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聲音生理學為基礎的發聲法***2***

  二、“有音色變化的聲音”--聲帶的彈性問題

  聲帶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叫“聲韌帶”,這是兩片聲帶的尖端,猶如聲帶的面板,由它通過氣息的衝擊振動發出聲音,這是比較強韌的部位,較不容易受傷發炎。第二部分叫“聲脣”,若發聲時聲脣逼緊聲韌帶,和聲韌帶同時振動發聲,則聲帶容易受傷發炎,甚至腫脹出血,有些人發聲時由於聲脣過分避緊聲韌帶,以至氣息無法經由聲韌帶正常平衡摩擦振動發聲,造成聲音憋住出不來。遇到這種情形,我們只要把第一部分的聲韌帶儘量併攏,將第二部分的聲脣連同第三部分的聲帶肌肉--“縱走筋束”向兩邊撐開,不使聲帶的肌肉同時參加振動,如此即為健康的方法,也較能持久不受損傷。如果我們拿一根約一公尺塑膠管向四面八方摔轉,則會發出鳴鳴聲響,若我們把這根塑膠管出口處用橡皮筋綁緊使之出口處變小,那麼它所發出的聲響必然聲音較高,這就是聲帶的發聲原理。聲帶的運動可分前端和後端兩個部分來說明,聲帶的前端是長在喉結的下方約0.3公分的地方***甲狀軟骨***,然後連到後端,靠“披裂軟骨”來扭轉聲帶使聲帶拉長,拉長時的方向是前端要向下後端向後扭轉。如此拉長後聲帶的長度則比原來未拉長前長上1/3或1/2。一個嬰兒剛出生,他的聲帶後端是非常發達的,可是以後受到語言子音的影響,這時聲帶後端慢慢退化,前端反而發達起來,所以我們練習歌詞咬字必須明白要把子音和母音分解開來,子音用前端,母音用後端以“S”或“C”加上母音***即Sa、Se、Si、So、Su、Ca、Ce、Ci、Co、Cu或Pra、Pre、Pri、Pro、Pru***來練習效果較佳,亦即子音往前送,母音向後送。聲帶的後端遠比前端更重要,也常被一般人所忽略,甚或不能接受棄而不用,這是多麼可惜。要感覺聲帶後端***披裂軟骨***的位置,它是在於食道***處,當我們吞嚥東西時,披裂軟骨就會跟著扭轉,所以我們把吞嚥時的感覺用來發聲那就是正確的,其實一般人所說的“美聲唱法”***Bel Canto***只是講他的“結果”,並沒有把它的“過程”講出來,今天我們作這個研究就是要把這個“過程”探討出來。其次談到“輪狀喉頭肌”,輪狀喉頭肌長在上部食道的前面,當我們用手去壓迫胸骨及氣管上方凹陷處,就會有咳嗽會癢的感覺,這個部位就是輪狀喉頭肌的位置。至於如何去感覺聲韌帶併攏的技巧,只要我們吸氣時故意發出聲音,以這種感覺來發聲那就對了,這個位置就是正確的發聲的位置。在此我要將聲帶後端再次加以說明,一隻狗在叫的時候是用後腦頭腔來共鳴的,它們用這種聲音來傳遞感情訊息,這種聲音可傳得非常遠,絕不是用聲帶前端,我們人類也是動物,當然用這種方法來傳遞情感訊息更能被人接受,而這種聲音是具有感性的,一個小孩子如果從小就訓練他用聲帶後端來發聲唱歌,以後長大了必能成為一流的聲樂家,例如維也納童聲合唱團他們就是用聲帶後端來唱的,所以和聲非常協和甜美,不像我們臺灣各小學的合唱團,當然也有好的,不過太少,絕大多數是用聲帶前端來唱,所以聲音刺耳,尖銳和聲***Harmony***不協和,毫無美感,好象在吵架,原因就出在此。我們也常看到每年音樂比賽的時候,得到各縣市第一名的國小合唱團聲音竟也那麼尖銳毫無和聲之美,這或許和評審的鑑賞能力有關,因為評審本身就沒有這種什麼才是好的童聲、什麼才是不好的童聲的素養,把他聘請來擔任評審,他如何能節選出哪一隊才是正確的童聲合唱團。那麼要怎麼樣才能把兒童合唱團的聲音訓練好?首先我們要明瞭,合唱團不同於獨唱,合唱要講求團體的聲音效果,個人聲音不可突出,那麼和聲***harmony***是合唱的特點,所以合唱團第一要任務就是追求和聲之美,如何才能獲得和聲之美?那就是要以聲帶後端先用小聲以“J”母音來唱和聲,音色儘量暗些,絕不可唱亮,獨唱可以亮,可是合唱一亮聲音就無法呵緊,顯得鬆散缺乏感情,聲音儘量往後送,這樣才能獲得優美、具有感情濃度的童聲合唱。在國內我聽過很多兒童合唱團的演唱,但是很少有有一個團的聲音是正確的,在此我特別推介一個兒童合唱團,他們的聲音是正確的,這一團是“高雄市天主教增德兒童合唱團”,他們的指揮石高額老師跟我學習聲樂近十載,已能領悟我所傳授的聲樂的精髓,他就是採用了我所說的以聲帶後端發聲的唱法來訓練兒童合唱團的,所以聲音效果就顯著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