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蔘的種植方法

  土人蔘為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別名人蔘菜、水人蔘、參草、紫人蔘、福參、習稱櫨蘭,藥用為其根。常栽於村莊附近陰溼地方。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繁殖 菜用土人蔘可用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播種育苗時,種子摻沙播於精細整平的苗床上,播後蓋草並搭棚,以免下雨或淋水時沖走種子。播種量為每平方米0.5克左右。一般播後1周萌發,3周苗齡幼苗***高約6~8釐米***即可定植于田間;也可直播。扦插繁殖時,用長8~10釐米半成熟莖條插入苗床,待長根後***約15天***移植到大田;也可用長15~20釐米的去葉成熟莖直接扦插定植。定植的株行距一般為25~30釐米×30~40釐米或20~35釐米×20~30釐米,株行距大小與收穫方法和栽培持續時間長短有關。

  2.田間管理 定植後要及時除草鬆土。每隔半個月施肥一次,以氮肥為主。乾旱時要經常灌溉。

  3.病蟲害防治 菜用土人蔘無嚴重病蟲害,偶爾在溼季有輕微葉斑病;少數昆蟲為害葉、花。

  4.採收 一般定植後5~8周,株高已過20釐米時開始採收。一般採收頂梢,以促進側梢的發育,以後每隔15~20天採收一次,一般採收梢長15~20釐米。及時摘除花序有利莖葉生長。種後半年重新種植可獲更佳栽培效果。產量可達每年每公頃100噸。

  5.留種 在定植後7~8周蒴果成熟即要及時採收,種子生產高峰約在定植後10周,以後隨熟隨收。蒴果易爆裂,種子產量低,約每公頃100~300公斤。

  土人蔘播種育苗

  土人蔘主要是種子繁殖,四季可播種,但以3-5月份為最適宜。播種前,將種子在陽光下晒1-2小時,以利發芽,然後拌以10倍以上泥沙土,均勻地播在苗床上。床土要求:土壤肥沃、疏鬆,團粒小,平整,溫潤。如土壤乾燥,應先澆水,待水滲透後再播種。上面蓋一層細幹糞、土皮灰或細泥沙,最後覆蓋塑料薄膜,以保持床土溼潤,促進發芽。少量播種,也可用花盆育苗。播種後,約10天左右即可出苗,此時應揭除塑料薄膜。因幼苗纖小細弱,應搭蓋遮陰物,以防日光照射或大雨衝淋。當苗株長至10釐米時,即可進行移栽。

  土人蔘的栽培要點

  1.葉和嫩梢,在植株生長15-20釐米高度時,便可不斷長出分枝,此時即可開始採摘。隨著不斷採摘,新的嫩芽層出不窮。葉和芽梢,肥厚脆嫩,滑軟多汁。無論炒食或做湯,均鮮嫩可口,營養豐富,食味獨特。加之抗病蟲害能力強,很少用農藥,是一種無公害蔬菜。

  2.在每年秋末到冬季,將根挖出,除去莖杆及細鬚根,用清水洗淨,颳去表皮,蒸熟晒乾備用。肉質堅實,表面呈棕褐色,斷面乳白色。如2-3年採挖,則產量高,藥味濃,質量好。

  床土要求:土壤肥沃、疏鬆,團粒小,平整,溫潤。如土壤乾燥,應先澆水,待水滲透後再播種。上面蓋一層細幹糞、土皮灰或細泥沙,最後覆蓋塑料薄膜,以保持床土溼潤,促進發芽。少量播種,也可用花盆育苗。播種後,約10天左右即可出苗,此時應揭除塑料薄膜。因幼苗纖小細弱,應搭蓋遮陰物,以防日光照射或大雨衝淋。當苗株長至10釐米時,即可進行移栽。

  土人蔘的栽培管理

  土人蔘的適應性強,耐寒、耐旱、耐熱,基本無病蟲害發生,適於中國南北方腐植質土和沙質土壤種植生長,既可露地大面積種植,又宜在庭院、陽臺作盆景觀賞。栽種前,首先整地造畦,一般畦寬100釐米,畦高20-30釐米,行株距30×30***釐米***,長度不限。栽種後,有計劃地進行澆水、中耕、除草等,平時保持土壤溼潤,但不能漬水,寧幹勿澇。在苗期和開花期各施1次人糞尿水。如主作蔬菜用栽培,可增施肥水,促進芽葉萌發,提高產量;如作藥材用栽培,宜少施肥水,以增強藥效和質量。