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時間最長是什麼

  大家知道什麼懷孕時間最長嗎?懷孕時間最長的動物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懷孕時間最長動物的小知識,歡迎參閱。

  什麼懷孕時間最長:大象

  大象,是目前世界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屬於長鼻目,只有一科兩屬三種,即象科***學名:Elephantidae***,非洲象屬和象屬,非洲象有兩種:普通非洲象***也叫熱帶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象屬只有亞洲象一種***也叫印度象***。廣泛分佈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亞及東南亞以至中國南部邊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象是群居性動物,以家族為單位,由雌象做首領,每天活動的時間,行動路線,覓食地點,棲息場所等均聽雌象指揮。在哺乳動物中,最長壽的動物是大象,據說它能活六十到七十歲。

  基本介紹

  大象或象是目前世界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屬於長鼻目,只有一科兩屬三種,即象科***學名:Elephantidae***,非洲象屬和象屬,非洲象有兩種:普通非洲象***也叫熱帶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象屬只有亞洲象一種***也叫印度象***。廣泛分佈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亞及東南亞以至中國南部邊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大象,英文Elephant,長鼻目,象科。通稱象,是現存世界最大的陸生動物,平均每天能消耗75~150千克植物。儘管有一個巨型的胃和19米長的腸子,但是它的消化能力卻相當差。它們主要外部特徵為柔韌而肌肉發達的長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纏卷的功能,是象自衛和取食的有力工具。亞洲象歷史上曾廣佈於中國長江以南***最遠曾達到河南省***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喜歡群居,現分佈範圍已縮小,主產於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也有小的野生種群。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則廣泛分佈於整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陸,喜歡群居。[1]

  外形特徵

  亞洲象肩一般高約2.3-3.5米,體重4~8噸,非洲象肩高3.2-4.2米,體重5-10噸,非洲森林象平均肩高不超過2.6米,體重3.5-5.5噸。象頭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圓柱以支援巨大身體,膝關節不能自由屈伸,鼻長几乎與體長相等,呈圓筒狀,伸屈自如;象鼻全部是有肌肉組成的,鼻孔開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狀突起,能揀拾物品,象鼻非常靈活自如,可以撿拾重達1噸的物體,也可以撿拾花生那樣小的食物。

  上頜具1對發達門齒,終生生長,非洲象門齒可長達3.3米,亞洲象雌性長牙不外露;上、下頜每側均具 6個頰齒,自前向後依次生長,具高齒冠,結構複雜。每足5趾,但第1.第5趾發育不全。被毛稀疏,體色淺灰褐色。雄象睪丸隱於腹腔內;雌象前腿後有2個乳頭,妊娠期長達 600多天***22個月***,一般單胎。非洲象,體型較大,耳大,鼻末端有2個指狀突起,亞洲象體形較小,體重較輕,耳小,鼻末端有1個指狀突起。

  生活習性

  長鼻目曾有6科,在中 古時期最為繁盛,其中5科由於氣候變化和環境惡化以及人類捕殺已滅絕,現僅餘象科1科2屬3種動物。本目動物特徵一如其名,鼻子長,鼻端生有指狀突,能撿拾細小物品。 象科包括2屬2種動物,即亞洲象和非洲象。象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它的嗅覺和聽覺發達,視覺較差。長鼻起著胳膊和手指的作用,能攝取水與食物送***中。巨大的耳廓不僅幫助諦聽,也有散熱功能。雄性***非洲象雌雄均有***的長獠牙是特化的上頜門齒。亞洲象前肢5指,後肢4趾,非洲象前肢3趾。

  象是群居性動物,以家族為單位,由雌象做首領,每天活動的時間,行動路線,覓食地點,棲息場所等均聽雌象指揮。而成年雄象只承擔保衛家庭安全的責任。有時幾個象群聚集起來,結成有上百隻大象的大群。

  俄羅斯彼爾姆市動物園一頭名為“忠尼”的大象18日迎來了自己40歲的生日 ,從而成為世界上由動物園或馬戲團豢養的最長壽的大象。 在哺乳動物中,最長壽的動物是大象,據說它能活六十到七十歲。當然野生場合和人工飼養是不同的,動物園中飼養的大象平均壽命普遍要比野外有所縮短,在動物園中高發的抑鬱症,結核病,心臟病成為了動物園中大象的幾大殺手。

  生活地帶

  象棲息於多種環境,尤喜叢林、草原和河谷地帶。群居,雄性偶有獨棲。以植物為食,食量極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壽命約80年。在東南亞和南亞的很多國家,亞洲象都被人類馴養並視為家畜,可供騎乘、表演或服勞役。象牙一直被作為名貴的雕刻材料,價格昂貴,使象遭到大肆濫捕,數量急劇下降。

  大象的求愛方式比較複雜,每當繁殖期到來,雌象便開始尋找安靜僻靜之處, 用鼻子挖坑,建築新房,然後擺上禮品。雄象四處漫步,用長鼻子在雌象身上來回撫摸,接著用鼻子互相糾纏,有時把鼻尖塞到對方的嘴裡。

  種群現狀

  長鼻目哺乳綱的1目,通稱象,是世界最大的陸棲動物,主要外部特徵為柔韌而肌肉發達的長鼻,具纏卷的功能,是象自衛和取食的有力工具。本目僅有象科1科共2屬3種,即亞洲象和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亞洲象歷史上曾廣佈於中國長江以南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現分佈範圍已縮小,主要產於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

  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也有小的野生種群。非洲象則廣泛分佈於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陸***北非的亞種於19世紀初期左右全部滅絕***。被毛稀疏,體色淺灰褐色。雄象睪丸隱於腹腔內;雌象前腿後有2個乳頭,妊娠期長達600多天,一般每胎1仔。非洲象長鼻末端有2個指狀突起,亞洲象僅具1個;非洲象耳大,體型較大,亞洲象耳小,身體較小,體重較輕。

  象棲息於多種生境,尤喜叢林、草原和河谷地帶。群居,雄獸偶有獨棲。以植物為食,食量極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壽命約70年。在東南亞國家***特別是泰國和印度***的很多亞洲象已被人類馴養,視為家畜,可供騎乘、馬戲團表演或服勞役。象牙一直被作為名貴的雕刻材料,價格昂貴,故象遭到大肆濫捕,數量急劇下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表示,人類濫獵象牙,將令亞洲大象出現基因突變,喪失長象牙的基因,出現新品種的“無象牙大象”。

  現代象是從始祖象進化而來。據化石發現,始新世的始祖象僅吻部較長,體亦小。由始祖象次第演變成現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