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天氣下怎麼拍照

  這段時間,隨著冷空氣的不斷到來,從北到南,都進入了冬季,霧成為了常見的天氣現象,這也給眾多攝影愛好者提供了創意的機會,同時也給拍攝帶來了許多困擾。下面是網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的內容,希望對你在攝影探索道路上有幫助。

  霧生永珍,霧變百態。單純裡隱藏著豐富,又能化平凡為奇美。因此霧景是風光攝影中重要的拍攝題材。

  在朦朧的霧天拍照,能夠營造出夢幻甚至是詭異的氣氛,增加照片的戲劇感。霧是由許多細小的水滴組成的,它能反射大量的散射光。距離愈遠,散射光越多,看上去越明亮,遠處景物越看不清。所以在薄霧籠罩下的景物,更能明顯地區分出前景、中景、遠景,加強空間的縱深感。而且霧也能給人一種夢幻縹緲的感覺,能掩蓋很多環境中雜亂無章的部分,讓主題更加突出,畫面表現力更強。結合拍攝實踐,整理了些材料,供朋友們討論交流。

  :抓住光線的有利時機

  濃霧會遮蓋所有的色彩、明暗和形狀,拍出的照片很容易灰濛濛一片。拍攝時需要尋找能夠刺透濃霧的光線,給畫面增加戲劇性。清晨的陽光,傍晚的街燈等都是絕佳的拍攝題材。霧中拍攝夜景往往也會有很不錯的效果,尤其是在天剛開始轉暗,天空尚未完全變黑時的拍攝效果往往會很理想。

  拍攝霧一般在日出1-2小時後為最好的時刻,因為此時的太陽光比較強,霧氣也減弱了一些,遠景在霧氣中顯得朦朧模糊,近景、中景比較清晰,輪廓較為分明,能獲得很好的透視效果強的照片。霧天一般為散射光,但陽光的方向一般可以分辨,如果使用順光拍攝,景物有時會流於平淡,所以一般使用逆光或側逆光拍攝,可以增加畫面的透視效果和景物立體感。如有炊煙或其它煙霧效果則會更佳。有時霧氣適當的時候,太陽光透過樹或遠山往往會形成強烈光束效果,更是拍攝的良機。

  :認識留白在霧景拍攝中的意義

  攝影在許多場合需要做合理的減法,而留白技術的運用是減法的具體體現之一,這在霧景拍攝中尤為明顯。留白,即攝影畫面上除了看得見的實體物件之外的一些空白部分,它們是由單一色調的背景所組成,形成實體物件之間的空隙。單一色調的背景可以是霧氣、天空、水面、草原、土地或者其它景物,由於運用各種攝影手段的原因,它們已失去了原來實體物件,而在畫面上形成單一的色調來襯托其它的實體物件。

  留白雖然不是實體的物件,但在畫面上同樣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是溝通畫面上各物件之間的聯絡,組織它們之間相互關係的紐帶。空白在畫面上的作用,如同標點符號在文章中的作用一樣,能使畫面章法清楚,段落分明,氣脈通暢,還能幫助作者表達感情色彩。

  一幅畫面如果被實體物件塞得滿滿的,沒有一點空白,就會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畫面上空白留得恰當,才會使人的視覺有迴旋的餘地,思路也有發生變化的可能。人們常說:“畫留三分空,生氣隨之發。”空白留取得當,會使畫面生動活潑,空靈俊秀。空白處,常常洋溢著作者的感情,觀眾的思緒,作品的境界也能得到昇華。畫面的空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總是實處的延伸。所謂空處不空,正是空白處與實處的互相映襯,才形成不同的聯想和情調。最經典的例子齊白石大師畫蝦,幾隻透明活潑的小蝦周圍大片空白,沒有畫水,但人們覺得周圍空白處都是水。攝影畫面空白處與實處的經營,也應能激起觀眾豐富的聯想,利用空白來創造意境,在其它藝術中都有創造性的作用。

  進行風景攝影,通常是景色好看,但要拍好,拍出新意來卻不容易,如果有霧這一上天賜予 “尤物”的加入,就更加需要耐心經營。無論是雲蒸霞蔚的大場面,還是移步易景的小品,都需要拍攝者用獨到的眼光去捕捉,用獨特的創意去表現。攝影是減法的藝術,合理使用“留白”,提升畫面意境。

