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吃公雞的習俗有哪些
三伏天有吃公雞的習俗,那麼三伏天吃公雞好嗎?三伏天人消耗大,吃伏雞可以補充營養,對體弱的人有補益功效。到底三伏天吃公雞好嗎?小編為您介紹三伏天吃公雞的習俗。
三伏天吃公雞的習俗
三伏天有吃公雞的習俗,因為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初伏吃雞即這個道理。另外,燒雞時加入生薑等,還可起去溼強身的作用。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不同地區吃公雞的吃法。
揚州:蒸小公雞
“入暑三伏,一伏一對童子雞。”入伏以後,揚州民間有一傳統進補方法,就是吃童子雞。童子雞是指還不會打鳴,生長剛成熟但未配育過的小公雞;或飼育期在三個月內體重達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過的小公雞。
童子雞優點是:有雞肉可食卻無雞油之肥,極為鮮嫩清雅;吸收汙染少,頸皮內沒有淋巴結集聚,是健康食品;面板細膩沒有積垢瘡傷,衛生營養。每年7至10月正是童子雞湧市之時,也是人們爭相大啖之日。
童子雞體內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處於生
長髮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即使是年輕人,體質虛弱的也可一試。
揚州最家常的蒸小公雞的方法是,將雞身子用鹽抹一下,靜置10分鐘,雞肚子裡塞上蔥、姜,淋上料酒,放在一隻碗裡,隔水清蒸。差不多要熟之前,把已經凝固的雞血倒在上方,不能隨便亂動,再蒸一會兒,就可以吃了。一隻一斤半左右的草雞要蒸40分鐘左右,同樣大小的三黃雞大約20分鐘就好了。
夏季講究清補,雞是溫中健脾、補氣補血的食材,小公雞清蒸的做法食用人群更加廣泛,但並不是唯一的選擇,像老雞湯、老鴨煲、牛肉、羊肉、黃鱔、甲魚等,也是適合夏季清補的食材。
長沙:老薑炒雞
長沙人好吃,三伏天會做六樣事,排名第一的就是吃叫雞。此外,還有吃薑、晒乾姜、喝路邊荊煮水、喝涼茶和貼三伏貼。為什麼伏天要吃雞呢?
自古以來長沙人就有三伏天興吃路邊荊老薑煨雞的習慣,長沙有“火爐”之稱,三面環山,北面臨水,氣候溼潤,而古人認為公雞有去溼的作用,這便形成了民間頭伏吃雞的習慣,也因此留下“頭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的民諺。特別是頭伏這天,很多市民喜歡用生薑或紅棗燉伏雞、伏狗吃,這其中生薑開胃、健胃,紅棗補脾,對人體健康有益。
在頭伏這天,叫雞是老長沙家裡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最地道的做法是:把切成塊的雞肉和生薑爆炒一番,加一點料酒,再將提前熬好的路邊荊水倒進鍋裡,用大火煮開後改小火慢慢地煨,直至裡面的汁水半乾。當然,起鍋前倒上一點醬油,味道更佳。
叫雞***公雞***屬於溫陽食物,符合中醫“春夏養陽”的治療方法。體質虛寒特別是一到冬天就怕冷的人,適合吃這道菜。如果原本體質陽熱者,最好還是少吃些。
在叫雞中加入路邊荊水,可以使這道菜不那麼油膩,有助於消化吸收。路邊荊能起到清熱解毒、散寒、強勁筋骨、祛風溼的作用,幫助人們增強身體抵抗力。許多老長沙認為,一隻叫雞要配上半斤姜。小編的建議是,生薑要放得適量,否則有可能引發口乾、喉嚨痛和便祕等不適症狀。
舊時長沙起伏天吃老薑炒雞時,很有一番講究:吃時要將門窗關閉,須穿好長袖衣,將鞋襪整齊穿上,並將褲腳用繩子紮緊,不許用風扇、蒲扇之類的東西,然後倒一小杯酒,慢慢食用。吃得大汗淋漓,意在發散體內蘊寒,防止秋髮寒病。
贛南:田七燉公雞
在贛南地區,自古就有三伏天吃公雞進補的習俗,尤其是對處於十三四歲青春發育期的少年,更是有“三伏吃雞公,吃了衝一衝”的說法。有些市民還會在燉公雞時加入田七等藥材,以達到促進孩子長高的功效。
食用公雞進補有些講究,比如體質陰虛者***表現為晚上易口乾、體格消瘦、脾氣急躁等***不宜食用。而田七通經絡、活血,和公雞一起燉湯有助陽、祛陰寒的功效,對發育期的少年長高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不過燉湯時,田七不宜過量,一隻公雞燉湯時應放不超過10克田七。
醫生提醒,患有慢性甲亢、結核病、高血壓、內分泌失調等4類病症的人,吃伏雞一定要慎重,必須根據個人體質而論,儘量少吃或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