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微粒汙染的嚴重危害

  輸液方式會導致進入體內的藥沒有接收過程,省略了體液免疫以及細胞免疫環節,藥液直接經由血液進入心臟。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資料僅供參考。

  

  生產或使用的過程中, 注射液經過各種途徑汙染後就會殘留一些輸液微粒, 如橡膠微粒、不溶性無機鹽,活性炭微粒等, 如果處理不當時會易產生全身性或區域性性的感染, 例如: 過敏、發熱等。區域性反應有輸液性靜脈炎。輸液微粒的汙染病由於掩藏在其他的疾病中, 很難再早期發現, 且致病過程緩慢, 所以會給診斷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此外靜脈注射時,注射器的使用時間過長或受到空氣細菌或操作人員的汙染, 注射部位面板消毒不嚴格等均可能導致細菌病毒的感染。靜脈輸液時, 微粒的汙染是無可避免的, 因此在一定要謹慎輸液。

  過度輸液危害大

  專家提醒,輸液不是“萬能藥”,不可能“液到病除”。相反,過度輸液還可能導致一些不良後果。

  一、降低人體免疫力。

  在自然狀態下,人體對周圍環境的病菌具有較強的防禦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賴輸液,久而久之就會降低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

  二、損傷人體肝腎等器官。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輸入的藥液進入人體後,大部分都要經過肝臟代謝,最終由腎臟排出體外,這會加重肝腎的負擔。

  三、存在較大風險。

  既使輸液前做了無菌化處理,溶液的濃度合理,速度得當,輸液也依然存在難以預知的風險。專家提醒,靜脈輸液發生不良反應的比例,在所有藥物劑型中“高居榜首”,是最不安全的給藥方式。

  四、導致人體菌群失調。

  人體的體表及體內寄存著許多細菌,正常情況下保持菌群間的平衡,就不會引發疾病。過度輸液會導致人體固有的細菌菌群失調,增加細菌的耐藥性,為今後的治療帶來難以想象的不良後果。

  五、可能造成人體不良反應。

  當體內輸入致熱、致敏物質,如遊離的菌體蛋白或其他代謝產物時,這些物質的輸入可能造成人體不良反應,如發熱、紅疹、瘙癢、腫脹等過敏性反應,嚴重者還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輸液的風險

  引發輸液反應

  輸液需要遵循無菌原則,並受到患者體質的影響,發熱、過敏性休克、靜脈炎等都是常見的輸液反應。輸液的藥物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如果它們堵在細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增加迴圈負擔

  輸液需要把藥物溶解在鹽水或糖水中,如果一次輸兩袋500毫升的液體,相當於短時間增加了1升的血容量。一個體重為60千克的人,正常情況下全身血量約為4~5升,粗略估算,輸液1升相當於加大了20%的迴圈負荷。老人的心肺功能較差,尤其是有心衰等心臟病的老人,頻繁輸液的風險更大。

  加速過敏和耐藥

  藥物過敏可能引起休克等嚴重後果,輸液時藥物迅速進入血液,過敏可能更快出現,症狀更重。同時,如果輸抗生素,相當於把抗生素帶到全身,更容易引起耐藥。但是,若經過各項檢查,醫生認為確實需要輸液時,不應拒絕,而應遵醫囑輸液並注意觀察症狀。

  寶寶輸液的危害

  導致輸液不良反應,發燒最常見

  靜脈滴注的輸液反應包括髮熱、肺水腫、靜脈炎、空氣栓塞等。其中發熱是最常見的一種反應,常因輸入致熱物質***如致熱源、死菌等***而引起,多由於輸液瓶清潔滅菌不完善或被汙染、輸入的溶液或藥物製品不純,消毒儲存不良等所致。輕者發熱常在38℃左右,停止輸液數小時內可恢復正常;嚴重者初起寒戰,繼之高燒達40℃~41℃,並有噁心、嘔吐、頭痛、脈搏加快等症狀。

  降低寶寶抵抗力

  長時間的輸液,寶寶身體對藥物產生了依賴,以至於再發生感冒發燒時,寶寶即使只是普通的鼻流清涕,也會慢慢出現發燒病症,主要就是因為寶寶的抵抗力越來越低了。

  普通藥劑對寶寶失效

  當寶寶流鼻涕、打噴嚏時,一般吃些感冒藥就會好轉,但是對於長期輸水的寶寶,吃藥都不管用了,主要是藥片的藥效慢,不如輸液來的快,很多家長都想寶寶快些好,所以還是去輸水,如此會造成了惡性迴圈。

  加重肺部負擔

  人體最窄處的毛細血管不超過10毫微米,一旦輸液藥品微粒過大,就會在血管內造成堵塞。藥品進入血液後,直徑大於毛細血管最窄處的顆粒都會被肺過濾出來,停留在肺裡,致使肺形成纖維化,呼吸能力就會下降,同時可能影響全身氧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