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快門到閃光燈設定的攝影知

  

  攝影世界博大精深,而且術語眾多,對不少新手而言,要在短時間內掌握拍攝技術並不容易。現在網路上雖然有不少教學文章帖子,但是那些內容通常異常繁複。下面由小編解釋從識,保證實用!

  1、光圈

  光圈越大***數字越小***,進入的光線更多,照片會越亮;另一方面,大光圈景深更淺,拍攝人像背景更加夢幻。光圈越小***數字越大***,進入的光線較少,照片會較暗;用小光圈背景會更為清晰,拍攝風景保證能捕捉全部畫面。

  2、快門

  快門速度越高,就越能夠將快速的動作定格,捕捉猶如凝固的效果。快門速度越低,捕捉到的動作將更不清晰,長曝的話更會拍攝物件會變得朦朧。

  3、ISO感光度

  低感光度適合在光源充足的環境拍攝,畫面中出現的噪點會比較少;在光源不足的環境適宜用高感光度拍攝,但感光度越高,噪點就會越多。

  4、焦距

  鏡頭的焦距越長,視角就越窄,反之亦然。例如300mm的超遠攝鏡頭,只有8°的視角,而8mm的超廣角鏡頭,則擁有180°的視角。

  5、構圖的基礎:三分法

  構圖時用兩條豎線與橫線將畫面等分成三分,猶如書寫一個「井」字,將拍攝主體放在四個交叉點上,是最穩的拍攝位置。

  6、構圖的基礎:對角線

  由畫面左上角延伸至右下角的位置的對角線,帶有傷感和緊張的情緒,適合用於加強氣氛,左下角至右上角的對角線則較有活力,畫面更具力量。而正中央位置適宜表現冷靜、平穩。

  7、色環

  從紅、黃、藍三種原色中,可以混合成各種不同的顏色,形成十二色色環。掌握色環就可以理解攝影配色,例如處於色環對角線的互補色,和在色環中相鄰的近似色。

  8、感光元件比例

  圖中排列出各感光元件的面積,由小到大分別為4/3系統、APS-C、全畫幅、數碼後背、然後是各種畫幅。

  9、拍攝模式

  P模式:相機自動測光後,按入光量運算出快門和光圈數值。

  A/AV模式:光圈優先,使用者可自行選擇光圈大小,相機會自動運算快門速度。

  S/TV模式:快門優先,使用者可自行選擇快門速度,相機會自動運算光圈大小。

  M模式:全手動模式,使用者可自行選擇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

  10、如何使用反光板

  背光時,將反光板放在攝影師前方、由下反射光線,底光並不自然;應將反光板放在攝影師後方,由上面反射光源。

  11、淺景深竅門

  拍攝人像時,如果想製造“前清後蒙”的“淺景深”效果,應該:

  1.選擇大光圈

  2.不要和拍攝物件相距太遠

  3.拍攝物件與背景保持較遠距離

  4.選用較長焦距鏡頭

  12、人像構圖

  要拍攝區域性人像時,切勿在人體關節位置分割畫面,如果要拍攝頭部特寫,就應該將肩膀一同拍下,並且從眼睛的水平拍攝。不過拍攝其他部位應該採取輕微仰角,例如拍攝上半身照片應該在腰部由下而上取景,拍攝頭部連胸部的話就由胸部的高度取景。

  13、閃光燈+小鏡教學

  將一塊鏡或錫紙,放在相機的內建閃光燈前方成45°***如圖***,就可以將燈光反射到天花板,再反射到拍攝物件,形成更柔和的閃光。

  14 、打燈模式

  如圖所示各燈位的作用,根據需要自行安排。

  15、 外接閃光燈的方向

  外接閃光燈可調節方向,將閃光燈直射拍攝物件的話,光度會太高,對比過強之餘也欠缺立體感。將閃光燈向著上方或斜上方,可利用牆壁或天花板反射燈光***俗稱跳燈***,做出更柔和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