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婚嫁習俗

  中國的民族眾多,所以各地的結婚習俗很不同,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結婚之前的工作

  首先是看場或看家,經過多次見面和慎重考慮,男女雙方及家長對這門親事認可,就要通過一定的形式把婚姻關係正式確定下來,這就是許多地方稱為“看場”或“看家”的過程,約定的時間到男方家,主要是看看男方的家庭成員情況,並拜見未來的公婆和親戚

  “看 場”的中午飯通常都會特別豐盛,酒菜過後,女方通常要吃麵條,意思是新人乍到,要用麵條拴住腿腳,別再“溜”了。晚飯要吃水餃,有團圓吉慶之意。飯後女方要回去,男方當備好禮物,贈給女方和陪伴人員一人一個提包。至於裡邊裝的什麼東西,男方則區別對待,各有側重。看家一般挑選在農曆的雙數日子,因為雙數吉利,像初六初八之類的。

  接下來就是訂婚

  煙臺人稱謂通日,也就是訂一下結婚的具體日期。然後就可以商定結婚的一些習俗。有很多朋友好奇現在訂婚的彩禮錢給多少,過去的一般是10001,是取萬里挑一之意,現在的普通標準是38000,或者31780,或者31800,反正是三萬多,取三家一起發之意,包含了1萬1的訂親錢和2萬的買首飾衣服的錢。也有給20008的,最低的線度還是原來的10001。“ 送日子”改口,男方到女方家去“送日子”,就是男方在基本確定結婚日期之後到女方家通知一下,然後雙方商量確定最後日期。送日子這天準新郎準新娘就要開始稱呼對方父母為爸爸媽媽了。準新郎準新娘改口的時間,對方父母就要給紅包,紅包金額不限,基本原則也都是偶數。

  新娘婚禮前的準備

  煙臺有個土規矩,結婚是要穿紅鞋的,年輕人都不喜歡紅鞋,過後也沒法穿,但是老的風俗是注重的。梳子、銅盆***臉盆***、鏡子、還有紅包袱,這些是結婚當天要拿的,還要給新郎買衣服鞋子,給婆婆公公買鞋子。 家裡面有爺爺奶奶的也是需要的。紅盆裡面放上兩個圓鏡子***光面向外放***,兩把桃木梳子,兩塊香皂,兩個香皂盒,一對蓮子***或喜桃***,枕巾一對,用紅繩分別綁兩個棗,花生,桂圓,蓮子,板栗,紅包一個。最後,用紅包袱把紅盆包起來,俗稱“包福”。這個當你進婆家時,有人要從伴娘手裡接過去的,叫“接福”。另外,還要有個紅箱子,裝箱前,新娘家在箱底放些錢,數量不限。公公翻箱子要把錢摸出來,婆家再照數兌上,錢歸小兩口所有。所以一般的孃家都會盡量多的放錢,這就意味著你放進去多少,婆家那邊就得拿出同樣多的錢,呵呵,當然了,這些錢都歸小兩口所有。到了婆家後,公公用包著紅布的擀麵杖在箱子的四周敲敲打打後,再開啟。然後再把準備好的壓箱錢放裡面。紅箱子裡面有壓箱底的紅包、毛巾被,鏡子,蓮子/喜餑餑四個放四角,一對鴛鴦枕頭套,秋衣秋褲,毛衫。板栗,蘋果,桂圓,花生,芋頭,糖,蓮子等。這些都得是一對的,需要用紅繩系起來. 紅椅子一對,寓意是帶著椅子過日子。

  舉辦婚禮前一天的事情

  男方:在婚禮前一天晚上,在鋪好床褥,床單及龍鳳被的婚慶上***縫被時必須找父母健在,兒女雙全的吉祥人***撒上紅棗、紅栗子、花生,新郎找人未成年的小男孩一同睡在床上,謂之壓床,取其百子千孫之意。

  女方:婚禮前一天女方就會比較忙了,像新娘的姨、姑姑、舅舅之類的親戚這一天都會到新娘家去,大家聊聊天之類的,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新娘家自己招待客人***送閨女***,即婚禮當天新娘親朋不參加婚禮的情況。如果是這種情況,新娘家就要在婚禮的前一天設宴款待親朋好友.

