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草書書法字帖

  于右任,祖籍涇陽,是我國近代、現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他的書法更是天下一絕,尤善草書。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于右任書法簡介

  姓名:

  于右任

  個人簡介:

  于右任,祖籍涇陽,是我國近代、現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階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書法家,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中國近現代著名高校的創辦人。1964年因為政治原因而長期鬱悶成疾,病逝於臺北。于右任墓位於臺北市陽明山上,玉山主峰有其雕塑。

  藝術經歷:

  于右任,原名伯循,從以字行,號騷心,又號髯翁,晚年太平老人,1878年生於陝西省三原縣。他早年追隨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投身於推翻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辛亥革命。

  于右任的書法,便是在北魏楷書中融入了行書和隸書的筆意,可謂融碑帖於一爐,形成他獨特的書作。

  于右任早年書從趙孟頫入,後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礎上將篆、隸、草法入行楷,獨闢蹊徑,中年變法,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自成一家。自鴉片戰爭以來,清廷腐敗,國力漸衰,中華民族受到列強侵略。他所以喜歡魏碑,是因為魏碑有“尚武”精神,有粗獷豪放之氣。他懷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意識,以圖喚起中華民族的覺醒。這從他寫的一首詩中可以得到反映。“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溼枕。”否則,如果只是臨習書法,是無須“夜夜淚溼枕”的。他曾說過,“有志者應以造福人類為己任,詩文書法,皆餘事耳。然餘事亦須卓然自立。學古人而不為古人所限。”他正是這樣,博擷約取,以個人審美原則取捨,形成了自己的行楷書,得以在千載書史上“卓然自立。”

  於先生自1929年始,即從事歷代草書之研究,1932年發起成立草書研究社,創辦《草書月刊》。于右任先生的四個標準書寫原則;一組神奇的符號;一本《標準草書》千字文,成為現代中國文字學研究上的偉大創造,也是草書發展史上的新高峰,更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于右任是近代民主革命先驅,詩人、政論家,是沉雄博大的一代書法大師。當他滯留孤島時,對大陸情念頗深。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作歌:“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其鄉思之苦,溢於言表,成為千古絕唱。

  榮譽記錄:

  于右任的最為有名的《遊山西村》***陸游詩***,為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作。

  此圖行書中偶夾草楷之體,使整幅作品沉穩而又富於變化,這是于右任從早期到晚年經常使用的一種手法。作品中“笑、酒、留、重、無、明、風、夜”諸字皆以草法為之。這種安排並非刻意的做作而是他性情的自然表達。于右任在此時已開始對草書進行研究,1932年12月在上海創立了“標準草書學社”,所以此作出現草書字型就不足為奇了。

  于右任草書的成就源於他早期對李北海、王羲之、趙孟頫的研究和對北碑的大量吸納。從“二王”一路走來,吸收北碑之精華,加之他個人品質修養和才情智慧的非凡,因此造就了許多價值難以估量的藝術品,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藝術珍寶,為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寶庫樹立了索靖、張旭、懷素、“二王”、顏柳、蘇、黃、米、蔡等之後的又一座書法藝術豐碑。

  于右任

  左圖為民國三十四年于右任遊四川成都崇州街子鎮光嚴禪院***古寺***,並拜讀明代第一部官刻大藏《洪武南藏》後題寫的“藏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