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養蛋雞初期要注意什麼

  很多雞農會選擇蛋雞散養。那麼散養蛋雞初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小編總結了一些散養蛋雞初期應注意的問題,選擇分享給大家。

  散養蛋雞初期:適應性訓練

  1. 變溫和耐低溫訓練。育雛後期要逐步降低育雛舍與外界環境間的溫差,使雛雞逐漸適應舍外的氣候條件,並對雞群適當進行耐低溫訓練。

  2. 採食習性和胃腸訓練。育雛後期有目的地在飼料中加入青菜和青草,有條件的雞場還可新增蚯蚓、蠅蛆、黃粉蟲等,使雞的採食習性和胃腸得到應有的適應性訓練。但要注意青綠飼料新增要有一個由少到多逐步增加的過程,以防一次性新增過多引發雞腹瀉。青綠飼料***鮮重***的新增比例最高可達日糧的50%。

  3. 活動量的訓練。散養後活動量倍數增長,很容易使雛雞因活動量大而誘發各種疾病和造成疲勞。因此,在散養前要進行活動量的訓練,通過拉大飲食用具的間距,逐步擴大雛雞的活動範圍。

  散養蛋雞初期:確定適宜的散養密度

  散養密度是一個動態指標,它因地而異,因雞而異,因季節而異。首先,散養地的植被情況決定了散養密度,植物品種和數量豐富時,散養密度可大一些。經驗證明,一般每平方米草場可散養蛋雞5只左右,稍好點的草場可散養8只左右,最好的草場也不能超過12只,某些次一點的草場僅能散養3只,植被很差的草場僅能散養1只甚至不能散養蛋雞。其次,散養初期雞的體重很小,採食量也不是很大,散養密度可高一些;隨著雞體重的增加,採食量加大,散養密度也要隨之下降。再次,季節因素影響散養密度。早春與初冬季節,地表綠色植被很少,這時的散養密度要降低;在夏秋季節,植被豐富,昆蟲也處於生長繁殖的旺季,這時的散養密度可相應提高。

  散養蛋雞初期:科學分群和轉群

  分群是散養管理的基礎,同一育雛舍的雞最好分到同一散養雞舍,這樣能提高成活率、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和生產效能。散養初期每群以300~500只雞為宜。轉群要選在晴天的夜裡進行,在弱光下抓雞裝車運到散養雞舍,使雞群在散養雞舍過夜,第二天天亮後不要急於開門放雞,要讓雞熟悉新居和周圍的新鄰居***其他的雞***。將原食具添好飼料後,放在舍外5米遠處,上午10時左右再放雞。在散養的最初5天,飼料配方與育雛後期的配方相同,以後再逐步調整飼料配方和飼餵量,逐漸讓雞自由覓食、飲水。在散養的最初10天,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適量的維生素C或複合多維。散養初期為防個別雞隻走失可暫設圍欄,並隨雞日齡增長不斷擴大限欄的面積。

  散養蛋雞初期:做好調教工作

  調教是指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發出特定的訊號,使雞形成條件反射直至產生習慣性的行為。雛雞學習模仿能力較強,育雛時開始調教較易進行。對散養雞群調教的內容有飼餵、飲水、出牧、歸巢***回舍***、上棲木和緊急避險等。飼餵與飲水的調教應從育雛期開始,並在散養過程中加以強化,逐步形成條件反射。以飼餵為例,調教前讓雞群有些飢餓感,在開始給料前給予一定的訊號,一般以1種特殊聲音為訊號,這種聲音要能傳得很遠,但不能引起雞群驚恐,實踐中多用吹哨或敲擊金屬物。一邊喂料,一邊發出訊號,同時儘量讓雞看到拋料的動作,以便形成聽覺和視覺的雙重訊號,加速條件反射的建立。一般3~5天便可形成條件反射。有些選育品種的雞種,自主覓食能力退化嚴重,儘管遠處有豐盛的草蟲食物,它們寧可捱餓也不自主覓食。這時要進行出牧調教,一人在前慢慢引導,並不時拋撒少量飼料引誘,口中發出語言指令***走、走……***;另一人手持長竿在雞群后慢步輕輕驅趕雞群,口中也發出語言指令,直至雞群到達食物豐盛的地方,如此訓練幾回雞群便會自動覓食。雞的本性是晨出暮歸,但個別雞不能按時歸巢,多因外出過遠迷失了方向,所以在黃昏前可用訊號引導其歸巢。擇木而棲也是雞的天性之一,有時因舍內棲木位置緊張,有的雞搶不到合適的棲木位置而在地面過夜,長期臥地休息易誘發疾病,所以開始散養的頭幾天夜裡要到雞舍巡視,把臥地雞抓到棲木上,連續調教幾日後,每個雞都有自己固定的棲位,它們就會自尋棲位了。

