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手指教學反思
《手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六年級語文老師完成這項教學目標了嗎?來進行教學反思一下吧。小編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手指》教學反思1
教學中,我覺得文中所寫五根手指的特點,五根手指的長處與短處,學生容易把握;作者表達感悟的方法是在文末直接表達,以直接表白的形式,道出給人的啟示:“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我丟擲如下問題:
你願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麼?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食指,因為食指“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就象豐子愷的生活遭遇……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大拇指,因為大拇指“身體矮胖、最肯吃苦,討好生活的事情輪不上他”,豐子愷是一個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永不變志的人;豐子愷做任何事也一絲不苟……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無名指和小指,因為無名指和小指“體態可愛,但能力薄弱”,就像《護生畫集》中的小動物,需要疼愛;豐子愷的畫中,不僅對人,就連對小貓小鳥,柳枝梅花都充滿了溫柔;豐子愷非常疼愛他的孩子,是他作畫的最初的動機;豐子愷有一副菩薩心腸,同情窮苦人民……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無名指和小指,因為無名指和小指在絲竹管絃、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伴隨豐子愷一生的三樣東西中就有音樂……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中指,中指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豐子愷一生都是個文質彬彬的君子……
學生中有的願意做中指,有的願意做大拇指,有的願意做無名指和小指,這是因為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潤。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手指》教學反思2
《手指》,這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啟示,瞭解作者採用的表達方法。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課後請學生談談體會。讓他們感受到,只看到自己優點是不行的。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手指》教學反思3
《手指》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的教學是以“把握閱讀材料為大意”為主要的閱讀目的。略讀教學不是學習的略讀教學,還要學習應用包括細讀在內的多種閱讀方法。
《手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這篇課文的寫作很有特色,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但是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告訴我們的道理也不太難理解,因此我覺得教學這篇課文的難點是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手指的特點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通過讀拼音,聯絡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並歸納總結出五根手指的特點,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
在學生自學結束後,全班交流。此時,我重點引導孩子們分析了寫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學生歸納出大拇指特點的基礎上,我讓他們細讀了這個自然段。抓住句子“身體愛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去體會作者的風趣幽默,把大拇指當成人來形容,不但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具體,而且使文章顯得活潑。學習“例如拉胡琴,總是其他四指按弦……卻輪不上他。”這個句子,學生知道了這是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來說明大拇指的用處,而且這裡還用了排比的修辭的手法,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寫的淋漓盡致。總之,我覺得雖然是略讀課文,我們教師也應該抓住有效的訓練點,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