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美術鑑賞方法主要有哪些

  中西方美術鑑賞課是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活動,讓學生受到真、善、美的薰陶和感染,在思想上受到啟迪,而鑑賞的方法又有所不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美術鑑賞的含義

  美術鑑賞這門學問改變了人們的觀看方式。美術鑑賞是運用自己的視覺感知、過去已經有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

  欣賞一般侷限於感知、想象、情感體驗等感性認識方面。

  而鑑賞是運用視覺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綜合作用、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一種比較深刻的認識。

  在美術鑑賞的基礎上就能夠產生一定的“美術批評”,自己根據一定的標準,對美術作品或美術現象所做出的理論分析和價值判斷。

  要在文化情境中來認識和理解美術,“情境”,即指影響各個時期美術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背景。美術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種思想、觀念,都與藝術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背景的影響有關。

  東方美術鑑賞方法

  1.感悟鑑賞:

  感悟式鑑賞所要求的主要是從觀看者自身的經驗出發,充滿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賞美術作品。在欣賞過程中,可以任由思維馳騁而不受限制。這種鑑賞方式比較適合於寫意性和表現性的藝術作品,因為這類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觀地記錄形象,而是通過主觀化的形象處理來表達藝術家的情感。

  2.社會學鑑賞:

  應該意識到美術這種文化現象不是存在於真空環境之中,而是有著特定社會階層和社會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創作目的以及社會背景對藝術家的影響。這些因素不是單靠表面的觀察就能完全瞭解的,所以社會學式鑑賞的核心在於探究、追問,瞭解作品的主題,發現作品的獨特之處,並要瞭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積累一定的知識才能有很好的把握。

  3.比較式鑑賞

  比較式鑑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鑑別。但在比較式鑑賞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美術作品的好壞是可以通過比較來確定的;但在很多情況下,作品之間並不存在誰好誰壞的問題,僅僅是表現方式和風格上的不同而已。比較的內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據這些形式方面的差異也可以引導我們去尋找原因,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會的因素了。至於具體對比哪些內容,還需要依靠感覺的指引,所以比較的方法其實是幾種鑑賞方式的綜合運用。

  西方美術鑑賞方法

  這些被評價的藝術家主要活躍在15世紀中後葉,受到嚴重的宗教文化與題材的影響,對於繪畫內容本身,我想東方人很難去體會其中用意,至少我自己無特別的感受,看著沒兩眼就開始去思考繪畫的技法,構圖,用色之類的。不知道歐洲人怎麼感受,也許如我們感受佛教繪畫一樣?這個思路先停止。

  回來說對於這個評價標準,好的一面是在一種清晰地給定的邏輯下進行比較學習,不管對於學生還是對於研究者都非常有用。這個角度,我個人是很肯定的。不管多麼主觀的東西,西方的文化發展總是試圖用相對清晰地邏輯去把它體系化。只能是一步步地細分,對比,分析,總結,推進——來展開這一切的一切***如果可以的話,畢竟世界還有更多東西是無法被這樣子表達的。

  對於這四項標準: 組合關係,素描關係,色彩關係和表現力,我想很難給出好跟不好的評價。更認為是一種理解歐洲藝術家做畫的思路。我們考慮的是意境***哲思佛道儒思***,虛實***留白***,筆法***功底***,墨色把握***包括色彩***,對自然的提煉中國繪畫的評價角度,直接的嚴密地體現著我們對天人合一的渴望。

  身心都要合,卻都要留有餘地,餘地不在功底,而是在意境,不可言傳。西方傳統繪畫的寫實和一步步研究觀察方法和光與色的關係等行為體現著他們要把一切簡化再綜合再,以一種理性的腳步推陳出新。這其實非常有助於文化地傳承,按照西方的文化體系去攀登高峰,每一小步不難,耐心勤奮+時間。按照東方的攀登,那還得看你有沒有這個慧根——那很難講。還要附帶算個命。

  這樣對比一看,真是哪裡的人分析哪裡的文化***人類學的成果我還沒有好好研究過,所以先這麼說***作為東方的藝術類學生,不求走其路,只求明白其中道理。找到自己在當下文化交融的新的路。

  我覺得這個評價體系沒有提到內容,大概是因為沒必要對聖經有什麼懷疑。所以主題和精神性的東西,在那個時候已經是很高漲了。就更純粹地用技法來羅列對比。但是技法是來自於藝術家獨有的個性和性格***我認為***,對比成就了高低,不過我並不會以此來論他們的的高低。太片面。或者說,我享受著觀察不同的人的優勢和不足形成的個性特點。我更多關注畫面中滲透出來的氣質,這是最吸引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