  婚禮當天需注意

  結婚當天清晨,要搶在太陽升起來前貼好大紅喜字,須注意的是喜字要從戶外最遠處往家裡貼,這叫“喜從外來喜進門”。喜字、對聯天剛亮的時間就貼,一直貼到天亮,佔一個‘日子越走越亮’的彩頭。

  女方家的喜字是從裡往外貼。還有馬路上的對面的2個喜字,不能正對著。

  新娘、新郎婚禮當天腰間要繫有紅繩或小的鏡子,或者裝在口袋裡。接新娘的彩車在去迎接新娘和接著新娘後回家時是不能走一條路的。俗語叫不能走回頭路。要提前設計好線路,切記。車隊一般為雙數,不穿帶孔的鞋。伴郎給新郎開車門,新郎給新娘開車門。

  宴請賓客,中午開席的時間一定不要錯過。再好的朋友鬧騰,也得給吉時讓路。出門迎新娘前,新郎要吃餃子,所謂“上轎餃子下轎面”一個碗裡盛6個餃子***六六大順***吃的時候要記得剩2個在碗裡, 因餃子形似元寶,剩元寶即意味著剩財。有地方的風俗,新郎要帶一刀肉去新娘家,大概6斤多樣子,接了新娘出門的時候,新娘的母親要把這肉切下一塊,一半留下,一半交給新郎帶走,好象叫“離娘肉”吧!煙臺的姑娘出嫁一般不放鞭.

  開始出發迎新娘的事項

  第一項是伴郎帶領跟攝像師車隊去婚房接新郎。在伴郎到達之前,婚房內外的喜字、對聯之類的就要貼好,伴郎到達之後,新郎、伴郎、迎親人員***迎親人員理論人數為車隊車輛總數減一,即新郎伴郎一輛車,剩餘的人每人一輛車,這叫‘押車’***由新郎父母親朋一起送上車。上車的時間伴郎需要給新郎開關車門。新郎在迎親路上的時候,新娘的母親會請一個比較信任的人給新娘來“開臉”,這也是舊時延續下來的習俗,就是用紅線把臉部和頸部的細小汗毛絞去。開臉的人用嘴叨了紅線的一頭,用兩手拽著線在新娘臉上比劃一番,再拿兩個剝過皮兒的煮雞蛋在新娘臉上輕輕滾過,大約是喻臉象蛋清一樣嫩滑吧,還要念幾句吉祥的話,過程很短。

  第二項車隊到達新娘家,伴郎下車為新郎開車門,並將準 備的喜糖分給圍觀的人。新郎到達新娘家,大門緊閉,新郎無法順利入內。女方伴娘和性格開朗的家人們守護在門邊,隔著大門戲逗著“得大門而不入”著急萬分的新郎。新郎在門外敲門,叫道“爸、媽,我是××,請開門!”而門的那邊則會故意問:“你來幹什麼?”門外則得認真答道:“我來娶××。”門內又會問:“她是你的什麼人?”“她是我媳婦。”門內又問:“你愛她嗎?”答:“愛。”又問,“愛到什麼程度?”新郎答:“一時不見想得慌,吃飯不香,睡覺不甜!”…………一直逗到門內的人覺得新郎的回答令人滿意,才會把門開啟。當然了這個還需要開門紅包錢,新郎得從門縫裡開始塞紅包,塞一個叫一聲開門,如此三番五次,紅包散了無數,終於有好心人將門開啟,討錢的人一鬨而散。

  友情提示:

  紅包的內容可以少,但紅包一定要備足,不然容易鬧出來很尷尬的事情。另外,新娘的主伴娘,一定要給個大紅包,其他的人要分清,五塊,十塊的就可以。

  下一個過程,大抵就是要找新娘子的鞋子了,呵呵,因為被藏起來了。你可以東翻四翻,使勁找,找到了,親自為新娘穿上,新娘才會起身跟你走。女方家早晨要準備一桌豐盛的菜請新郎吃的。最主要的是要包水餃。“上轎的箍紮下轎的面”就是如此。“箍扎”就是水餃。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就是閨女出嫁當日上花轎前早餐要吃水餃,下花轎拜堂後吃的“食盒格”裡的麵條。它的寓意是新娘嘴裡含著“金豆子”,說話掉出“金豆子”不吉利,吃水餃就是把嘴“箍”住,餃子的形狀酷似元寶,吃餃子也是把金銀財寶箍在嘴裡。新娘下炕的時候手執一枚小鏡子,鏡面衝著自己,走到半路要把鏡面轉過來衝著外面,據說是衝邪的懷裡還要抱著兩顆蔥,據說蔥是新郎家送來的,新娘拿到婆家婆婆要把蔥種上,預示著兩個聰明的人會開花結果。新郎需要抱著新娘出家門,按照風俗,在送到新郎家炕頭之前新娘的腳是不能落地的。

