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培養寶寶自己上廁所

  寶寶尿床是很常見的,因為寶寶太小不知道怎麼控制住自己,等到寶寶到了一定的年齡家長就會教寶寶怎麼自己上廁所,而且這個過程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很多寶寶都是訓練了很久才學會,那寶寶如廁訓練技巧有哪些?怎麼培養寶寶自己上廁所?

  培養寶寶自己上廁所的方法

  1、需要耐心教導

  從控制大小便意,再到養成坐馬桶的習慣,想訓練寶寶像大人般自主如廁,的確需要經過一段訓練過程。教育寶寶學習上廁所,期間歷經的陣痛期在所難免,但若事前錯估孩子的能力發展而急就章,苦的可是親子雙方喔!

  2、具備一定條件才能開始

  美國小兒科醫師貝瑞佈列茲頓曾針對2,000名幼童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倘若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肯發揮耐心,等待寶寶生心理具備足夠條件後,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則寶寶抗拒、失敗學習的機率會大幅降低。

  3、關鍵1:年紀

  到底多大的孩子可以開始脫離尿布,進行如廁訓練呢?每個孩子的身心成長、發育快慢速度各不相同,嚴格來說,訓練寶寶上廁所並沒有一定的時間表;但就長期的托育經驗值評價,訓練寶寶上廁所最適宜的年齡,約落在1歲半至2歲半或3歲之間。

  肛門期,訓練好時機

  根據著名的兒童心理教育學家佛洛依德的說法,1歲半至3歲的幼童,正處於「肛門期」,這個年紀正是寶寶肛門括約肌的神經發展時期。大部分年紀在1.5~3歲間的baby們,由於肛門的括約肌發展轉趨成熟,已經有能力「憋住」,不讓排洩物隨意流瀉;加上認知、語言表達能力逐步完整,可以明確地透過語言傳播來表示自己的需求與想法。

  「從容」教,訓練易成功

  心急」是訓練過程的最大禁忌!她提到,其實只要在3歲以前教育寶貝完成如廁訓練,都不算太晚。父母若不顧孩子的學習意願與身心成熟度,還不到1歲半就早早訓練孩子上手,「整體訓練時間,可能反倒拉更長,事倍功半」。

  而教育身處於「肛門期」的孩子學習自己上廁所,爸比媽咪們千萬要記得以愛與耐心,包容孩子在訓練過程中的失誤。若過度責罵、嘲弄,使孩子在訓練過程中受挫,不但會讓孩子因此害怕坐上馬桶,恐懼上廁所;長大後可能還會有頑固、害羞、攻擊性人格等負面後遺症出現。

  4、關鍵2:行為

  「只要家長夠仔細觀察寶寶的反應與舉動,其實透過許多小地方,就能評價訓練時機!」多數1.5~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到了從「寶寶」成長為「幼兒」的階段了。會活潑地來回跑跳,上下樓梯不再讓爸比媽咪擔心害怕,四肢協排程越來越好,象徵著孩子的肌肉發展也到了一定程度。

  會理解,能接受命令

  看著寶寶會一個人自在地行走,看起來應該是要可以很自由的自己上廁所才是。懂得理解,只是開啟如廁的學習開端;2歲左右的孩子,多半學習、模仿能力正強,也能認知「大便」與「尿尿」的差別意義;只要給予清楚的指令,訓練寶寶如廁也能不費力喔!

  必知!觀察指標

  〈1〉喜歡跟著或企圖模仿大人的動作。

  〈2〉對於大人上廁所感到好奇,會想跟著去。

  〈3〉能聽懂、理解日常生活中父母所給予的指令。

  〈4〉懂得簡單傳達需求***如:媽媽,我想尿尿***。

  〈5〉在玩的時候,會突然停止、蹲下來做出大小便的動作,這就表示寶寶已經有能力察覺自己身體正要大小便了。

  〈6〉孩子的尿布能夠間隔2~3小時還不溼。

  選購寶寶小便斗的方法

  規格選購:用沖洗閥的小便器進水口中心至完成牆的距離應不小於60mm,任何部位的坯體厚度應不小於6mm水封深度,所有帶整體存水彎衛生陶瓷的水封深度不得小於50mm。

  是否易清洗:細觀察表面,在燈光下看是否泛光,再用手摸一下表面,應光潔、平滑、色澤晶瑩;沒有明顯的針眼、缺釉和裂縫;輕擊表面,聲音清脆悅耳,無破裂聲,外形無變形等。

  現場試水:選購時,可在現場試水,看沖刷速度及乾淨程度,當然如果是陶瓷材質的小便斗,還得考慮其陶瓷材質的吸水率情況,當然是吸水率越低,其質量越好,使用壽命才會更加長久。

  排水方式:是牆排還是地排,牆排比地排美觀,地排是直接用下水管將排水連線到地面下水管,而牆排的排水管隱藏於牆內;

  固定方式:立式還是掛式。掛式是將小便池固定在牆面上,離地面有一定距離;立式是直接將小便池立在地面上,立式相對可以滿足不同身高的群體,特別是兒童,因為立式的小便斗池內外觀大,安裝的高度低,一般市場上立式小便器會比掛式小便器的價格略高。

  釉面工藝及排水孔結構。好的陶瓷是通過良好的材料高溫燒成,在搞汙,抗老化,智潔方面等有很大的優勢,在選擇上要注意陶瓷小便斗沖洗方式通過是採用延時閥沖洗,還是採用小便感應器來沖洗,如果使用小便感應器沖洗,更應該注意排水結構是否設計合理,排水孔是否只設計三四個,小便池寬度及池內深度是否過小,如果寬度及池內深度不夠,將影響整個排水效果,不好的排水系統將會使小便池內的水往外是溢位,不僅影響公共衛生環境,也影響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