  :著重安排好攝影元素的構圖處理

  在霧天中所有東西都被遮蓋了本來的面目,在構圖中應該注重形狀和線條,而忽略東西的本來面目。通過對線條和形狀的組合創作出更加抽象的畫面。注意利用遠近來體現畫面的縱深感。比如並列的樹幹、路燈、電線杆等。

  一般而言,大霧、濃霧時由於可見度較低,不太適合大場面的表達,拍攝時中遠景物也由於霧的影響清晰度下降,色彩暗淡,因此適合拍攝拍攝近景為主的風光片和一些小品題材。如果是輕霧或流動的條帶狀霧氣則適合拍攝山水、風光等大場景的題材。

  霧景作品安排畫面構圖時,應儘量選擇有遠景、中景、近景的畫面,以表現景物的縱深感和空氣透視感。霧景拍攝中由於遠景、中景細節較差,因此近景往往成為視覺中心點,必須認真細心選擇,一般應儘量選取暗色調的事物為前景,才能從大片的霧氣中跳出來,拉開視覺距離,通常可以選擇造型優美的樹、色彩豔麗富有細節的建築、形成深色剪影的小舟、飛鳥、蘆葦、不規則的欄杆、勞作的人物等作為前景,可得到較好的視覺效果。

  前景的畫面主體主體所佔的面積不要太大,這樣就可以用大面積的淺色調來突出小面積黑色調的被攝主體,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有利於對霧的表現和有利於增加畫面的空間感和縱深透視感。中景最好佔據較大面積,遠景則是烘托前景和中景的基礎,通過前、中、遠景的不同影調對比,畫面層次就顯得比較豐富。在拍攝實踐中,具體拍攝時應該因地制宜,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分表現霧景的特點和氛圍,才能得到理想的作品。

  :曝光的合理控制

  在大霧中,整個世界都是白茫茫一片。相機的自動測光系統很容易被環境所幹擾。拍攝霧景時,曝光準確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霧景的畫面一般主要以淺灰和白色調為主,只有較少的內容是深色調,所以拍攝霧景的曝光量應根據拍攝具體情況適度增減,通常0.5-1EV值比較適宜,有時如果按照正常測光往往會出現曝光不足的情形。如果需要把畫面處理成高調效果,可以增加1-2EV曝光補償,但注意不要讓高光部分過暴,這種手法適合表達淡雅柔和的意境;如果減少曝光補償,則適宜表達厚重深沉的效果,根據需要而設定。

  不過對曝光補償也應靈活處理,主要還是看畫面中霧氣所佔的比例,霧氣所佔的比例越大,就越需要注意是否應調整曝光正補償,如果霧氣所佔面積很小,或者不在測光區域內,也未必需要增加曝光量。拍攝中經常注意檢查照片的直方圖,檢視曲線溢位情況,也便於後期調整。

  在曝光設定上,可以嘗試用長時間快門捕捉到霧氣流動的動感。有時霧的流動速度較快,可以通過收小光圈或加灰鏡的方式,刻意延長曝光時間,使得霧景富有流動感,也是一種很好的藝術方式,往往能得到讓人驚歎的效果。

  :霧景的後期黑白處理

  霧景作品前期的曝光準確性相當重要,因為中遠景的清晰度和反差層次一般較低,如果後期過度調整往往會導致畫質下降嚴重,出現顆粒感和色彩斷層,因此應多留意拍攝時的曝光準確性。

  霧景的後期處理一般轉為黑白是常用技巧,因霧景一般色彩飽和度較低,處理成黑白片後常常可以使色調更單純,更富有表現力。黑白攝影因為它採用黑、白、灰單一影調來表現,與現實的彩色世界拉開了一定的距離,可以說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抽象的、帶有明顯主觀特徵的表達。更需要注意反差、用光、輪廓、紋理。要準確地表達出層次,特別需要注重層次的過渡。要想“去色”後轉換為黑白照片層次豐富的話,前提需要一幅曝光準確層次豐富的彩色照片。

  霧裡看花,虛虛實實,霧中景物若隱若現,有豐富的層次感和空間感,同時霧能使景物產生殘缺,又能把這些殘缺的景物重新組合,構成新的景觀效果,霧對景物的天然留白,會產生中國傳統水墨畫中的意境和效果。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們細心經營,認真對待,合理控制,把握機會,才能勾畫出動人的意境... ...

  以上是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全部內容,覺得有用處就趕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