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最應該預防什麼病

  大暑是夏季當中最熱的時候,這時大家要做好身體的保健,這樣可以減少疾病,那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歡迎大家閱讀。

  大暑最應該預防四類病:

  1、適度嘆空調莫忘通風

  天熱了躲進空調房,無疑是城市人最便捷的避暑方式。但如果吹空調過久,或者溫度開得過低,就會出現鼻塞、頭昏、打噴嚏、耳鳴、乏力、記憶力減退等症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空調病”。記者在多家醫院看到,雖然因有感冒症狀來求醫的人並沒有冷天多,但感冒患者多因過度吹空調引發。

  一些商場、辦公室、會議室等,空天溫度也開得很低,身處其中者不得不套上長衣服。有些南方人晚上喜歡開大空調,再蓋著被子睡覺。這些做法對身體都不利。外部冷導致血管收縮,身體內部的熱量散發不出來,容易誘發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等疾病。

  空調最合適的溫度是26℃-28℃,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並且早晚天氣涼爽的時候要注意開窗通風,總是密閉的環境細菌滋生,容易誘發空調病。

  2、高溫環境謹防中暑

  過去因為工作的原因,夏天最容易出現就是中暑,隨著社會對勞動者工作環境的改善,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少了。現在很多醫院來看中暑的越來越少了。

  不過,專家提醒市民,儘管中暑的患者少了,但高溫天氣中中暑仍是首要防範的疾病,不得不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要注意勞逸結合,工作時間不要太長,儘量在工作後到陰涼處休息。太陽大的環境要做好防護措施,比如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

  多喝水,多吃水果,補充流汗造成的身體水分流失。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建議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3、出汗多易患溼疹皮炎

  夏天很容易出汗,身體表面長期有汗就會容易患上溼疹皮炎了,夏天比冬天面板病的發病率明顯高出一倍多。

  夏季最常見的面板病有兩類:一是與太陽暴晒有關的,如患上日光性皮炎,或者原有慢性光敏性皮炎的,經暴晒會復發。二是與炎熱出汗有關的,如溼疹、皮炎;三是與衣服不透氣有關,如花斑蘚、痱子、毛囊炎、股癬等。

  建議市民,出門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子、塗防晒霜等;出了汗要及時擦除;貼身的衣服首選棉料,容易吸附汗液;勤洗澡,一天至少一次。

  4、喜食冷飲腸胃受不了

  最近氣溫較高,胃腸道疾病比平時增加了30%。隨著三伏天到來,市民做好腸道疾病預防措施非常必要。

  夏天腸道疾病很容易發生,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氣溫高細菌滋生快,食品保管不慎容易變質,一旦誤食就可能壞肚子。二是天熱的時候人們大多喜歡冷飲,冷飲喝下去神清氣爽,但對脾胃的傷害也很明顯。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天出汗多,人體的陽氣外洩,最需要補陽氣,這正是“冬吃蘿蔔夏吃薑”的道理。喝冷飲造成脾胃之陽虛弱,最好少用。居家可以嘗試用竹蔗、茅根、雪梨、紫蘇葉等做湯,有養陽去熱、生津潤燥、醒脾散寒等功效。

  尤其一些特殊人群,比如痛經、月經失調的女性,最好遠離冷飲,沖涼、冷水衝腳等不良習慣也要改掉,微熱的水最合適。

  大暑防病養生4要點:

  1、防受涼:

  在酷暑難當的夏天,人體毛孔開放,汗出不斷,陽氣大洩,衛外不固,風寒之邪極易乘虛而入。因此,伏天既要防“陽暑”,也要防“陰暑”。古人講,“夏不欲窮涼”,過度貪涼可致“熱傷風”,而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受寒後常使病情加重。伏天不可貪涼飲冷和貪涼露宿以及過吹穿堂風。

  淋雨後要及時更衣,注意保暖。電風扇不可開得過大、過猛或對人直吹,冷氣調溫不可過低,室內外溫差不可過大,老年人不宜長時間生活在冷氣環境中。夜晚睡眠時,應關上電風扇和冷氣機,並蓋好腹部。

  2、防傷溼:

  三伏正值古稱長夏季節,此時降雨不斷,水分上騰,潮溼充斥,空氣溼度之大乃全年之最。溼易傷脾,且易與暑熱相兼為患。溼熱交蒸,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胸中煩悶不適、四肢無力、食慾不振;溼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

  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溼之品,並注意飲食衛生,嚴防“病從口入”。

  3、防“火”:

  三伏天,外溼入內,使水溼困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而暑溼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祛暑化溼健脾的食物為宜,如冬瓜、黃瓜、綠豆、赤小豆、薏米等。三伏天飲食上還應注意多吃祛火的食物,如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

  不少人夏天休息不好,睡眠質量不高。這往往是因為三伏天容易讓人火氣上升,表現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在情志方面,喜為心之志,在不過度的情況下,“喜”能夠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所以夏季養生重點突出“心靜”,正所謂“心靜自然涼”。

  4、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陽氣鼎盛之際,一些體溫調節功能較差的人,在高溫環境中很容易中暑。因此,須注意不要在太陽下暴晒,烈日當頂時不宜出門,勿做劇烈的運動,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應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可選擇淡鹽水、綠茶、綠豆湯及其他清涼飲料。

  若出現頭暈、心悸、噁心、嘔吐等中暑先兆,應速至陰涼處,解開衣服,冷敷頭部,飲用清涼飲料,並服用人丹或十滴水。遇有體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應立即送醫院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