  散養蛋雞初期:合理補飼

  雞從料來張口到獨立覓食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散養初期要適當進行補飼,此時的補飼量約佔雞營養需要總量的50%以上。補飼量還應根據雞的日齡、雞群生長髮育情況、外界蟲草條件、天氣情況等因素調整。根據雞嗉囊的飽滿程度和採食的食慾表現,確定當日的補飼量。在颳風、下雨等不好天氣時,因雞無法外出覓食,則應臨時增加補飼次數與補飼量。建議每天補飼1次,如果每天多次補飼,雞則不願意到遠處去覓食,而總在雞舍補飼點附近徘徊,等待人們對其喂飼,長此以往會形成等、靠、要的依賴行為。每天補飼的時間選在傍晚效果最好,補飼時配合調教訊號,可誘導雞隻按時歸巢,並且雞在傍晚有一個採食高峰,可在短時間內將飼料採食乾淨,避免了浪費。有條件的可適當補飼一些蟲體,因生產實踐證明,雞採食一定數量的蟲體飼料後生長快、發病率低、成活率高,並對某些特定的疾病***如雞馬立克氏病等***產生一定的抵抗力。

  散養蛋雞初期:防止意外傷害

  1. 極端氣候條件造成的死亡。散養初期如遇到暴風雨或冰雹、寒冷天氣等,最好不放雞出舍,或在暴風雨來臨前用調教訊號及早將雞群召回。在實際生產中,因極端氣候條件所造成的死亡,在死亡總數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2. 獸害。獸害主要是老鼠、老鷹、黃鼠狼、野狐狸和蛇等。老鼠對散養初期的雞有較大的危害性,因為這時雞體小,防禦能力差,避險經驗不足,很容易受到老鼠的侵襲。老鼠可用設鼠夾、投毒餌、鼠洞灌水或養鵝驅鼠等方法殺滅、驅趕。老鷹屬益鳥,但對散養初期的雞來說具有一定的威脅。老鷹可用放鞭炮、人工揮物***在人工驅趕時有牧羊犬配合效果更好***、扎稻草人恐嚇、用罩網法恐嚇等多種辦法驅趕。黃鼠狼是野生食肉小動物的代表,對其可用捕捉法、獵狗追蹤法或養鵝驅避法等殺滅、驅趕。蛇也是散養雞的天敵,尤其在南方各省危害極大,對其可採用捕捉法或驅避法驅趕,養鵝驅蛇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另外,在果園、農田裡散養雞,一定要加強管理,避免因農藥中毒而造成死亡。

  散養蛋雞初期:精心管理

  散養初期要加強巡視,有些雞在野外夜宿,如果不將其抓回,這些雞很容易被食肉小動物所傷害。日常管理過程中要對雞群進行細緻的觀察,通過觀察能隨時掌握雞群的健康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早處置。如健康雞羽毛整潔,精神飽滿,雞冠與肉髯鮮紅,而病弱雞羽毛不整,凌亂不堪,冠髯蒼白,低頭垂翅,精神委靡。晚上關燈後要細聽雞的呼吸聲,若有呼嚕呼嚕的異常聲音,說明有呼吸道疾患,要及時治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