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喝酒的散文

  中國人喜歡喝茶,但也十分喜歡喝酒。 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歡!

  篇1:老爸愛喝酒

  老爸愛喝酒,動不動、時不時就抿一口兒。

  老爸從22歲參加工作後開始飲酒,酒就像一個穿著波西尼亞長裙的女子一樣地風情萬種,直到現在,他還幾乎天天在酒缸邊、酒瓶旁轉悠,時不時地來一口兒,雖然他已經快79歲了。

  年輕的老爸平時喝朋友酒居多,朋友們在一起喝酒那是喝心情,不講究風度,一碟花生米,一盆涼拌粉條,或者是幾個鹹雞蛋或鹹鴨蛋,就能把人喝得語調高亢、情緒失常,把人的心情喝得痛快酣暢、高傲輕狂。一個不大不小的家屬院裡的老老少少都笑眯眯地望著他們,欣賞他們醉後的張牙舞爪、胡言亂語、超越尋常......花兒在笑聲中陡然綻放;鳥兒在驚嚇裡移居他方。爸爸和他的酒友們無所顧忌地宣洩了他們年輕的放蕩不羈、囉嗦了他們的兒女情長,甚至於沉醉於相互揭短的怪樣,最好笑的是一位楊叔叔,居然站到了凳子上,把自己的褲邊捲起來,讓大家欣賞他的傑作——一截用訂書機訂好的簡單的褲邊……突然有一個晚上,他們把酒場挪到了花前月下的沙灘上,好像滿世界都是屬於他們的,喝多了、高興了,他們就比賽起了摔跤,沙土飛揚,木槿花驚慌,消夏的人們把他們圍在了中央,大聲地助興他們的放縱荒唐。媽媽不高興地說:"瘋子,群魔亂舞。"而我卻在一旁手舞足蹈地地拍手。老爸喝醉後老愛扯扯我的小細辮,擰擰我的小臉蛋,洋洋得意地宣佈:"瞧,我的大千金多可愛。"我則揪住他的大鼻子說:"爸爸壞。"

  後來老爸當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兒,多喝的是應酬酒。老爸儒雅寬容,喝酒很有風度,但有時候也心情煩憂。仕途的多變敏感了他的神經,幾多感慨幾多悟。他酒後愛說:"人生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我卻經常疑惑地說:老家的河水為什麼向西流?難道不是春水就不能向東流嗎?老爸哈哈大笑,說我像喝醉了說酒話,但挺有思想的。

  春夏秋冬,花開花落,媽媽和我總要等老爸的晚歸,只要一聽到門鎖響動,我就像小鳥兒一樣飛到門口,看到老爸紅紅的臉、蹣跚的步、亂言的口,心裡幾多憐惜幾多怒。我曾一本正經地對爸爸說:"你再回來晚我就把你關在門外頭。"老爸總是搖搖頭,眯著小眼睛說:"你不會的,我懂。你真要把我關在門外頭,我就把你送到老妖婆的獅子溝,讓你天天吃黑饃,冬天凍掉腳趾頭。嘿嘿……"我樂呵呵地笑,我也懂,老爸沒喝醉,他還知道我是他的大丫頭。

  在我上大學第一年的時候,老爸曾用毛筆給我寫過一封簡訊,媽媽說老爸寫信的時候酒意正濃。寥寥幾句:"愛女靜靜,見字如見吾,你冷不冷?後日託人給你送棉褲,望用心見收。"當時我很感動,心裡暖融融。

  20世紀末,老爸退休,閒暇之時,老爸養花兒、練字、喝酒。他閒適溫情,把酒喝的爐火純青,喝出了心情,又喝出了風度。他既喝中國酒,也喝外國酒;既喝本地酒,也喝外地酒;既喝辣酒,也喝葡萄酒、黃酒、啤酒。一天二、三兩,動作優雅從容。因為他知道:酒中有兒女對他的尊敬,有兒女對他的謝酬,有兒女對他的愛護,有兒女對他的深情,更有兒女對他的祝福。他在酒中品溫厚人生。

  老爸一生鍾愛喝酒,很有理由。老爸曾理直氣壯地說"男人不喝酒,白在世上走。"

  那年我過40歲生日,老爸慫恿我喝酒,他的理由是:"女人一生不喝酒,白在世上走。" 我反駁說:"借酒消愁愁更愁,病酒心情,會喚愁無數。" 老爸說:"釋放性情,解讀人生,一生一世總關情。"於是我就和哥哥喝起了酒,或許有老爸的酒基因的存在,我居然喝了二兩酒還談笑風生。不過我也出過醜,夜燈通明,冬雪無聲,我在大街上醉眼朦朧,回味同學聚會的興奮和激動,體味空曠悠遠的心情,理解了男人醉後在外飄悠的自由,就在這種自我陶醉、自我酒悟中我跑錯了街道,上錯了樓,驚擾了他人,成為了話柄。羞澀中我把我的醜行告訴了父親,誰知他哈哈大笑,興奮地說:"來,陪爸爸再喝一盅。"當時我愕然,繼而感動。父親理解我就像我理解父親和他的喝酒。

