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參考論文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根本還在於農村的發展問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還在於農村經濟和農村社會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談談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輸出,農村的留守兒童日益增多。留守兒童在各方面問題越來越多,表現日益凸顯,家庭教育缺失嚴重,教育狀況讓人擔憂。主要表現在學業、品德、人格、心理等多方面。

  關鍵詞:教育;特殊群體;問題;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2-0162-01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老家,他們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家庭教育嚴重缺失,教育狀況令人擔憂。

  據瞭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大致存在著三種結構型別:一是單親教育,這種情況只是少數;二是隔代教育;三是寄養教育型。後兩種型別在農村留守兒童中間普遍存在。留守兒童所受的家庭教育都是粗放的、殘缺不全的。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父母在外打工,缺少親情關懷

  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許多煩惱和問題都沒有傾訴的渠道和正確的引導。使他們在生理上與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少了與父母交流的機會,影響他們心理上的健康成長。很多家長忙於工作,很少回家,打電話也是囑咐學習、強調安全,其實孩子更渴望與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覺得電話遠遠不能滿足自己和父母的溝通。當父母回來探望時,孩子變得聽話、活潑、興奮,當要離別時,他們難過或大哭,不願分開,孩子面臨著劇烈的情感衝突,難過的情緒有時要持續好幾天。

  二、監管不到位,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兒童的祖父母,不是年老體弱,就是文化水平偏低,甚至是文盲半文盲,根本無法負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責任。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與教育方法也有侷限性,與孩子存在較大的代溝,很難溝通和交流。他們對孩子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飽穿暖的生活關懷上,缺少心理、學習、品德等方面深層次的關心與教育。親戚照管也通常只能解決他們的起居和溫飽問題,有時礙於情面,並不能嚴格管教,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作為孩子,在情感上總有寄人籬下的壓抑感。單親家庭負擔較重,對孩子的教育往往顧此失彼,很難再有時間和精力顧及孩子的教育和培養。

  種種原因導致留守兒童不僅是學習上的“後進生”,同時也是心理、行為上的“問題生”。主要表現為學習興趣不高,不做家庭作業;不能自覺遵守紀律,遲到、早退、缺課現象時有發生。再加上,這些孩子沒有父母的約束,學習無人過問,漸漸厭學,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另外,由於親情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性格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他們大都孤僻、內向、脆弱、自卑、不合群。

  留守兒童和其他孩子一樣,同在一個藍天下,享受國家的教育和關懷,但家庭教育更顯重要。那麼,用什麼方法來應對留守兒童的種種問題呢!

  首先,在學校要建立有利於留守兒童成長的環境。近年來,農村鄉鎮小學也逐漸重視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並擴大宣傳“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每所小學都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這裡,圖書、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可以在課餘時間或雙休日的時候在這裡讀書看報、做遊戲。學校還派教師專門負責,和孩子們交流談心,瞭解他們的生活起居、物質需要、進行感情疏導,辦好有利於留守兒童教育的心理課堂,關懷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讓留守兒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其次,架設“心橋”,加強親子間的溝通和交流。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也無法取代父母之愛。我們的家長恰恰忽視了這一點。他們往往只滿足孩子們的物質需求,卻長年沒給孩子一個電話、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飢餓。作為學校和老師,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多多關注,當孩子情緒低落、犯錯、或者取得點滴進步時,牽線搭橋,動員家長多打電話或寫信,關注孩子的情感問題,多與孩子交流溝通,併為親子溝通提供條件。

  再次,舉辦家長學校,提高監護人的家庭教育素質。祖父母往往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主力軍,可他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卻難以適應對現代孩子的教育。為了提高他們的素質,學校專門舉辦“家長學校”,對他們進行培訓。主要針對老人陳舊的家教觀念,重養輕教、嬌慣溺愛的現象。通過培訓,引導老人們逐步接受新的觀念和方法,能夠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好的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與教育,從而更好地履行監護人的責任。同時,也對其他監管人進行培訓,懂得家庭教育知識,克服臨時觀點,切實地負起臨時監管人的責任。

  留守兒童是一個長期的社會問題,只要學校和家庭攜起手來,共同盡責,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他們的明天就會更美好、生活就會更燦爛。

  篇二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

  【摘要】目前,留守兒童已成為我國農村的普遍現象。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給孩子身心發展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則需要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網路體系。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對策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型別及家庭教育現狀

  1.隔代監護

  隔代監護即由祖輩撫養的監護方式。隔代監護,外出的父母比較放心,但這種監護方式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卻有著難以克服的問題:一是由於天然的血緣、親緣關係,監護者多采用溺愛的管教方式,較多地給予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和過多的寬容放任,而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二是祖孫輩年齡差距大,觀念不一樣,對待許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異,“代溝”明顯,難以相互溝通。

  2.上代監護

  上代監護即把孩子託給親朋好友、叔嬸姑舅。上代監護由於監護物件並非親生,監護人在教養過程中難免有所顧慮,不敢嚴格管教。這樣,上代監護也大多屬於物質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養成兒童任性的心理行為。而對於較為敏感的兒童來說,又容易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從而形成怕事、孤僻、內向的性格。上代監護還容易出現轉託情況,即小孩被父母託付給親戚後,沒多久因親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轉託給另一個親戚,幾經託付的小孩幾乎無所適從。

