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血象高是怎麼回事

  寶貝生病去醫院的時候,醫生一般都會讓抽血檢查血象。其實,血象檢查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檢測專案,又被稱之為“血常規”。當醫生說“血象高”時很多父母會很焦慮,這是攤上大事了嗎?

  什麼是血象?

  讓我們先看看氣象。氣象是指氣溫、溼度、地溫、風向、風速、降水、日照、氣壓等天氣現象。我們每天都會通過氣象臺發出的氣象預報來了解天氣狀況。與之相似,當我們想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態時,醫生通常會建議我們採點血,測定血液中各種血細胞的數量與比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血象。血象檢查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檢測專案,也是住院患者血液必查的專案,所以又被稱之為“血常規”。

  血象是對血細胞的測定

  血細胞是由造血系統產生後存在於血液中的細胞,又稱“血球”,能隨血液的流動遍及全身。血細胞分為三大類,分別承擔著不同的重要功能。1.紅細胞***紅血球*** 是血細胞中數量最龐大的一支隊伍,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具有攜帶氧的能力,因此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為身體的各種組織運送氧。

  2.白細胞***白血球*** 是血液中的精銳兵團,分為5個兵種,按照體積從小到大排列分別是淋巴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白細胞主要的功能是構成體內的防禦系統。白細胞能做出各種變形,具有很活躍的移動能力,可以從血管內遷移到血管外,也能從血管外組織遷移到血管內,哪裡有外敵入侵,它們就衝向哪裡,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併發揮產生抗體的作用。如同不一樣的兵種對付不同的敵人,不同的白細胞也會對抗不同的感染。

  3.作為最重要的兵種之一,中性粒細胞 主要對抗的敵人是細菌與黴菌。在這類感染髮生時,血液中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就會明顯增多。血小板***凝血細胞***,是血液中體積很小形狀不規則的細胞片段,聚集在血管的破損處形成凝塊,在止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特別提示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血細胞有相對穩定的數量與比例,但是不同年齡兒的血象有所不同,尤其是嬰幼兒與成人有很多的不同。由於目前血象檢驗單上的正常參考值都是成人的數值,我們在看嬰幼兒的血象結果時,如果簡單地與之相比,得出的結論很可能是不正確的。

  血象高是怎麼回事?

  當醫生告訴我們寶貝的“血象高”時,指的是白細胞總數增多和/或者中性粒細胞的數量或比例增高。

  血象的正常高限與年齡因素有關,是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正常新生兒出生時白細胞總數為15~20×109/L,生後6~12小時甚至高達21~28×109/L,之後逐漸下降,1週歲時為12×109/L,嬰兒期維持在10×109/L上下,8歲以後接近成人值為4~10×109/L。

  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例的變化也與年齡相關,出生時中性粒細胞佔65%,淋巴細胞佔30%;隨著白細胞總數的下降,中性粒細胞比例下降,淋巴細胞比例上升,生後4~6天時二者比例相等各為50%;1~2歲時中性粒細胞降為35%,淋巴細胞升至60%;之後中性粒細胞比例逐漸上升,淋巴細胞比例隨之下降,至4~6歲時二者比例又相等各為50%;直至8歲左右與成人相似,中性粒細胞佔65%,淋巴細胞佔30%。

  在我們考慮了年齡因素之後,如果寶貝的血象確實高於正常值,往往意味著是細菌性感染所導致的急性或慢性的炎症。急性細菌性感染時白細胞會迅速升高,而且和感染程度呈正比。由於各種組織損傷、外傷、手術後、急性失血、中毒、惡性腫瘤、急性中毒等白細胞也會有明顯升高,這時要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和其他檢查手段進行判斷和分析,才能確定疾病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