  媽媽說:"你爸爸就是一個酒瘋子,哪有親爸爸讓自己的女兒學喝酒的,哪有親爸爸勸酒把自己的女兒喝醉的?"爸爸笑嘻嘻地說:”箇中滋味,你的不懂,有朝一日她會懂的。“是的,現在我已經知道爸爸的良苦用心:因為懂得,所以勸酒。 我的成長離不開老爸濃烈的酒一樣的愛護,每回憶起這些,我就風情萬種地給自己炒兩個個菜,倒一杯酒,慢慢的品味,慢慢的享受。

  有人說:歲月如酒。

  有人說:男人如酒。

  有人說:好女人如酒。

  我說:親情如酒。

  祝老爸酒情永駐,健康長壽!

  祝天下的父親們都健康長壽!

  篇2:愛喝酒的女人

  人家都說,喝酒的女人背後總有一段故事。似在那酒精迷醉的背後,有著旁人無法理解的淡淡哀愁。在霓虹燈下,吧檯的四周瀰漫的二氧化碳中,與一知己輕抿品酒時的女人,她們心中有很多不願意訴說的故事。當那芬芳的味道點綴於舌尖時,迷上酒精的女人總會發現遊離在都市紛爭中那宣洩壓力的片刻。

  不愛喝酒的人總覺得那味道是苦澀的,懂得欣賞的人總會覺得那味道是醉人的。在偶爾願意鬆懈的瞬間,跟著酒吧的節奏搖晃著腦袋,酒不醉人人自醉,愛上的不止是酒,更是有些微醉時的茫然。舉杯之間,多少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酒精滴淌於心裡,那割捨不下的又是多少情愁。晃然品酒的時光,曾經腳步印下多少風霜,催然淚下寫出多少感人肺腑的文章。

  每當拾起往日的記憶,總會想起在無數夜裡,人已經憔悴,卻依舊無法入睡。陪伴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那不懂得說話的酒。已經習慣依賴那淡淡的酒味,它不會嘲笑你的過錯,它不會看不起你背後流淚,它不會棄你於不顧。只要你懂得欣賞它,它就會象最忠誠的朋友,陪著你度過歡樂的時光,陪你走過難過的日子。

  其實,愛喝酒的女人,並不是壞女人。她們往往善於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白天在職場中搏殺,夜間時卸下那副偽裝,不求誰去理解,只為自己能釋放壓力換得一個發洩的空間。她們不願意讓任何人知道,自己有顆破碎過的心。不管如今還是曾經,只有陪伴多年的酒精才知道,那笑臉的背後傷口總會隱隱作痛,悄悄的在心中滴血,流著淚。

  篇3:喝酒

  中國人喜歡喝茶,但也十分喜歡喝酒。

  朋友小聚,端上一兩盤冷盤,就著冷盤喝著小酒,一聊就是兩三個小時;偶逢親戚家中辦喜事,歡天喜地跑去赴宴,不全是衝著有些好菜,更是為了喝酒。文人雅士喝酒是為發洩心中的鬱結;鄉下人喝酒,原因卻是多種多樣。中國人的飯桌總是少不了一瓶酒。尤其是宴席,“無酒不成席”。

  酒,實乃精神麻醉之第一良藥。君不見,酒中狂徒隱真言。有的人迫於生活壞境的壓力,或為擺脫眼前的困窘,用酒來麻醉自己。酒的麻醉在於暫時的解脫,酒醒來之後依然還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故對身體的損害自然比不上砍頭顱、斷手臂。阮籍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酒也不全是麻醉的作用,它還能對人產生刺激作用。有詩云“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席上酒家眠。君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因喝一斗酒就能作一百篇詩,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足見酒的刺激作用。但也有人會說:“我喝了那麼多酒,怎麼沒寫出詩”,我想那是因為他還缺了一點別的東西——李白的才氣。有很多人一旦喝多了酒,會滔滔不絕的講著自己平時不敢講的話,甚至出現酒後失言。

  喝酒應該適度,更需淺酌。喝酒喝的酩酊大醉,實在不是一件好事,姑且不說醉酒後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對自己的身體也是一種極大的損傷。一個人會喝醉酒,大抵兩種原因,一是他本身就好酒,二是酒量不行,被人硬勸,招架不住。對於前者我不好說什麼,但對於後者我卻要打抱不平。我生平最煩勸酒,酒並不是美味佳餚,喝過的人大抵第一次都是擠眉弄眼,面露苦色。強行勸酒不是讓人受罪嗎?這豈是中國人的待客之道?

  喝酒還有一定的規矩。中國發展了幾千年的酒文化,在酒桌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敬酒有順序,碰杯有規矩,諸如此類的實在不好一一敘說。但中國人自古有官本位的思想,因此酒桌上有一人高就,其他人都得一一給他敬酒,年長的次之。可惜我這人天生就傲慢慣了,不好給別人敬酒。酒桌上的強顏歡笑大抵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了。我更喜歡順其自然,無拘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