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積雪的兩個技巧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之時,也正是雪日裡最激動人心、最令人神往之時。當地面上的景物通過這幕雪簾進入人眼的時候,其線條、色調、明暗及反差都因受陽光照射發生了較大變化,其總體感覺是線條趨於柔和,物休中間色加大,陡添了幾分朦朧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拍攝積雪的技巧,供大家參閱。

  拍攝積雪的技巧一

  根據拍攝者不同的表現意圖,拍飄雪時可選擇不同的快門速度。雪花的飄落速度一般為1~2米/秒,此外受風的影響,其實際的位移速度要大一些。如果要拍攝風景,表現西風漫卷、大雪紛飛的場面,可以採用1/125秒或更高的快門速度,這樣,雪絮就會成為點狀的片片飛花。這樣的構圖比較豐滿。拍攝時可選用適中的黃色濾光鏡,以提高雪的亮度,彌補陰天光線的不足。如果要著重表現畫面中人物的動作、神態,可以採用低於1/60秒的快門速度,這樣,飛舞的雪片就會在畫面上劃出條條白線:當空氣流動緩慢時,下落的雪花劃出的線條近乎於平行,結果如同雨滴一樣有動感;一陣風吹過,條條白線時而象擺柳,時而象拂楊,時而又象夜空中片片墜落的禮花,格外吸引人。這樣拍出的佳作既有動態美又有朦朧美。當你把滿天飛舞的雪花連同人物在帽沿、髮梢、睫毛、鬍鬚和肩上的雪花悉數納入鏡頭之後,對於烘托人物的性格將不無裨益。而在這樣的雪天拍出來的女性照片,更增添了幾分浪漫、素雅、寧靜與莊重。所以許多女孩子喜歡用雪來襯托自己的形象,同時也以此來借喻自己的性格。

  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講,要充分利用深色的背景將雪花飄落的軌跡映襯出來,這樣的背景其實並不難找,比如:樓房、圍牆、樹林、遠處暗色的山巒***在雪完全覆蓋地面以前***……總之,最好是與地面垂直的深色背景。另外,為突出雪飄的效果,可以選擇下鵝毛大雪的日子或是當雪下到最大時進行攝影創作。因為,這時的雪花較大,空中分佈密度均勻,雪花會在暗色背景上顯現出明朗的線條和清晰的軌跡,真實地再現雪景的現場感。

  拍攝積雪的技巧二

  與拍攝飄雪相比,似乎許多攝影愛好者更喜歡拍攝積雪。但是,要表現被白雪覆蓋的大地、建築物等,首先必須對積雪的特性有所瞭解,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突出雪景以白色為基調,線條簡潔、格調明快的高調效果。由於積雪在地面平鋪開後會產生一種鏡面反光作用,造成雪地表面的特點是:亮度大、反差小,反光率高、層次缺乏、色調單一。這樣,膠片表面所接收到的景物資訊就與人眼所看到的實景有了一些差別。此外,拍攝當天的天氣狀況、時間早晚、拍攝用光的方向,以及雪地的表層狀況等等,都會對拍攝積雪有很大影響,因此,欲拍攝成功,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選擇睛天進行攝影創作。在陽光的照射下,組成雪花的雪晶狀體會反射陽光,充分體現出積雪白如玉、瑩如晶晶的特點。同時她表物體也會在雪地上產生投影,使畫面不致於單調、乏味。此外,如果是拍攝彩色片,白雪襯托正氣建築、人的衣服和面板及常綠植物的葉面等,在陽光照射下色彩還原能力要強許多,使白色佔主體的畫面顯得色彩更加豐富,暖色調所佔比重相對增加,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而在陰天的雪日裡拍攝,由於缺少主光——陽光,投射在雪地上的光線散射嚴重,從天空到地面一片灰白色,無法表現出白雪玉潔冰晶、質地鬆軟的感覺,又缺少物體投影對畫面線條的彌補,因此,畫面影調低沉平淡、缺乏層次,立體感不強。

  第二,要在白天的一早一晚拍攝積雪,即選擇上午十時前或下午四點以後拍攝。這主要是考慮到主光的光位問題。在高位光下,積雪對陽光的反向率可達97%,與陽光直接進入鏡頭的光量幾乎相等,雪的細部就淹沒在強烈的反光中,畫面上也只能是白茫茫的一片;而當陽光低角度照射時,光線在雪面的反向角度較小,顯得柔和,雪的質感也增強了,能夠充分表現雪的層次和細部。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午日光的色溫為5500°K;日出、日落時日光的色溫為1900°K,所以一早一晚時太陽光的色溫較低,即使到了上午十點及下午四點,冬天陽光的色溫還是要低於正午時陽光許多。這樣,以白色為基調的雪地在低色溫日光的照射下會染上一層淡淡的暖色調,彌補了對積雪進行彩色攝影時畫面上冷色調過多的缺憾,也符合彩色攝影所要求的“主賓明確、色調調和”的色彩配置原則。