  3.自我監護

  由於沒有上面兩種條件,既沒有隔代教養,又沒有親戚朋友寄託,獨自把孩子留在家中。大多數情況是幾個孩子在家,哥哥姐姐照看弟弟妹妹。無人監護的留守兒童成了一群“有家的孤兒”。部分留守兒童由於長期無人管教,飲食無依,親情空缺,心理極不健康,無人監護的留守兒童日益成為問題兒童。這樣的家庭教育狀況非常令人擔憂。

  4.單親監護

  這種監護方式使得監護人的壓力很大,家庭成員的外出增加了他們的勞動負擔,他們要承受照顧家人和從事更多農業生產的雙重負荷,根本無暇顧及對孩子的教育。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的影響

  親情缺失、家庭教育出現的真空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目前,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呈繼續增長趨勢。由於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著嚴重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活和安全問題

  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有的孩子花錢無節制,有的孩子營養不良,有的孩子身體健康指數低,經常生病,有時甚至面臨生命的威脅。由於留守兒童得不到雙親的精心呵護,極易引起安全隱患。

  2.道德問題

  留守兒童處於心理成長的關鍵期。由於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管教,家庭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留守兒童經常出現道德行為偏差。

  3.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處在未成年期,是人格形成的最佳期。由於父母外出務工,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父母的親情關愛,和父母很難達到情感心理的溝通,難以找到情感傾訴物件。而且監護人很少與他們談心交流,也只能給予物質上和生活上的滿足,而他們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極易形成人格障礙、心理疾病。

  4.教育問題

  不言而喻,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就要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由於孩子常常思念父母,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後,沒有父母的管教,自控力差,難以完成課外作業,更談不上主動預習或複習功課,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厭學情緒增加,最終導致逃學甚至輟學。

  三、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基本對策

  1.家長:努力承擔起教子之責

  作為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他們大多數文化程度不高,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當好“後勤部長”就可以了,至於孩子學習成績、思想品德的好壞,由教師們去管教。家長應該改變這種不正確的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的正確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既要考慮家庭的收入,又要考慮到子女的教育問題。如果夫妻雙方都外出打工,首要問題就是選定好監護人。監護人最好是有文化、有責任感、能監督和指導自己孩子的親朋好友,既不能嬌慣孩子,也不要讓子女幹過多的家務、農活,保證子女充足的學習時間。如是祖輩監護,一定要囑咐其對孫輩要嚴格管理,加強生活和學業的監督。務工期間,首先要加強與“監護人”的聯絡,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品行及身體健康狀況,並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

  其次,應採取多種方式,注意與孩子的交流溝通,溝通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保證動態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況以及孩子的心理變化;溝通內容力求全面、細緻,溝通中父母要明示自己對孩子的愛與厚望,通過溝通以瞭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變化;溝通方式可以多樣化,除電話外,可採用書信等進行交流。

  再次,還應和孩子的班主任、任課教師及時聯絡,以瞭解孩子的學習、心理髮展等各個方面,讓孩子時時刻刻感受到家庭的關愛。

  2.學校:加強管理,傾注關愛

  學校應把“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專項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級應建立起“留守兒童”個人檔案,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建立專門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兒童”的校內外管理列入學校管理的目標,有專門的管理計劃方案。如讓親子間保持電話聯絡,班主任根據孩子的校內外表現,儘可能地讓孩子與父母取得聯絡,每月定期通電話,讓家長對孩子進行“電話教育”,以便更好地進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對於一些留守學生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在校內外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要及時處理,耐心地進行說服和教育;定期家訪,定期舉行監護人座談會,交流管教“留守兒童”的經驗教訓,相互溝通,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另外,學校和教師應給“留守兒童”以更多的關愛、鼓勵和幫助。愛是教育的基石,對於長期生活在“孤獨城堡”中,處於父母“關愛缺失”的“留守兒童”,愛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應把愛放在中心位置。教師應多關心、愛護、照顧、理解“留守兒童”,做他們的朋友。在安全上,要時刻提醒;在生活上,儘可能提供幫助;在心理上,要細心觀察,多方溝通;在學習上,要多予指導;在交往上,鼓勵他們融入大班級集體中,減少其心靈的孤獨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潑開朗的學習和生活心態。

  3.地方政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首先,建立並完善農村教育和監護體系,使之成為農村教育保障機制。成立關心“留守兒童”教育指導機構,建立農村社群教育和監護體系。可由鄉政府牽頭,學校組織、村民委員會、派出所及熱心的退休教師等參與,建立對“留守兒童”家庭定期訪問制度、與在外務工父母聯絡制度,瞭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狀況,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對“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承擔起更多的教育、關愛和保護責任。

  其次,加強宣傳貫徹《義務教育法》的力度。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既是一項權利,也是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各級政府尤其是鄉鎮應該嚴格依法辦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託的子女監護人從守法的高度,正確處理外出務工緻富與教育子女的關係,把“留守兒童”的輟學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子女上學確有困難的,地方政府也可通過適當補貼及其它措施,讓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再次,地方政府部門要努力整治好學校周邊環境,加強監管直至取消學校周圍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網咖、遊戲廳、錄影廳等,加大危害學生安全和學校工作秩序的打擊力度。針對“留守兒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擊傷害的情況,應採取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給兒童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課題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研報告[J].教育研究

  [2]葉峰,周誼.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狀與對策

  [3]曹鳳媛.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和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J].創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