩子精神創傷的不僅僅是父母的爭吵,教育時侮辱性的言語、父母的無視等,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

  誤區五:溺愛孩子

  很多家長寵愛孩子,可是一旦沒有把握好,就會變成放縱孩子。過度的溺愛會讓孩子變得任性,過度依懶家長,動手能力差,變成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誤區六:期望過高

  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對孩子有期望是好的,可是部分家長卻走入誤區。為孩子選擇各種輔導班、興趣班,佔用了孩子太多的休息時間。孩子長時間處於疲憊狀態,極有可能引起焦慮、睡眠障礙。

  父母在教育子女時,要保持態度一致,相互配合,才用剛柔並濟的方法。家長要以身作則,並且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素質教育,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希望各位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把握方法,避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