  第三,要注意用光的方向和拍攝角度的選擇。要充分表現積雪的特性,應採用45°側光、90°側光、側逆光、逆光來拍攝。當採用順光拍攝時,雪地的狀況與高位光下的情況差不多。所以,藉助於低位的逆側光,風在雪地上留下的各種紋路、地表起伏以及人和動物在雪中活動的印跡都能得到清晰的再現。更為絕妙的是,當低位側逆光照射時,雪地上會有一條較長的投影,藉助於這條投影,在對畫面進行構圖時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會使人產生許多想象,大大豐富畫面的內容。有時如同拍攝水面的倒影一樣,畫面上會出現令人歎服的對稱。有人說“和諧即為美”,這樣的構圖也就達到了和諧統一的境界。另外,在雪地裡拍攝低位逆光下的人物剪影,也會別有一番情趣。

  第四,要在飄雪剛剛停止時對地表積雪進行拍攝,特別是在城區、工礦區或是遊人想去的賞雪勝地等處。雪花是六角形的,每個分枝之間有一定距離;而一層層雪花堆砌起來後,它們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空隙,在陽光照射下雪的晶體感和立體感都比較明顯,雪的細部的層次也就很容易地表現出來。積雪由於是在地表產生一片白色的畫面效果,幾乎沒有什麼特點,所以拍攝很容易流於呆板。如果能充分藉助積雪表面自然形成的起伏和波紋,就大有文章可做:既可以拍出蔬密,又可以保持均衡。因為線條是攝影構圖的基本要素,沒有了線條也就沒有了構圖,也就談不上什麼藝術攝影。如果到原野、山區或到森林中折攝積雪,時間上拖後一些也無妨。

  第五,談談雪地攝影暴光這個棘手的問題。由於雪地的光線具有特殊性,光源方向、拍攝時間和雪地表面狀況等諸多因素中的某一項發生細微變化,都會對暴光有較大影響,何況我們還要應付一些突發性因素對攝影的影響。這裡先講一條雪地拍攝的暴光原則:如用目測曝光量,應以畫面中沒有被白雪覆蓋的景物為準,測完後再減小一至二級曝光量;如用測光表測量曝光,應增加半級到一級光圈,以免曝光不足。這條原則對於初學者來講尤其重要。還有一種情況是當拍攝有人物的雪景時,由於人的臉部與周圍雪景的亮度相差較大,需要兼顧二者。解決的方法是按照人臉和雪的平均亮度確定曝光量,也可以利用反光板或閃光燈等輔助照明手段,縮小人臉部與雪的光比,降低畫面的反差***拍攝剪影效果的照片除外***。

  第六,可以使用濾色鏡拍攝雪景。由於白雪對陽光反射率極高,且反射光中被分解出來的紫外線和藍色光佔相當大的比重,景物反差偏低。黃色濾光鏡可以通過黃、橙、紅等色光,吸收青、藍、紫等色光,用來將過多的藍色光濾掉。拍攝彩色片時,加用淺黃濾光鏡或雷登1B濾鏡,能夠避免照片色調偏藍***許多使用傻瓜相機拍攝的人經常會遇到這個難題***;拍攝黑白片時可加用一隻中黃濾色鏡,以避免拍出的雪發灰,並增加雪的折度及雪與藍天、景物間的反差。除了使用黃色濾光鏡外,在鏡頭上還可加用偏振鏡,改變光線的傳播路線,壓縮天空的調子,使彩色片色彩濃度增加,畫面清晰度提高。由於一般的傻瓜相機不能加裝濾光鏡或偏振鏡,在相同的光照條件下,發燒友們更喜歡使用機械相機來拍攝積雪,尤其是拍攝正片或用以放大照片等。

  第七,拍攝積雪,特別是拍攝大範圍的積雪景觀,要注意利用遠景,選取色調偏深的建築、樹木、山體等加以襯托。也可以借用某些鮮豔的色彩作為趣味點的反襯。這並不難做到,例如:桔黃色的外衣、紅色的汽車、鮮豔的廣告牌等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畫面過於平淡和冷漠的氣氛。另外,過多的人或動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