  第三項拜別:新娘應叩別父母道別,新郎新娘鞠躬行禮。

  第四項新郎新娘上車***上車前又是大鬧一番***。新娘新郎上車的時間會門簾,椅子,被子,花生蓮子棗子芋頭蘋果之類的吉利東西,當然還有銅盆餑餑***很大很漂亮的餑餑,下面還有蓮花樣的底座,餑餑上會有龍鳳呈祥,鴛鴦,牡丹之類的***

  第五項進家門,婚車到男方家後,先由男方的長輩把椅子請回家,然後由一個女長輩接過女方帶過的聚寶盆。女方到男方家前要先在門口叫門,聲越大越好。進門後改口叫爸媽,收改口錢。親人進家,大客手裡拿著新娘嫁妝箱子的鑰匙,按習俗公公要翻箱子,看過新娘父母給的壓箱錢後,再加放一份數額略高的壓箱錢。伴娘要為新娘提一紅包袝,內包臉盆、香皂***胰子***、鏡子、蔥和桃枝,寓意為“好日子過得亮亮心明如鏡,耳聰目明,驅邪避凶”。進門後,新朗新娘要吃“子孫餑餑”***用紅絲線纏好的兩個蓮子***以求多子多孫公公,拿餑餑的人會說“大口咬餑餑,兒女一託羅’ ***一託羅是方言就是很多的意思***。然後是新郎爸爸給兒子跟媳婦的臥室掛門簾,掛門簾的時間要說***一釘金,二釘銀,三釘聚寶盆***。然後是新人坐床上,吃大面***就是很寬很長的雞蛋麵,一人咬一頭***喝交杯酒隨後,新娘要“坐喜床”把6塊磚用大紅紙包好,擺成三個臺階放在新人床前,讓新娘踩著上床,名為“踩金磚坐喜床”,新娘在喜床上要面向東南***喜神東南、財神東南***而坐,以迎財接福。

  第六項去酒店,新人下車前燃放鞭炮,舉行婚禮儀式,開始宴席,宴席期間新人敬酒。酒席上通常有三大件即海蔘鮑魚對蝦***膠東半島的習俗***,總的菜品數量在一般為18,但是也有很多28、36的不等。另外菜品中會有兩條魚,一般是一條淡水魚一條海魚,當所有菜品已經有一半上桌了,會有一條淡水魚出現,告訴客人菜已經上了一半了,然後最後一道菜就是海魚,然後上主食-麵條。菜品種一般還會出現雞,豬蹄,全家福等。

  婚宴排桌原則:***沒有帶“4”的桌和“13桌”***

  第一席:孃家兩位大客+公公家親戚***與父母同輩親屬***

  第二席:新娘+主陪,負陪是姑姑或嬸子+2位伴娘分別在新娘的兩邊+介紹人+公公家女親屬

  第三席:公公家的高客

  第五席:孃家最高客

  第六席公公家;第七桌孃家以此類推叉開排桌具體的安排還需要跟長輩們多溝通。

  注 意:

  不能有錯別字!不能漏桌!不能寫稱呼,直接寫姓名!在婚宴中,1號桌為全為男賓的“龍桌”,2號桌為全為女賓的“鳳桌。龍桌的大客、二客一般都是孃家 送親的舅舅、叔叔或者哥哥弟弟這樣的人物,但是這兩個人必須輩分相當,不能舅舅和哥哥這樣不是一個輩分的人當客,龍桌的主副陪則是新郎的長輩,以示男方對娶親的重視。相應地,“鳳桌”上的主副陪是新娘的女性長輩,新娘作為大客,婚姻介紹人、伴娘都要安排在重要位置上。 新郎還有他的父母一般可以不安排坐席,讓他們能夠好好照顧到來的客人。排桌的時候一般親戚、朋友、單位同事、同學、戰友們儘量分別排在一起,便於他們互相交流。主副陪一般選擇新人家裡的親戚或是關係比較好的同事和朋友。客人的排序,親戚按輩分來,朋友按歲數來,同事則按照職務來排序.

  這些基本上都涵蓋了煙臺最傳統風格的婚嫁習俗,隨著時間的流逝,可能有一些在很多地方都有被 簡化,小編還是希望這些傳統能一直被人們延續下去,這些特色會一直歷久彌新的持續著。同時這些習俗也為新人的婚禮帶來了不一樣的甜蜜和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